|
运营商面对多元化挑战
本报记者 侯志红
3G牌照的发放已经越来越近,与3G相关的企业备受瞩目。但是,业内人士认为,3G是一场全新的游戏,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成熟,其多元化的特点将使运营商面临各种挑战。
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王育民日前表示,3G是一场全新的游戏,与2G的商业模式是根本不同的。2G运营商基本经营的是一个产品,而3G运营商经营是一条价值链。2G网络主要是承载语音,经营好了网络就等于经营好了业务。而3G网络却是能够提供或者支撑多种不同信息内容的一个综合网络平台,而且网络和业务是可以分开经营的;3G的多元化特点使各种产品都有很大的差异。
概括起来,2G模式的特征就是建网、放号、收钱;而3G的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提供信息内容。
由于产业整个链条和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G的商业模式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收费模式上看,2G的定价模式是按流量来收费的,以话务量营销为主。“但是3G的盈利模式不是这样,因为3G业务是多样化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形成统一的收费模式,随着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大,价格体系会变得很复杂,并且变得难以驾驭。”他说。
专家认为,3G的最大卖点是数据业务,但最大的风险也在于数据业务的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目前,移动增值业务的发展势头不错,手机上网、彩信、彩铃、手机游戏、IVR等业务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流媒体等准3G业务。但是,3G还需要更多的创新业务和创造出崭新的盈利模式。
“3G的商业模式目前还是不成熟的,它像一座冰山,现在没有看到的部分,要比已看到的部分多得多,也复杂得多。”王育民认为,从日韩来看,成功的业务都符合本国特定人群特定文化习惯,并需要有一个非常完善的研发体系,保证能不断推出消费者需求的业务。
价值重新分配
商业模式的改变将使整个产业创造和获得的价值也在重新分配,价值链中各环节相互支撑性将进一步加强。
在传统移动通信业务的价值链中,设备商、运营商、终端设备商和用户(包括部分代理服务商)构成了传统价值链。移动运营商通过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业务则可以获取大部分的电信业务收入(部分情况下需给代理商提成)。设备商、运营商、终端设备商和用户间的关系只是单纯买卖关系,不承担对方经营的风险。在传统移动业务价值链中,运营商一家独大,具有掌控能力,其他参与者居于从属地位,整个产业创造的价值大部分被运营商获得。
但3G运营商主打业务是数据业务,而数据业务的种类非常繁杂,市场潜在空间非常大。运营商对整个产业的控制难度在加大,一些环节的力量和地位在上升,其议价能力和对整个产业的影响力在加大,必然会分食一部分产业价值。根据KPMG的测算,在2G时代移动运营商作为网络运营商和门户提供商将分得95%以上的收益,而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只能分得50%的收益,内容提供商将分得接近40%的收益。
“从竞争上看,2G基本上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3G基本上是企业生态系统或者价值链之间的竞争。”王育民说,当竞争形态转变成一种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一种企业生态系统竞争的时候,3G运营商要想赢得竞争优势,有一个能力非常关键,就是对外部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来竞争会产生非常大的竞争优势,此时协调产业价值链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种良性的、正反馈机制至关重要。从目前已盈利的日韩3G运营来看,在整个业务中找到非常好的合作模式,和合作伙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合作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