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中国联通与越南河内电信合作,双方将在CDMA手机的联合采购、移动增值业务的共享、国际漫游、CDMA2000技术及其技术延伸的标准化方面进行合作。这是中国电信运营商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大步,引起了国内运营商的广泛关注。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其中我们没有看到设备商、终端商的身影,尤其是华为技术、中兴通讯、UT斯达康等多家在当地已经做出了不少成绩的公司。
这令人联想到今年中国移动计划收购Millicom的行动。该公司是中兴通讯的重要客户之一,而中国移动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调查后,最终放弃了这次收购行为。与之相对比的是,由于国际市场进入困难,中兴通讯已经开始在从事自己并不熟悉的移动网络运营业务了,而这正是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强项。我们不由得发问:既然如此,我国的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为什么不尝试一下联合走向国际市场呢?
我国运营商、设备商一起进军国际市场的例子很少,即使有了合作,比如香港的SUNDAY,也并不是积极的合作,而是各自从自己的利益考虑。
而看看我们的友邻韩国,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现象。例如SK电讯、LG电子和越南的东亚电通公司联合在越南成立了终端制造商SLD电信和CDMA运营商S-Fone;SK电讯要在韩国建设TD试验网,SK高层也重点强调了与三星、LG电子等的合作。
运营商和产业链合作伙伴一起走向国际市场,是典型的互利行为。例如中国移动、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等均将主要目标市场定位为新兴国家通信市场,如果双方能够合作,设备商可以提供价廉物美的网络设备,利用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提供信息支持,而运营商拥有丰富的网络运营经验,可以提供部分资金,还可以准确选择购买对象和购买时机。
运营商、设备商之间可以采取的合作方式有许多选择。例如组建一个新兴运营商,运营商出资,设备商出设备,终端商出终端,可以共同持股,也可以通过运营商向设备商购买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商将网络服务外包给运营商,方式很多。不论哪种方式,只要很好地考虑了双方的利益,都值得一试,都可以加快各方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
我国的设备商制造的设备在质量、性能方面比起国际上其他企业来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我国运营商在国际市场运营方面也差距明显。因此,如果双方能够携手合作,联合起来进行互补,国际化的速度将得到提高。
11月3日,中国网通与中兴通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双方签署了面向海外业务拓展合作备忘录,在电子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方面展开合作。这虽然可能不是最佳的组合,因为中国网通并不是最有实力走向国际市场的运营商。而中兴通讯则希望能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更多的合作。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随着这样的合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我国电信业国际化的进程将大大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