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电盈缘何成最困难交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9:15 《财经》杂志 | |||||||||||||||||
一边是李氏家族内务,一边是内地香港电信市场的形格势禁,交易家(dealmaker)梁伯韬寻找解开电盈难局的钥匙 本刊特派记者 何禹欣 发自香港 本刊记者 王虎 发自北京
今年7月,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梁伯韬遇到了自己“从业26年来前所未见”的困难交易——接手电讯盈科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08,下称电盈)。这个交易之难,既难在当事人各行其是、剑拔弩张的开局,亦难在棋到中盘后渐趋紧迫的市场压力和接连不断的风波骤起,更难在平衡决策者对电信资产的诸多考量。 就在离最后期限还剩两周的时间,11月12日,梁伯韬宣布了市场期待已久的投资财团名单。电盈转手的22.65%股份中,李嘉诚基金会、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和梁本人各自接下12%、8%和2.65%。“结局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位香港电信投资专家对《财经》表示,“亦是各种现实约束条件之下的最好解决。” 在不到四个月时间里,梁到底遭遇到和化解了怎样的生平至难考题?这个终极财团结构应该如何解读?李嘉诚李泽楷父子均涉电盈案将激致怎样的监管反应?在亚洲罕露行迹的西班牙电信为何入局? “为了李家也为了国家” 交易的第一道坎,横在电盈大股东和二股东之间。六年前,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成为电盈第一大股东,通过新加坡上市公司盈科(亚洲)拓展有限公司持股电盈22.6%。去年1月,网通股份有限公司亦成为持股电盈20%的第二大股东。 今年6月19日,控盘香港最大电信公司后一直进退两难、欲振乏力的李泽楷,最终决定脱手电盈。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及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基金TPG-新桥有意问津,然而其兴趣主要在于收购其“电信和媒体资产”,而第二大股东网通恰恰“不愿看到电盈股权或其主要资产发生任何变化”。有志成为国际电信运营商的网通,一直希望控股电盈,但囿于内地有关部门政策考虑,始终未果。李泽楷的欲退不得与网通的欲进不能,构成了阻碍电盈交易的主要矛盾(参见《财经》2006年第15期“破解电盈僵局”)。 在大股东与二股东相持不下之际,梁伯韬于7月初出场,表示将组织一个财团买下李泽楷手中22.65%电盈股份,收购价为每股6港元,总价超过90亿港元。 梁以港人身份,挑头只买下李泽楷股份,这成了完成交易的第三条道路,获得各方接受。 然而,自梁以私人公司Fiorlatte Limited名义接手电盈以来,市场的质疑之声从未停止。既然市场上均知梁本人的资金能力有限,那么,最急迫的问题是,谁将最终为这笔高达91.6亿港元的交易埋单? 虽然梁表示稍后即公布参与投资的财团名单,但香港本地投资者对电盈交易普遍持冷眼旁观的态度。问及是否有意参购电盈,一位香港顶级富豪对记者表示,“他(指李泽楷)爸爸富可敌国”,语间大有此事何必外人代劳之意。另一位香港上市公司主席则认为,电盈资产并无特别投资价值,加之梁的出价比当时电盈股价多出20%左右,足令后来者却步。 “这个交易算是把梁伯韬套住了。”香港一位投资银行家对《财经》分析。接近梁的一位知情人也说,梁伯韬原本一直是天津渤海产业基金筹备组顾问,有意在离开花旗后为戴相龙主政的天津政府运筹“中国第一只产业基金”,此番深套电盈,实在是“牺牲很大”,但此责兼及公私,所谓“为了李家也为了国家”,惟有担当。梁担任李嘉诚私人投资顾问多年,与李氏父子均交好,在香港市场上众所周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