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北京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 17:57 互联网周刊 | ||||||||||
作者:张瑜 摩托罗拉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产品,大都出自其北京设计中心。 今年初,一款完全“中国设计”的PDA“明”(A1200)将摩托罗拉北京设计中心托出了水面。这件主要面向大中华地区的作品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和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然而,“为中国设计”却早已不是北京设计中心所肩负使命的全部。2004年,随着摩托罗拉全球设计战略的调整,以往按照区域市场的特性来划分产品设计的限制被彻底打破,于是以芝加哥为中心,摩托罗拉分别位于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北京的6个设计中心CXD(Consumer eXperience Design)开始了更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其设计风格也走向了高度的融合与统一。 今年9月底,摩托罗拉又将原芝加哥总部担任用户界面设计总监的Doug Walston派到了中国,他将领导北京设计中心,负责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和用户界面设计战略。 对于整个北京设计团队来说,除了能吸收更多元化的创意和思路之外,还可以将很多基于中国本地的经验和优势带向全球,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设计师最怕的莫过于一成不变的环境,所以今天这个完全开放的全球视野更加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意。”摩托罗拉北京设计中心经理陈圣(Eric Chen)对这种战略调整极为认可。 在他看来,“明”的成功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调整,也是对随之而蜕变的北京设计中心最好的肯定。“其实‘明’所涉及到的包括设计和其他方面的技术,比如这个透明的翻盖应该怎么设计,如果我们没有跟北美或者欧洲的同事交流的话,也许就不存在今天的‘明’。”按照一款手机1年到2年的开发周期来看,这两年,我们将会不断看到更多北京设计中心转型之后的最新成果。 为本地而生 2001年,摩托罗拉北京设计中心正式成立。经过5年的发展,这个团队已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了12人,并被细分为ID(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CMF(Colour Material Finish颜色及材料表面处理)、MFT(Material Finish Technology材料及表面处理的科技)、HF(Human Factor人因工程)、AMD(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先进机械设计) 6个小组。相应地,团队成员的背景也根据这些职能有了多元化的构成,其中既有产品设计、用户界面、流行趋势与色彩研究专业的,也有材料应用专业、人机工程专业甚至包括心理学专业的。“对摩托罗拉来讲产品的设计是一个综合的反映,需要兼顾很多层面,并不单纯是一个外壳的包装。” 陈圣认为,成立设计团队是摩托罗拉跟其他公司的区别。“我们进入中国的时候不只是投资工厂,而是真正地从本地化的设计以及培养本地化的设计团队入手。因为对于一个跨国的大企业来说,为了长期发展,尤其是在多国多区域的运作,必须建立一个扎实的根基,培养自己的人才。” 而设计师的培养则是其中更困难的一种方式。因为设计领域相对特别,只具备多年经验和娴熟技术,或者只具备创意的未必就是一个好设计师,而这两者的结合和平衡并不容易。所以摩托罗拉对设计师的培养更为重视,并列入了长期计划。“并不是每一家公司都会这样做,因为真的要花很多的心血,还有财力的投入。”陈圣感慨道。 北京设计团队的构成也体现了其真正本地化的特点,其中约有一半设计师都毕业于清华大学。“我们始终认为不能去忽视中国市场和这里的年轻设计师,他们太有天分了。” 而成立之初的两三年中,依照就近原则,北京设计中心的职责就是设计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地化产品,以触屏手机为主。除了“明”之外,E680、A780、A732、A668、ROKR E6等数十款产品都是出自他们之手。而手写技术目前已成为其主要的优势。 尽管当时集中服务于中国市场,北京设计团队的思路空间还是相对较大的。“从地理上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之一,但它受日韩和欧美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们要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市场,它既想拥有全球化的流行因素,又要保留一些地区性的特点,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去思考的地方。”北京设计中心设计经理徐福源(Max Hsu)表示。 转向全球 而在2004年前后,摩托罗拉各地设计中心之间条块分割的状况被彻底打破。“从战略分布上来讲,我们的产品线随着市场区隔而多样化,所以在整个全球跟地区性的市场里面势必要做一个分别,比如V3面对的是全球市场,‘明’却以大中华区为主,这是根据市场的特性来定位的。但设计师需要新鲜和发散的思维及视野,给他们多一些空间会更有利于摩托罗拉整体设计能力的提升。” 陈圣告诉记者,在战略调整之后,摩托罗拉的设计资源得到了最优化的整合。“面对这么多而复杂的产品线,全球的设计部门开始做一个比较均衡的分配,根据各自的强项和优势而不是所在地区来制定计划。现在‘中国设计’可以卖到北美和欧洲去,而其他地区的设计也可以卖到亚洲。” 北京设计中心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全球的设计案。除了每周至少两通打到芝加哥设计总部交流最新想法和技术的电话,北京这边也会常派设计师去往其他地区同当地设计师一起合作。音乐手机ROKR E2就是北京同美国的设计中心合作的产物,而最典型的例子还是V197,它是完全的北京设计,但却以北美为主要销售市场。 实际上摩托罗拉的一些主打产品,如巅峰之作V3及今天的“Moto幻境”K1,都可以算是包括其北京在内的各设计中心群体力量孕育出的结晶。很多人都很想知道某一款产品是谁设计的,但陈圣认为这很难说:“每个案子都会有一个负责的团队,但其他的团队在设计过程中也会参与评估和出谋划策,有很多的集体智慧在里面。很多人不知道V3的经典的金属质感键盘根本不是设计师想出来的,而是一位工程师的创意。” 而对于K1,北京设计团队更是功不可没。这款手机之所以被称作“幻境”,得益于其蓝宝石一样的镜面翻盖,这个创意就是北京设计中心的MFT贡献的。“一个案子刚开始做的时候是需要很多的设计师,开发出很多不同的想法,像RAZR或者KRZR系列的产品,从一个高的层面来讲北京团队都有设计语言上的贡献。” 当然,目前北京设计中心也有自己的重心,对触屏及手写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将继续传承,此外他们也在不断地扩展产品线。“我们现在要从GSM、CDMA、TDMA这些现有系统相关产品扩展到3G,另外从音乐到影像等各种功能都要进行突破整合,所以未来北京设计的产品将会更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