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遊
电信运营商集体转型、中国电信与微软合作互联网搜索、微软淘金广州数字电视、英特尔推出支持移动网络的WiMax芯片、电讯盈科提供广播电视频道、VoIP传闻不断、手机电视热火朝天、闪联扩军白电企业、新兴的手机报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参与……
2006年,在厂商眼花缭乱的新动作背后,IT产业的融合大潮正在从趋势走向现实——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电网络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传统三网的交叉地带,融合出大量的新市场和新应用……产业的融合何去何从?对企业的影响又体现在哪里?
三网融合日渐清晰
IPTV是三网融合的一个绝佳试验场。“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从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才能给它带来最大收益。”十年前尼葛洛庞帝的关于未来电视的预言,如今正随着产业融合的逐渐深入而变为现实。早在1999年,英国Video Networks公司率先在全球推出了IPTV业务。到了2004年,全球IPTV用户数为200万。在运营商层面,意大利的FastWeb和香港的电讯盈科共同瓜分着这一市场,两家的用户数和共占全球用户总数的近70%。在内容提供商层面,面对诱人的产业利润前景,主要的传统媒体几乎都将目光投向了IPTV领域,各大新闻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互联网ISP纷纷表现出加入IPTV内容提供商队伍的兴趣。
VoIP则是三网融合的又一杀手级应用。Skype的风靡全球,催生出VoIP的应用热潮。在众多的VoIP应用种类中,应用于企业的IP通信已经充分体现出语音、数据和视频的融合趋势。而借助于一些全新技术和原有技术,VoIP将同高速地面通信线路、无线网络接入融合在一起,使已经应用在许多家庭和办公室中的VoIP技术具有移动性。
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兴应用总是层出不穷,将通信网络和广电网络融合起来的手机电视,在标准问题尘埃落定之后发展步入佳境。事实上,类似的移动视频服务已经在韩国和日本得到比较成功的推广。除此之外,同样是将内容与无线通信相融合,诞生于去年的手机报也在今年吸引了诸多传统媒体的参与,各地方报纸的手机版本竞相出炉,手机报也因此被誉为第五媒体。
3C融合如火如荼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曾经指出,三网融合的实质是3C融合,即通信产业、计算机产业和内容产业或者叫广播电视内容产业的融合。
3C融合的进程在几年前就开始启动,两大代表性产业联盟闪联和e家佳也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006年,风头正劲的闪联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几番大规模扩军,吸纳了包括美的在内的多家白色家电企业入盟;市场推广力度加大,体验旗舰店相继开进各大超市。
微软CEO鲍尔默也在今年进行了他的第二次访华之旅,目的正是在于结盟国内的家电企业,以便淘金于数字电视领域。而在此之前,微软曾分别在前年和去年结盟国内家电巨头长虹和夏新,微软向数字电视领域的进军也正是从那时开始。
运营商的集体转型
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型,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政策支持。于是,电信运营企业在整合了各种电信业务网络之后,也相继开始了从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
四大运营商动作不断,中国电信提出“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并于今年联合微软进军互联网搜索业务。“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定位也启动了新的增长点,例如为银行开发的网络视频监控、金融超市,为政府部门开发的政务新干线、“一站式”服务大厅等等。
中国网通提出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并成立了运营宽带内容的宽带在线有限公司。围绕宽带战略,中国网通提出了宽带精品信息网(CBRIN),基于宽带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多媒体服务的同时,兼顾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定制化服务。
中国移动试图把自己的企业形象由“移动通信专家”转变为“移动信息专家”,并于今年入股凤凰卫视,通过扩展电视渠道、取得节目资源,在3G即将来临的时代谋求对产业链更大程度的控制。
而中国联通则提出“基础电信网络运营商”向“现代化的综合通信与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推出TIME计划,确立了业务转型的目标,即以通信服务(Telecom)为基础,向信息内容服务(Information)、传播媒介服务(Media)和无线娱乐服务(Entertainment)转型。虽然四大运营商对业务转型提法不尽相同,但最核心的一点却是相同的,就是把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作为主要的拓展方向,将原来的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务延伸。
传统IT巨头的产业融合业务布局
在产业融合进程开始之前,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电网络各自分别是一片独立的战场,思科就是出没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战场的霸主。随着IP电话业务的开展,思科的触角也逐渐伸入通信网。今年7月,思科开始在中国市场大推“统一通信”,这是一个基于IP技术的包含语音、视频和IP通信产品、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几乎将IP通信的全部业务范围悉数涵盖,它也因此被称作是一个经典的融合范本。思科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在计算网和通信网之间的融合。今年2月,借助于对科学亚特兰大公司的收购,思科开始向有线电视机顶盒领域进军,而且新业务的成效已经为第一季度5.84亿美元的销售额所证实。如今,思科的身影在三网中均可以见到,思科的三网融合业务布局也变得十分清晰。
作为WiMax协议的倡导者之一,芯片巨头英特尔于今年推出了第一款支持移动网络的WiMax芯片,也是业内的第一款双模基带芯片,它得到了众多手机厂商的支持。
通过合并与重组进行产业融合业务布局的例子也屡见不鲜。2005年底,爱立信收购马可尼;今年3月,阿尔卡特并购朗讯;今年6月,诺基亚与西门子宣布合并电信设备部门,并合资组建名为“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的新公司,企业间的融合及业务的融合已经成为通信产业的主旋律。
无论是“十一五”规划放出的政策信号,还是业界厂商的频频动作,都在传递出一个信息,那就是产业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它正在成为现实。
融合带给产业环境的四大变化
随着各种形式的融合日渐深入,产业的生态环境与过去相比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不可避免地波及处在其中的每一个企业。
首先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全球范围内信息的畅达支撑了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也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第二是产业的转型,即以四大电信运营商转型为代表的电信业向信息服务业的转型;
第三是融合带来的新兴市场,随着3G、Wimax、RFID等新技术的陆续使用,将会产生和衍生出众多的新兴服务增值市场,前面提到的IPTV、VoIP、手机电视等即为例证;
第四是企业运营方式的变化,跨国企业的研发、制造和市场已经实现了全球化,而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的融合是跨国企业实现从区域化运营到全球化运营转变的重要支撑平台。竞争和机会都将呈现在全球范围的市场上,中国市场已变成国际市场,国内企业面临的也是国际竞争。
从融合中受益的三类企业
产业融合对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善于先发制人的企业已经开始从融合的新环境中受益。
首先受益的是各种增值业务服务商,新的应用意味着新的市场;
第二类是为新兴市场相关产品提供设备的制造商,它们将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容量中获益;
第三类是把握融合趋势并且及时动作的现有企业,尤其是那些传统的IT巨头,它们在面临产业融合新环境时的动向,很大程度上就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尤其值得关注。
无论哪一类企业,都没有绝对的受益者。企业唯有持续创新方能适应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才能让自己多一分机遇,少一分挑战。企业的持续创新之道在哪里?如何在新的产业环境下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都是需要每一个企业认真思考的严峻课题,也是今年的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将重点探讨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