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中电CEC接手飞利浦手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 18:49 金羊网-羊城晚报

  记者昨日获悉,飞利浦公司已经毅然采取“断腕”策略,不再经营手机业务,接盘者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简称中电,CEC)。这已经是继爱立信、阿尔卡特、西门子之后第四个放弃手机业务的欧洲著名厂商。

  据透露,“中电”将获得“飞利浦”品牌5年的全球性使用授权,但作为交换条件,“中电”必须接受飞利浦手机业务的约240名雇员。

  盈利太小彻底剥离

  “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研发和市场上持续地投入资金以达到规模效益。”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飞利浦新闻发言人张彤华表示,他们认为短时间无法达到这个目标。据了解,飞利浦手机年度销售金额约为4亿欧元,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但即便是在中国市场,飞利浦手机的占有率也仅有3%。

  张彤华告诉记者,基于这个判断,飞利浦作出的决定是在消费电子业务上专注于“占有领先地位的高盈利产品”,比如

平板电视、娱乐系统等,至于低利润率的非核心业务,则将被悉数转让出去。而就在两个月前,飞利浦刚刚剥离了自己的半导体业务,此番剥离手机业务可谓“第二次瘦身”。

  缘何选择“中电”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欧洲大牌厂商“断腕”手机时,往往都迷恋于将中国公司作为接盘对象:

阿尔卡特选择TCL、西门子相中明基、这一次飞利浦又看上了“中电”。

  张彤华解释说,转让给中电的原因,是因为已经与后者合作10年之久,双方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而“中电”看中的是飞利浦品牌所代表的高品质和信任感。

  据了解,短短数年间,飞利浦已经将自己的手机业务向“中电”实现了“有序转移”:早在2002年9月,飞利浦就已将“手机研发中心”卖给了“中电”,并让后者绝对控股它在全球唯一的手机制造企业———“中电”下属的桑达公司与飞利浦合资成立的深圳桑菲消费通讯有限公司。当时飞利浦的设想是:让自己专注于销售和品牌推广。

  不过,飞利浦方面并没有透露此次交易所涉及的金额。而其240名员工中,有108名在中国内地工作,另外还有70多个供职于中国香港。

  据预计,交易将在今年年底完成。但有关负责人表示,是次交易仍有赖于尽职审查的确认,并将取决于所有必要的股东、政府和监管当局批准和同意。

  专家质疑接盘能力

  转让后不持有任何股份,却将自己的品牌授予“中电”使用5年,一旦有损飞利浦品牌形象,飞利浦将如何处理?

  有关专家对此项交易提出了质疑,他们担心“中电”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接盘。事实上,前几例中国公司接手欧洲厂商手机业务都缺乏成功的经验———明基收购

西门子手机业务之后仅仅1年,累积亏损已超过8.4亿欧元,结果上月底不得不将德国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而在2004年4月才合资组建的TCL-阿尔卡特公司,也在2004年及200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约2.89亿港元和3.09亿港元,最终导致双方分手。

  易观国际分析师坦言,看不出这项交易对“中电”的价值,国内市场表现平平的“中电”,很难做好飞利浦手机业务。他认为,“中电”过去是走贴牌道路,在渠道和销售上并没有优势,而飞利浦手机在品牌上也没有优势,“这项交易与西门子手机转让给明基一样,看不到双方有优势劣势的互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