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在印度被踢出局中兴很憋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9:46 eNet硅谷动力 | ||||||||||
【eNet特约评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总是很受伤,受伤的理由往往是莫须有的,好象就因为是中国企业就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动辄以安全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把我们屏弃出局,这样的遭遇搁到谁头上谁也不服气。中兴现在无疑很憋屈,也很憋火。48亿的大单,连出价的机会也没有,就这样出局了,搁到谁头上谁也不服气,但这就是事实,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必须接受,再大的抱怨也无济于事。中兴不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可以诉诸于法律寻求一个“竞标过程的公平与透明”。但对中兴来说,走法律这道程序显然不能换来什么?更
正如电信专家陈金桥所言,“诉讼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因为一旦付诸于司法程序,中兴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在当地市场继续生存的压力将增大,同时举证也会相当艰难。即使迫于司法压力,相关运营商重新招标,也不见得能入围。陈金桥还表示,“中国电信设备商真的长大了,与昔日市场的老大们可以分庭抗礼。但发展中或转型中的市场透明度不够,交易规则不透明。像印度市场竞标,价格并非唯一衡量条件。”众所周知,中国企业这几年在国际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扎眼”,一些固有的国际巨头早就对类似于华为和中兴这样的企业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和“压制”,因为谁都知道华为和中兴的价格都比较低。因为劳动力成本问题,我们的这两个电信设备商的国际竞争力一直不错。 但是,国际市场不仅仅是价格决定一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国际洗礼之后,华为和中兴应该对这个规则有了自己的认识。正如陈金桥建议的那样,“中国企业在重点角逐的市场可考虑选择合适的代理人或者合作伙伴。在参与当地竞标中,这些当地的机构或银行等代理人出面通常更有效。”这种方式虽然有点罗嗦,但是往往容易成为攻城拔寨的一个不错的方式。 国际化战略对我们的企业来说往往是很难的,因为一些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因素,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常被误解,安全性问题常常成为被刁难的主旋律。联想在美国市场的一些境遇无不是如此。我们的企业如果想在国际上立足,不仅要面对同类企业的残酷竞争,还要遭遇更多的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这不能不说是发展中的一个必须跨越的鸿沟,也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国际化道路上很难逾越的一道坎。 说白了,人家对我们就是怀有戒心,对我们处处提防。我们要发展,就需要消除这些误解,当然 要想消除这种误解,仅仅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的,或者实现的过程将相对漫长一些。这就需要我们的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从中斡旋,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需要政府给企业创造一个更良性的发展环境,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和争取的过程。 中兴这次在印度市场遭遇了自认为的“不公正待遇”,心中肯定不平衡,这就是发展中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开这个困惑。如果非要争这“一口气”,那对以后在该市场的发展是否还有利?是不是要“咽下这口气”?中兴在国际市场已经闯荡了多年了,其中的厉害关系相信也很清楚。走过去,或许一切都变得异常透明,虽然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单子,是非常充满诱惑的,但是发展就要遭遇这样那样的困惑,中兴应该能参透其中的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