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飞利浦陷入劳资纠纷专题 > 正文

CEC接盘飞利浦手机业务 业内人士不看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 08:0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规模小、成本高、盈利难等因素促使飞利浦甩掉该业务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

  飞利浦昨日宣布,将其全球移动电话业务转让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下称CEC)。这也是继阿尔卡特、西门子之后又一家甩掉手机包袱的欧洲厂商。

  在国产手机厂商之中,CEC实力和背景都很强大,旗下拥有CECT、夏新等品牌。即便如此,业内仍不看好CEC的这单交易———接盘西门子手机的明基十几天前才宣布,放弃其德国手机公司,而更早之前阿尔卡特与TCL在手机业务上的合资也因亏损困难重重,并以“分手”告终。不过CEC有关人士透露,CEC希望“拥有研发、制造、采购以及品牌的完整的手机产业链。”

  飞利浦和CEC甚有渊源,双方合作已长达十年。2002年飞利浦开始重组全球手机业务时,就曾经把旗下的法国LE MANS手机研发中心以及位于深圳的生产基地———飞利浦桑达公司75%的股权转让给CEC。此后,CEC旗下公司桑达一直是飞利浦手机的生产商,因此这次飞利浦手机业务的实际接盘人很可能还是桑达。

  据了解,双方已经签署了相关意向书,但飞利浦没有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未来将由CEC接盘的飞利浦手机业务目前的年销售额为4亿欧元,拥有约240名雇员,集中分布在亚太和东欧地区。事实上,此前CEC一直是飞利浦手机的代工厂商,不过随着有关条款的达成,今后5年内CEC将获得飞利浦的全球性品牌授权,用于飞利浦的移动电话业务市场营销和销售。

  飞利浦强调,本次交易将仍有赖于尽职审查的确认,并取决于所有必要的股东、政府和监管当局批准和同意,交易预计将在2006年年底完成。

  该公司称,今后飞利浦将不会再从事与手机相关的业务。两年多前,飞利浦还在花费大量精力图谋手机业务的振兴,不过规模小、成本高,利润难以改善,盈利目标迟迟得不到实现,市场份额也一直在低估徘徊。

  飞利浦中国发言人称,转让手机业务是出于战略转型的考虑。早前飞利浦出售其

半导体部门亦是出于同一原因,飞利浦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柯慈雷日前表示,未来将全力聚焦于医疗保健和时尚消费产品两个领域。因此,半导体、手机制造等不属于“高增长、高盈利”的非核心业务都被放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