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慧
自上世纪末移动通信正式商用开始,在不同的移动通信标准、不同的运营商用户之间,就已经产生了互联互通问题。随着3G的到来,国际通信标准组织曾希望凭借这一难得机遇,形成一个制式统一的“大同世界”,以根本解决通信的互联互通。但受各国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想法未能实现。而且在未来可以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这也始终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但移动通信最终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全球通信,既然通信制式无法形成统一,那么就只能在其他诸多方面制订出开放或统一的标准,使移动通信产业链上的每一部分都遵循其道。作为移动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终端当然也不例外。
标准统一的必要性
终端业务的标准化
多媒体与移动通信相结合是3G的一大特点,新的增强用户感受的业务已成为运营商们关注的焦点。但由于市场需求决定业务,业务决定技术,所以业务标准往往都落后于市场需求,这就造成一些被市场接受的业务,其设备在进入市场之前,缺乏统一的互操作性业务标准,在推广过程中出现诸多难以解决的互联互通问题。
作为开发新业务的基础,终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采用的业务标准不统一,目前不同品牌的终端在业务互通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同一网络内,只有同一品牌的终端可实现某种业务,或同一网络内实现的某种业务无法在不同网络间进行互通,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这些在用户看来貌似手机的问题,其实背后反映的是整个通信网络业务标准化的问题,当然也包括终端的标准化问题。要推进新业务的发展,实现业务标准和终端标准的统一是关键。
操作系统不求统一但应互通
3G可以提供集语音、图片、文字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服务。而要满足这些新业务,移动终端就必须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为移动通信终端与PC融合的产物,智能终端的许多特性与PC很为相似,操作系统、运行平台、用户界面等的重要性也会日渐凸显。
在PC领域,操作系统对于用户界面、业务应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但目前基本是微软一家独大,各种围绕Windows的应用软件形成了一种潜在标准,用户的使用感受也相对较好。但在智能手机领域,操作系统仅主流标准就包括Symbian、WindowsCE、PalmOS、Linux等四种。除此之外,国内有些企业也推出自己的终端操作系统,如Hopen、Emotion平台、汉风、和欣等。不同的操作系统会对业务的互通形成阻碍,这对3G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我们不奢望智能终端和PC一样,由一个操作系统去打败另一个操作系统,但不同操作系统在功能上必须有一个标准或者说互通。
除此之外,智能终端的应用运行平台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BREW和JAVA两种平台,基于它们开发的应用也互不兼容,中国移动采用JAVA开发应用,而中国联通则主要以BREW应用为主。
信息存储格式统一是大势所趋
手机的容量不断增大,手机中存储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当用户要更换手机时,是希望能把所有的信息(如电话号码簿等)移植到新的手机中,由于信息存储格式的不同,不同品牌的手机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为保证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手机可以实现存储内容、数据传输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就必须将信息存储的格式标准化。在使用统一的标准后,用户在更换手机时,只要将原有资料复制到手机上即可。
在手机传送数据方面,以往手机在通过红外线或蓝牙与笔记本电脑、打印机连接时,往往因为标准的不同而无法传输数据,在统一标准后,所有手机均可以互相传送数据、连接笔记本电脑或打印机,不会因为标准不同而出现故障或无法实施。
外设成目前标准化之重头戏
未来的移动终端将集Wi-Fi、红外线、蓝牙、摄像头、条形码读取器等多种外设于一体。多种外设可以使用户随意与电脑互联,实现共享信息并下载图片/铃声/游戏等应用,扩大了网络运营商的服务空间,成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的关键组成部分。
目前移动终端外设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不同终端制造商采用的解决方案不同,充电器、数据线、显示屏、红外线、蓝牙等外部接口目前大多不能实现共用和兼容。以手机充电器为例,目前不同的手机,其电源端口的尺寸也不尽相同,用户更换一部手机就要更换一个充电器,这不仅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不便,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全球)蓝牙技术趋势及产品交流峰会上,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副部长卢奇骏还专门对蓝牙的技术标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由国内权威部门研究制定我国自己的蓝牙技术标准,该提议在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并得到了部分与会蓝牙企业的赞赏和积极支持。
各方态度和行动
行业协会:召集各方会员积极制订标准
在国内,手机相关标准的制订目前主要是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China 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Association)组织进行。该协会是国内企、事业单位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国家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登记,开展通信技术领域标准化活动的非营利性法人社会团体。协会采用单位会员制,国内诸多的科研、技术开发、设计单位,产品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都申请并成为其会员。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CCSA就已经召集泰尔实验室、运营商、制造商等协会会员展开了手机相关标准的讨论。
运营商:发挥定制优势业务标准先行
随着运营商定制手机趋势的逐渐明朗,运营商在手机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会不断加强,在行业标准的制订和推动上也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运营商起着绝对主导作用的日本,运营商在定制一款手机前,会对厂商提出众多的手机标准、应用及功能要求,很好地避免了日后不同手机间难以互通的可能。NTTDoCoMo的I-mode能有如此丰富的业务应用和好的发展,与日本各手机间的良好互通有着很大关系。
国内运营商也已经意识到了终端标准化在定制手机中的重要性,并利用其主导优势组织产业链各个环节成员进行相关规范的制订,提高了国内厂商对标准制订的重视程度。目前,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正在和CCSA一起进行手机相关标准的讨论,并已开始了对业务标准的制订。
中国联通在整个规范工作中采用的是逐步深入的方式。起初,是在业务方面提出一些功能性需求,让厂商通过完善终端解决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问题。随着终端规范制定工作的深入,除了在业务功能上,联通还会在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一些业务规范上给厂商设置参考标准。在对终端规范的过程中,联通也已经从前一阶段完全技术性的导向转向了目前的市场化导向,即对终端不再仅仅只是技术层面的完善,更关注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使用界面。
中国移动在积极参与标准制订的同时,也推出了一些技术应用以减小因标准不统一对用户产生的影响。在中国移动推出的PIM(个人信息管理)中,通过STK卡,用户就可以在PIM文件夹下为自己建立个人信息管理,如名片管理、分组管理及日程提醒等,直接进行相关信息的更改和复制,不同手机间通讯录难以复制等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厂商:自身统一为主标准各有考虑
手机相关标准何时出台,虽然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表,但很多的手机厂商已经有计划地开始了自有品牌相关配置的统一。以中兴为例,从2004年开始,中兴将自身产品分为2G和3G两大类别,分别进行了充电器接口、数据线接口等外设的统一。作为国内以生产智能手机而闻名的多普达,在手机操作系统的选择上,也是力求统一,避免因操作系统不兼容引发业务间的无法互通。
在采访过程中,手机厂商对论坛和组织在推动手机标准化进程中所起作用大都予以了肯定,其中很多厂商本身就是论坛的成员。
标准的制订之路
制订之路并非一路畅通
据泰尔实验室无线通信部主任张翔介绍,在手机标准化的讨论过程中,部分合资品牌制造商的分歧较大,国内手机厂商态度相对积极。由于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各会员必须经讨论达成总体一致的报批稿后,才能报送到信息产业部科技司进行审批,会员意见的不统一导致从立项到研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手机外设标准化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虽然困难,也要把这个事情推动起来。标准肯定会统一,这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张翔强调。
当前进展
作为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的会员,泰尔实验室是此次手机相关标准制订的主力。为此,我们也采访了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了解到了目前手机标准制订的大概范围和进程。
1.手机外围数据的交换标准
对于手机间通讯录、彩信、短信的交换以及与PC、笔记本的交换,统一划归为手机外围数据的交换标准。据何桂立透露,这些标准的基本稿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
2.手机的拍照和显示屏标准
这两个问题被放在同一标准中进行考虑和制订。
这里的手机拍照标准,是指对像素、白平衡等参数的规范,以保证手机的照相和摄像效果。
显示屏标准的制订主要是为了保证在手机上看电视和看照片的效果。我们经常遇到的由于手机显示屏分辨率不同带来的图片显示大小也不同的问题,也属于该标准制订中考虑的因素。
3.充电器接口统一的标准
充电器统一接口符合节约型社会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有利于消费者使用。目前CCSA对充电器统一接口的计划是采用USB接口,该接口需具备能够连接到笔记本上进行充电的功能,为充电和数据传输共用同一接口打下基础。
“上面三个标准我们正在制订当中。另外,对于电池外形尺寸系列的标准化,我们也正在考虑。”何桂立强调,“目前不同品牌的手机,电池的型号和容量等参数各不相同。我们设想是将手机电池发展成和干电池一样,以不同系列型号来划分,不同型号电池在外形大小上都会有统一的尺寸标准,以便给手机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活性,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当然,这个标准并不限制企业采用特殊尺寸的电池。”
当问及在操作系统、业务应用平台等软件的标准化上是否有所构想时,何桂立表示目前还没有考虑到这一层次,“但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的可靠性是要达到一定标准的,我们也正在进行这一标准的制订。”
推荐还是强制?
手机标准出台后,以何种方式推行也是一个问题,是作为推荐标还是强制标准?
对此,信息产业部相关人士表示,在手机标准上,由政府实行强制的统一不太现实,这会影响手机市场的正常发展,标准的制订更多意义上还是属于一种推荐行为。虽然在目前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标准的制订会影响一些厂商的利益,但从整个市场发展趋势来看,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市场的力量最终会推动手机相关标准的发展和完善。
标准出台前的“权宜之计”
在标准尚未出台,但市场又有需求的“真空”阶段,一些过渡性的事物已悄然出现。
以手机充电器为例。在一些运营商的营业厅,已开始为用户配备多接口的免费充电器,在一些大的超市,也偶尔可以看到。这些充电器的接口根据手机品牌不同进行分类,每个品牌配备几个当前主流的产品充电接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手机的品牌型号进行相应选择。因为目前很多厂商已经完成了自身品牌产品在充电器接口、数据线接口等方面的统一,所以这些多接口充电器基本还能满足用户的急需,除非你的手机已是“古董”级别。
上述移动营业厅和超市的一些利民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的急需之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充电器的难以兼容问题,于是万能充电器应运而生。所谓“万能”充电器,是在座式充电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它安装上了两根像指针般可以调节宽度的金属条,把电池拆卸下来后放在该充电器上,可以按照不同品牌型号的充电器接口大小调节充电器的金属条宽度,以此实现充电。在北京,这类充电器的价格一般在15~50元不等。
虽然在充电效果上,万能充电器和原装充电器还是有一些差距,比如电池的待机时间相对较短,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充电器接口不统一带来的不便。
只要相关标准还不够完善,用户使用还不够方便,类似的一些缓冲、过渡事物还会不断出现并发展。
全球相关标准联盟
致力于业务标准化的OMA
纵观全球,移动通信业界很早就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于2002年成立的开放移动联盟(OMA)就是致力于收集市场需求并制定业务规范,清除业务互操作性发展的障碍。OMA的宗旨是寻求一种开放的,使各种应用和业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终端上实现互联互通的标准。
OMA引入了新型的业务模型,每个业务可以由多个特征组成,而每个特征又是基于多个业务引擎。OMA标准化工作主要是制定统一的业务引擎标准(也称中间件),包括标准的工具、协议和应用接口等,以提供基本的传送和控制。OMA认为业务引擎是产生移动业务的基本技术模块,用于在网络和终端上开发和支持新的业务特征,并可以应用于端到端业务提供的任意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内容提供商也不必针对多款手机提供不同的服务,也有利于将来实现不同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
目前国内的标准化组织也在积极开展业务的标准化工作,CCSA的TC5组(CWTS无线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新设立了移动业务与应用工作组(WG7),全面负责相关业务标准的研究工作。
致力于开放移动终端平台的OMTP
2004年6月,全球8大移动电话运营商成立了OMTP(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组织,致力于为移动设备制订所需的平台标准,帮助用户在不同设备上得到更为一致和优质的使用体验,同时允许运营商和制造商根据不同的需要定制富有特色的产品,增强自身竞争力。OMTP努力为移动设备制造商和相关软硬件供应商确立一个开放框架,让不同制造商所生产出来的手机都能够在此平台上毫无阻碍地互通应用软件,从而确保各种业务在不同终端间的互通。
OMTP章程规定,只有运营商可以加入该组织,其他各方只能以其他三种合作方式之一与OMTP建立联系:赞助商、建议商或联系商。赞助商和建议商可以参加OMTP工作会议,联系商只能接受最新的OMTP信息,而只有运营商才能对OMTP决议投票或入选董事会。以上述三种方式加入的各方每年还需支付数额不菲的会费。
OMTP还计划推出公用标准化的应用界面,允许运营商和制造商根据不同的需要定制自己的产品,使之与众不同。图1是OMTP期望的手机设计模式,在OMPT组织的协调下,由芯片厂商、设计商、品牌商联合起来,最终推出具有开放平台的手机产品。
和OMTP只是运营商成立的一个组织不同,很多业内的厂商,比如英特尔、TI等,他们基于自身的考虑也推出了一些开放式的架构,比如英特尔的PCA架构,还有TI的OMAP等,这些架构的出现都反映出业界已经意识到标准化的迫切性。只不过因为是由各个厂商单独所提,利益无法最大化,发展相对缓慢而已。
笔者后记:
在我们将“手机标准”作为本期3G特别策划的主题时,的确有些兴奋。这种兴奋来自于手机与大众的密切关系。同时,作为一个普通的手机用户,我们也迫切地期望“一切自由联通”时代的到来,标准进展如何,成为此次采访的最初动力。
但在通过对政府、运营商、厂商等手机产业各成员的接触后,我们越来越发现,虽然各方对手机标准化都持肯定态度,但因受背景、现状以及利益等因素的束缚,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另外,虽然手机的标准化可以解决目前的很多问题,并促进3G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它有一个正确和清醒的认识,毕竟标准化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互联互通的一个有效辅助手段,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降低技术创新的速度。所以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把那些最具创新的技术及时体现在标准中,否则,标准将会因一成不变而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