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联想手机工业园启动庆典专题 > 正文

21世纪经济报道:联想手机大扩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 17:27 新浪科技

  IDG最新统计显示,联想首次登上国产手机榜首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厦门报道

  当联想移动宣布坐上国产手机老大的位置,波导、TCL和夏新等五大手机厂商刚刚从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来。

  IDG最新的统计显示,今年第二季度,联想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6.5%,以1%的优势超过了原国产老大波导,并在全国排第四名,仅次于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

  联想能在老大的位置上坐多久,业界一直持怀疑态度,尤其9月11日该公司宣布厦门工业园启动、手机年产量达到3000万台时,业界更是捏了一把汗———在上一轮国产手机萧条中,盲目扩产正是罪魁祸首之一。

  “我认为不能有中国悲观论。”联想移动总经理刘志军说,“但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自己不一定比别人强多少。”

  实现“全价值链”

  “我们会根据需要来生产的。”刘志军告诉记者,联想不会因产能的扩大而盲目生产。

  他说,厦门手机工业园启动后,二十多个上游供应商进驻其中。“作为由国内厂商建造的第一个‘全价值链工业园’,它将支持联想手机在内部实现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无缝合作。”

  所谓全价值链,就是从原材料入库到生产过程,产品出厂后卖给谁,是哪个代理商卖的,由哪个店面卖出去的,一切都有记录。

  “当消费者拿着一个产品到维修站维修,只要输入客户信息、产品的编号,就能显示出维修所需要的信息和客户的历史记录。比如说键盘需要维修,维修站就可以迅速查出库存里是否有,马上向消费者答复,比如是现在还是两天后才能修等。”刘志军解释。

  刘志军说,效率高就是联想手机成长如此之快的一大原因。据称,在此之前,其手机的库存周期就可以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此外,联想一直想抓住年轻的消费者。该公司第二季度的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93万部,MP3几乎是其所有手机的必备功能。刘志军说:“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已经占整体市场的六成以上,尤其是‘80后’一代人已经成为了数码产品的意见领袖,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特征,比如喜欢娱乐。”

  他告诉记者,今年4-6月,MP3手机占了中国上市手机总数的80%。截至今年上半年,带有娱乐功能的多媒体手机环比增长了117%,并且占据了整体市场的30%。

  事实上,很多手机企业都在走音乐手机的路线。有几个

国产手机厂商甚至模仿索尼爱立信最好卖的一款音乐手机W800,其逼真程度几可乱真,但据说返修率很高。

  “我们的返修率很低,在全国肯定是前三名内。”刘志军说,虽然联想手机的销量上去了,但返修率却下来了。因为过去联想手机大多依靠向

德信无线等设计公司购买方案,而现在联想加大了
自主研发
,在全国建了四个实验室,今年自主研发产品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

  推行保守策略

  刘志军说,他的目标是在联想的2006财年末,即明年4月实现全国10%的市场占有率,“市场份额是一个重要指标,但是我们不会因为追求市场份额而使盈利能力下降”。

  联想集团不久前发布的200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联想手机销量同比增长97%,盈利6800万元,已是连续六个季度盈利。

  在快速成长期保持清醒是件不容易的事,尤其在手机行业。低价机曾经为人不齿,很多国产手机努力与此划清界限。然而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商也大做低价机,并挽回了很多市场份额,一些国产手机也纷纷跟进,在一些五、六级城市,甚至出现低至200-500元的超级价手机。

  对此,刘志军说:“我们是根据自己的长处设计产品,不能因为其他公司生产了某种产品我们就跟随,这样也跟不过来。我们的竞争优势发挥不出来了,也就没有领先的可能了。”他认为,手机的基本功能都必须满足,太低端的手机会被逐渐淘汰。目前联想手机的均价是1500元左右,整个GSM手机市场的均价也大抵如此。

  除了比拼产品,渠道也是厂商们争夺的对象。从前降价时为保护渠道利益实行的“保价”措施已经不管用了,为了笼络商家,厂商们各出奇招,有的甚至对代理商采取一些特殊激励机制———第一批进货为1000元,若按期完成销量,第二批的进货价则降为900元,以此类推,据说效果非常明显。

  不过刘志军认为,这种短期的激励措施不合用,不如和代理商一起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单纯的短期推动曾导致很多公司出问题。健康可以有能力再发展,如果吃得很饱,转身都转不过来就只有挨打了。”

  “我们在中国,所以会看到中国的企业起起落落,中国有70多家的手机厂商,肯定有一些公司经营得好,有一些不好,这是正常现象。”刘志军说,“前几天我接待一个韩国的客人,他感叹韩国前几年很多的公司都很兴旺,但现在很多都倒闭了,卖掉了。他的论断和我们一样,因为他在韩国看到了。”

  (本报记者卢爱芳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