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李国华
2008年科技奥运的内涵是什么?科技奥运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讯项目有哪些具体实施方案?作为北京奥组委技术部通讯项目总监,陈兴忠在8月29日接受本报的独家专访时,作了精彩的解答。
《中国经营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所有在奥运会上采用的通信技术,必须先经过两年以上的技术成熟期。这就意味着,目前关于北京奥运会的通信技术选型已经尘埃落定。能否介绍一下北京奥运通信系统的情况?
陈兴忠:为满足奥运会通信需求,应用于奥运会的通信技术首先必须保证其稳定可靠,其后才是其先进性。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新型技术层出不穷,而各种新技术在应用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风险,这与奥运会的高可靠性要求相悖。为此,我们要采用成熟的可靠的技术。有个这样的概念,叫做技术冻结,技术冻结是指在奥运会赛前的某一个时间点,最终确定将被应用于本次奥运会的技术。所有在该时间点无法被证明为稳定可靠、能满足奥运需求的技术将不能再被应用。这个时间点我们现在还没有公布。从该时间点到奥运会结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技术冻结期。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基于该技术(硬件)所提供的应用服务(软件)也存在应用冻结概念。晚于应用冻结所产生的新业务将不能再被奥运会所应用。从应用冻结时间点到奥运会结束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应用冻结期。这两个方面的冻结时间,是否会合二为一,我们现在还在研究。
《中国经营报》:2008年奥运会的技术冻结期是什么时间?
陈兴忠:每一届奥运会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总的目标就是采用成熟的可靠的技术,保证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悉尼奥运会的技术冻结期就是24个月,也就是开幕式前的24个月。关于冻结期的最后决定,我们最近正在讨论,进展会越来越快,但是最终的结果现在不好说,但是也不会太晚,因为距2008年开幕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希望今年能够完成这项工作。
《中国经营报》:近几届奥运会,每届都有一些堪称亮点的通信技术应用,2008年的通信亮点是什么?
陈兴忠: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些无线新技术可能会在奥运会上成为亮点。在去年十运会上,中国移动就已经做出了很多无线新应用。奥组委领导看了后,认为无线应用有广阔前景,所以我们也想在奥运会上将无线技术有所展现。
我们让中国移动为我们提供的无线接入网是WLAN,为媒体提供无线上网环境,现在这个项目还在具体规划中,但是我们确信我们会做这件事。
《中国经营报》:无线技术为什么不用WiMAX?据说WiMAX以前的合作伙伴是网通,但现在改成中国移动,为什么?
陈兴忠:现在是考虑WLAN,至于WiMAX,因为目前在中国还没有放开,所以到时候是否提供相关服务现在还很难说。我们要保证与国家政策协调的前提下,实现提供好的服务。但是,如果我们需要WiMAX服务,将会由中国移动提供。与此同时,中国网通为2008奥运会提供呼叫中心服务,现在开通的有志愿者报名咨询热线。
《中国经营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新技术应用,分别由哪些企业来提供,奥运会的媒体报道如何实现?
陈兴忠:我们会有新技术应用,比如数字高清电视肯定会在奥运会上应用。我们不排斥成熟的可靠的新技术。
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协调,技术方面包括IT和通讯,具体到通讯上,中国网通负责固定通信,中国移动负责移动通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无线电频率的审批,还有一个是有线电视服务,这项服务正在谈,还没有最终落实。有线电视服务一定会由有经验、有能力的企业来承担。
《中国经营报》:奥组委与合作伙伴是怎样的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将怎样利用2008年奥运会这个机会推动自己的业务?
陈兴忠:我们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有几种形式,一种是合作伙伴给我们赞助、提供奥运会所需的基本服务,另外一种是他们自己投资来做一些项目。奥运会合作伙伴通常想借奥运这个大舞台,来做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可能不是奥运会最基本的需求,奥运会的基本需求是要满足比赛需求,也就是缺了它比赛就无法正常进行的需求,首先要确保这些应用。而我们的合作伙伴可能就会考虑一些大众应用,比如手机电视、酒店宽带等。他们会找一些在这个领域内专长的合作伙伴来合作,这是合作伙伴自己做的事情。
《中国经营报》:2008年奥运会通信部署与3G牌照的发放有什么关系?
陈兴忠:3G因为政策的原因,最终怎样,政府还在研究。3G牌照发放是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的。奥组委和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沟通一直非常好,在协调组织上不会有问题。
《中国经营报》:2008新技术的应用会不会使北京的通信应用上一个台阶,为老百姓留下一个好的通讯遗产?
陈兴忠:办好奥运会是最主要的,赛后的遗产问题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方面。我们在信息技术方面和通讯方面,也希望推动民族产业的发展,我们规划过程中,就有这样的理念。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促进整个基础网络的发展,从而会提高北京的通信能力和质量。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平台,民族产业借助这个平台能够提升自身发展是很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