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卡难撼北京手机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09:45 华夏时报 | ||||||||||
运营商称近期不会对价格有所调整 本报记者 姜艳艳报道 外地低价手机卡进京受到青睐,无疑对北京本地移动运营商产生了冲击。但是,移动运营商们仍表示,北京手机话费近期再降——难! 昨天,一则权威部门的消息显示,在北京的高校及邮币卡市场中,来自其他省市的
此前也有调查显示,早在几年前,吉林、重庆、山东、江苏等地就由手机套餐变相实现了手机单向收费。而“这些地方的本地通话费就更便宜了”,有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当地的手机卡已经出现了和小灵通价格相当,仅比固定电话贵一两分钱的价位。由于各地移动、联通公司最重要的是完成放号、营销任务,加上固网小灵通的冲击,各地唯有采取降价这个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法保障任务。 与之相对,作为“维持国家定价最后体面”的北京市,虽然两大运营商在今年3月份进行了价格套餐的大动,但仍远逊于外地卡价格的低廉。相关运营商表示,北京地区任何价格的调整都需要国家信产部的批准,并且上半年已经针对价格做了调整,上月底还有北京移动调整神州行价格等举措,近期将不会再对价格有所行动。 另有分析师则表示,相对于庞大的既有用户群体来说,外地卡的冲击对于北京本地移动运营商的撼动实属有限。“外地卡唯一的优势是价格低廉,但是买前要付选号费,购买之后缴费也是个大问题。”分析师认为,包月型的外地卡消费金额尚有保证,如果是按照每分钟计算话费,即便计费出现了问题,消费者也难清晰——在本地打印不了详单,根本无法取证。另外,使用外地手机号后,拨打电话的确便宜,但是别人打进来却要付长途话费;如果用户是北京和外地两卡并用,交两次钱就更谈不上省钱了。 不过,分析师仍旧认为,外地卡进京对于有需求的用户来说,的确带来了竞争的新气象——全国都可以享受的低价通话唯有北京不能采用,本地两大运营商的“默契”,在面对外地更加激烈的竞争中有望撕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