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信改革取向是否偏爱不公平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19:59  通信信息报

  中国电信业的失衡正在加剧,主导移动运营商超速发展,而其他几家运营商却举步维艰,发展萎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难道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方向就是要以整个产业为代价做大一家企业?

  -本报记者 张茂州

  中国电信业的失衡正在加剧,主导移动运营商超速发展,其他几家运营商发展萎缩。根据信产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中国移动占据增量市场70%的市场份额,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三家之和不到30%,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在此背景之下,政府部门依然保持沉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猜想:难道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方向就是以整个产业为代价做大一家企业?

  政策独享之下的一家独大

  “一家欢乐几家愁”是近年电信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统计,从2001年到2004年,中国移动的收入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36.7%到37.5%之间,而从2005年开始,中国移动的收入市场份额达到了40.5%,一年增长了3个百分点。在这个数据背后,是中国移动独霸增量市场的现实:2004年,中国移动的增量收入市场份额为48.9%而到了2005年达到了59.9%,一年之间提高了十一个百分点。到了2006年,这种势头继续上扬,06年1-5月份,中国移动的增量收入市场份额又提高到了70%,而中国电信、网通、联通三家之和还不到30%。中国移动增量市场份额正以每年高于10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

  市场份额是此消彼长的,中国移动增量市场收入份额的高速攀升,意味着其它运营商生存空间的急速萎缩。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其他运营商将面临发展停滞甚至陷入生存危机,而只有中国移动一家企业能够继续发展强大。

  中国移动发展壮大本身并没有错,错是错在这种壮大是在政策“偏爱”下不公平竞争的结果。

  多年来,移动运营商一直处在政策的宠爱之下。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限制中国电信、中国网通进入利润丰厚、增长迅速的移动通信市场,而在移动领域,双寡头之间的实力相差悬殊,中国联通在网络规模、资金等方面与中国移动都不是等量级的,无法与其展开有效竞争,近年来,移动市场几乎成了中国移动的独家“蓝海”。

  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固网运营商承担着强制性的互联互通义务,且互联接入费用有利于移动运营商;在普遍服务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承担着偏远地区普遍服务的主要任务;在上市融资方面,政府优先安排移动运营商上市,而后考虑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上市要求。

  在如此宽松的政策环境下,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迅速成长,并成为事实上的主导运营商。然而,非对称管制并未随之调整监管对象,反而放松了对移动资费的管制。

  2001年3月,我国监管政策首次允许中国移动推广手机套餐资费。政策出台之后,移动资费一路下降,资费水平逼近甚至低于固话,从而加速了移动业务对固网业务的分流,致使固网萎缩过快。

  同时,在移动领域,由于移动资费管制政策的放松,中国联通原本可以享受的10%的价格灵活特权事实上也被取消,导致联通的价格优势丧失,主导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的优势更加明显。

  由此可见,滞后的产业政策让已处于优势地位的主导移动运营商处处得利,形成了其独享政策的局面;与此同时,却导致了固网业务过快萎缩,另一家移动运营商联通陷入进退维谷的经营困境。

  固网:8000亿固资加速贬值

  移动的超速发展是建立在对固网的超速替代之上的。移动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移动替代固网的必然性,移动资费管制的放松更是加速了这种替代。

  价格上的区隔是移动与固网多年来分业经营、协调发展的基础。因为移动、固网两种技术面对的都是同一个语音通信市场,多年来就是通过价格政策把固网语音市场和移动语音市场区隔开来,以实现各自领域的健康发展。随着移动资费套餐的推出,移动资费一路下滑,紧逼固话,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和谐局面。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从1999年到2005年底,中国移动每分钟平均资费从0.73元下降到0.24元,降幅达到67%,全面逼近固网,甚至部分领域已经低于固网。今年,移动资费的下降幅度更大,被业界称之为3G前夜的价格探底。即使是移动资费一直稳定的上海与北京也开始大幅度下降。上海移动推出50套餐,包月50元可本地通话400分钟、相当于0.125元/分钟,已经跟固话全面持平,漫游费也被变相取消;即使在价格最为敏感的首都,北京移动也全面下调了各种手机资费。

  移动资费的固网化,打破了传统分业经营的基础,出现了移动、固网共同竞争同一语音市场的局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先进性和便利性,用户的选择偏向严重倾斜,从而加速了移动对固网的替代。

  然而,面对分业经营的根基已经打破的事实,非对称管制政策却未作相应调整,仍然不允许固网运营商经营移动业务,这就形成了移动运营商单向分流固网业务的现状,固网加速萎缩在所难免。

  在用户数方面,固定电话受移动电话的替代,后续增长乏力,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率从2003年开始持续下降。而2001-2005年的每年新增用户中,新增移动 用户数大约是同期新增固定电话用户数的1.3-2倍。

  从话务量来看,移动替代固网趋势明显。2005年,本地固定电话话务量是零增长,而移动本地话务量实现了34%的增长率;而2006年以来,本地固定通话量出现了负增长,而移动本地话务量增长率依然在30%以上。在长途话务量方面,2001年固定与移动之比为1.6:1,2006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此比例已经降为1:1,表明随着移动资费的大幅下降,固定电话在长途领域的优势也已丧失。

  固网业务的过快萎缩,必然带来固网固定资产的加速贬值和流失,而我国固定电话上的投资高达8000多亿元,占据了电信业国有资产60%以上。如果任由这种局势继续,数千亿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成为空话。

  联通:2000亿固资何去何从?

  中国联通的出现是为了打破电信垄断,实现市场的有效竞争,为此,政府给予了联通政策扶持,允许中国联通的资费价格较之中国移动有下浮10%的灵活性,并对中国移动的价格进行管制。多年来,中国联通在网络规模和品牌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一直依赖价格优势与移动进行竞争,从而促进了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

  但随着移动资费管制逐步放松,中国移动语音资费大幅下降,联通实质上已经无法享受到政策给予的在价格上的扶持。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数据统计,2001年,中国移动的每分钟平均资费为0.603元,中国联通为0.535元,二者之间的资费差是11.3%;而到2005年,中国移动的每分钟的平均资费为0.269元,而联通的每分钟平均资费为0.255元,二者之间的资费差额仅为5.2%,远低于政府给予联通比移动下浮10%的空间。而今年,中国移动的价格攻势较之往年更为凶猛,二者之间的资费水平正在进一步缩小。

  在政府给予联通价格特权的情况下,面对主导移动运营商的价格策略,为何联通没有继续维持与移动的价格优势?

  价格战拼的就是成本和利润空间。根据各运营商2005年年度财报,中国移动净利润535亿元,利润率高达22%,而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仅为49.3亿元,还不足中国移动的1/10,利润率不到6%。有如此庞大的利润空间做支撑,中国移动完全有能力把价格战进行到底,但如果联通奉陪到底,那只能是巨额亏损,自取灭亡。

  但市场无情,联通在网络规模、品牌力量上本身是处于明显的劣势,如果不跟进主导移动运营商的价格水平,在价格上再处于劣势,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业务流失,这是坐以待毙。

  退无路,进亦亡,进退维谷的联通到底路在何方?据业内人士估测,按照目前发展态势,联通可能会在明年进入整体性亏损,那么谁又能为中国联通2000亿的国有资产负责呢?

  无论承认与否,中国电信业的改革正在驶往一个方向:以整个产业万亿资产为代价,成就一家强大的企业。但是,一个超级移动运营商能否支撑起国民经济的通信需求?能否代表中国电信业面对国际电信业的竞争?能否促进中国电信业的长远发展?这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