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WiFi走向家庭: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 16:48 ChinaByte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正逐步的被民生采用,但它所提供的服务能否被用户接受,并实现盈利,实在很难说。

  公共无线局域网(WiFi)就是这样一种新鲜事物。自从1997年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2001年至2002起,使用WiFi连接互联网的业务迅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WiFi作为一种新的应用被设计了这样的商务模式:在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接入点”,并通过高速线路将互联网接入上述场所,以支持在该区域内的的笔记本电脑或PDA高速接入互联网。

  这种模式在美国从1998年起,就有企业以收费的形式提供使用无线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服务。比如Boingo Wireless、Joltage Networks、T-Mobile等新兴企业。上述企业在机场,咖啡连锁商店等处,街头各人群集中的场所设置了无线局域网接入点,供用户有偿使用。但上述企业的经营并不成功,很快就陷入破产的事例屡见不鲜,即使是生存下来的企业也大多进行了购并和调整。

  美国人曾经做过调查,超过60%的人是不愿意为WIFI接入来支付费用的,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无论你是不是叫WIFI,都是提供接入,而且你不是我必须的,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所以我没有必要为你掏腰包。

  从欧洲的WIFI业务来看这一点就更具有代表性,WiFi业务在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是最有可能实现赢利的地方。但即使在欧洲第4大机场荷兰

阿姆斯特丹斯希波尔机场,年客流量达到4100万的热闹地方,每天也只有几白人接入WiFi系统。原因很简单,是价格!在欧洲一开始通过WiFi上网平均每小时需付费7欧元,包月为120欧元。如此高昂的价格使得大部分用户对此都望而却步,中国国内网通的价格是12元/小时,相信大家看了这个价格后尝试的勇气同样会下降很多。

  其次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付费的模式,在开始甚至到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运营商大多采用的是点卡的销售,由于销售点很少,除了极少数的人经常出差,会主动购买点卡外,绝大多数的人往往不会提前购买或者根本买不到,当这些人到了公共场所准备上网的时候却发觉必须要购买点卡才可以使用WIFI接入,用户的第一反映就是麻烦,当在附近买不到点卡时第二反映就是放弃!

  另外一个瓶颈是在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协议。每家都有一些热点,但是每家的热点都不足以覆盖主流城市,各个运营商之间各建各的,即不能互补,又出现了巨大的浪费。对用户来说 感觉就是热点太少,想用的时候根本找不到,或者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热点,仔细一看,却不是自己购买 服务的运营商的。

  WIFI以上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其特点造成的,由于WIFI的覆盖距离仅在50米范围之内,使得WIFI根本无法布设大范围的覆盖区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作为其他接入运营方式的补充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其无线接入的特点也受到了热点覆盖不足的抵消,当运营商仍然把它看成是摇钱树的时候,自然就吓跑了用户。

  WIFI虽然在运营商那边碰了壁,但是由于其设备无线路由器的大幅降价,它却在最近两年中开始大规模的进入普通的中小企业,同时随着无线数字家庭概念的推广,家庭中的无数小型热点也迅速出现,这些热点的数量远远超出了运营商所布设的热点数量,其数量是按百倍来计算,他们除了接入速率低外,跟商用热点是一样的。那么如果把这么多的家庭热点凑在一起是个什么概念呢?在这种环境下国内的伙聚网以及国外的fon 就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草根共享的商务模式,拿伙聚 WiFi公社(www.hoju.cn)来说,他们提出了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概念,用户通过贡献自己的无线接入热点来提供别人便利,就可以在外出时方便的享受到其他用户提供的免费无线接入服务,这是一种无线接入领域的共享模型,而且是互利的,每个人都付出了自己多余的东西,但是却获得了以前要高额购买的服务,对用户来说是一种很有魅力的诱惑,而伙聚网只是提供了一个“共建共享”的运营支撑平台,甚至都无须投入硬件建设资源,就可以帮助全球的WiFi个人接入资源能够整合成一张完整的无线宽带服务网络。

  从价值来说,这个草根共建的网络他所有具有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而他的建设成本却几乎是零,而随着加入人数的增多,它所具有的吸引力以及价值也随之倍增,甚至原本没有计划购买无线路由器的人也会因为要加入这个这个网络而去购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10,000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