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联通接听包月套餐引发单向收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 11:08  南方日报

  上周,广东联通推出一种“世界风”市话套餐,套餐费用包含月租,接听包月。但一时间,“单向收费”的宣传充斥报端,引来监管部门的关注和调查。

  据了解,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已经批准了该套餐,但明确要求“不得进行‘免月租’、‘单向收费’、‘接听免费’或其他虚假宣传,不以任何方式误导用户”。

  这场短暂的风波很快平复,不过,关于单向收费的讨论和争议却还没有结束。

  问题一:接听包月算不算单向收费?

  广东联通的“世界风”市话套餐共有5款,最低的58元,最高的368元,可包不同时长的主叫基本通话费。除此而外,接听电话包月,也不再另收月租费。

  省通管局认定,该套餐只是一种“本地接听包月”套餐,并非单向收费。

  事实上,经监管部门批准的资费套餐为数众多,包括此次的“世界风”市话套餐在内,在批复文件内都没有出现过“单向收费”的字眼。

  省通管局方面认为,“本地接听包月”被宣传为“单向收费”是对消费者的一种误导。

  以广州为例,目前的大众卡实行的是28元套餐,包含了全部被叫包月、来电显示等,其资费结构与“世界风”市话套餐颇为类似。但是,大众卡在市场上最多也只是被称为“准单向收费”。

  接听包月和单向收费究竟有何区别?关键在于套餐费用中是否包含接听的费用。

  就“世界风”市话套餐而言,其套餐费用包含了一定时长的主叫通话费。如果规定了套餐费用仅仅包含主叫通话费,接听就是免费的,那就是单向收费。但是,省通管局批复的方案上明文注明了“接听包月”,也就是说,套餐费用包含了接听的费用,因此不能视作真正的单向收费。

  听起来,这很像是抠字眼。真正让人疑惑的是,接听包月和单向受费的区别真的这么重要吗?

  问题二:单向收费会不会实行?

  几年前,由于手机资费居高不下,民间对于单向收费的呼声甚高。但是,国家监管部门当时并没有松口。多年来,信息产业部从来没有明文禁止过单向收费,但也没有明确批准过任何地区实行单向收费。只能说,移动通信双向收费的计费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实际上,基础电信资费是由国家发改委和信产部联合制定的,而国有资产的管理则由国资委负责。对于单向收费,信产部基本上持回避态度,既不愿意站在消费者的对立面进行反对,也没有主动站出来大力推行。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近年来,信产部一直在主张或者默许手机资费的下调,批准了大量降价性质的资费套餐。据记者了解,信产部对于上周因“世界风”市话套餐而引发的风波也给予了关注。

  作为其下属机构,省通管局副局长张爱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监管方式的改革,电信资费市场化程度已不断提高,电信企业拥有了极大的自主定价权。“对于电信企业报送的资费方案,只须符合以下3个原则就会得到支持:一是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不妨碍公平竞争,三是不低于成本进行恶意竞争。”

  既然如此,单向收费为何不能明正言顺呢?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单向收费涉及到整个资费体系的变化,全国计费系统的修改将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浩大工程,必须由国家来统一部署和执行。

  更重要的是,目前,固话是单向收费的,而手机是双向收费的,当手机用户拨打固话时,移动运营商必须与固话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向后者支付0.06元/分钟。双向收费改单向收费,固话运营商不仅网间结算费受损,还必须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从而打乱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固话也将面临涨价压力。

  因此,监管部门宁肯支持降价,也不愿主动去触碰单向收费这根敏感的神经。而且,近年来的手机资费大战和各种套餐的面世,的确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使社会对单向收费的关注度降低,实行单向收费的急迫性似乎也不那么强烈了。

  但是,心结犹在,回避不知能回避到几时。

  问题三:单向收费一定好吗?

  说起单向收费,消费者十有八九会持支持态度。其实,业内对此也存有不小的争议。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曾撰文表示,用户用手机接听电话和拨打电话,所占用的系统资源是相同的,其成本也相同,因而手机的双向收费方式是天然合理的。

  阚凯力的说法受到了不少批驳,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者对单向收费的企盼,更主要的还是表达了对降低手机资费的渴望。

  “对于用户而言,0.40元/分钟的单向收费和0.20元/分钟的双向收费,整体价值是一样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称,单向收费和双向收费只是计费模式的不同,与价格没有必然的联系。

  换言之,只有实行单向收费的同时降低价格,对用户才有意义。

  用户声音

  不能维护垄断利益

  网友 IP:60.191.5.*

  为什么要禁止手机单向收费呢?不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吗?现在有运营商提出单向收费,说明它有这个能力,如果禁止的话,那不是在维护垄断利益和高利润吗?

  网友 IP:218.65.79.*

  单向收费就是好。一是公平,谁主叫谁出钱,不像现在,用手机接个垃圾电话、骚扰电话还得付钱。二是有利于促进竞争,推动企业提高服务质量,遏制行业垄断。

  网友 IP:已隐藏

  在广州,移动、联通都没有单向收费的。很多人都认为大众卡是单向收费的,可那也是一种套餐而已。优惠套餐和单向收费是不同的。

  IT博客

  降价比单向收费更重要

  曹增辉

  用户对单向收费存在过于片面的理解,总是以为单向收费以后,接听电话不交钱了,话费支出就会大幅降下来。而事实并非如此,单向收费不等于降价,运营商会根据各自网络成本的变化来调整资费。

  在短期内,运营商过度地将单向收费作为一种广告行为来宣传,虽然暂时性起到了争夺用户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不但造成了用户对低价套餐越来越不“感冒”,反而会不断刺激了用户对单向收费的胃口。

  我觉得,讨论单向收费是否合理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实施单向收费后,消费者是不是能够最终受益;二是实施单向收费后,是不是更加有利于市场的全面竞争。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单向收费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刺激行业发展的政策。

  在手机双向收费模式下,我国电信业采取不对等的网络结算方式,即固话拨叫手机用户,固网运营商不需要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费用;相反,手机拨叫固话时,移动运营商要向固话运营商支付每分钟6分钱的结算费用;联通与移动互相拨叫时不进行结算。

  目前,各地区手机资费实质上已经降低了很多,在很多地方,接听电话采用低价包月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单向收费”。如果用户非要强调事实上的单向收费,现有的运营商结算体系将被打破,相对弱势的固网阵营及联通将同时受到挤压,而中国移动的主导优势将更加突出,甚至形成垄断,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出发点。

  具体而言,单向收费后,固话拨叫手机用户时,固网运营商也要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费用,固话将面临资费上涨的压力;而联通也无法再继续互不结算的方式,由于移动用户远远多于联通,联通需要交纳更多的结算费用给移动,联通面临的恐怕已不是竞争压力,而是生存的压力。

  我觉得,实行单向收费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在这种竞争格局下,维系双向收费模式,通过多样的低价套餐来降低资费,是相对合理的。

  专题撰文 本报记者 巫伟 实习生 刘泉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