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 19:46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做好当前和今后5~15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指明
了方向。信息产业部也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作出了具体部署。当前,在农村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和历史选择。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新动力,并成为培育现代农民的新途径。多年来,国家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引导信息产业企业开发适农电子信息产品、系统,为“三农”发展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发适农电子信息产品和系统。“十五”期间,组织研发了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部分CPU芯片和Linux操作系统,在此基础上引导有关企业开发了专供农村使用的“农民电脑”,力求实用、适用、物美价廉,深受农民欢迎;坚持自主创新和装备国产化原则,重点支持我国自主开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400系统,从1998年以来,该系统已在我国山西、内蒙古、青海、贵州等18个省、1万多个村庄成功推广应用,效果明显;支持了中高压真空开关管及陶瓷管壳的开发,该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占有90%以上的份额,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动了广播发射管产品的研发生产工作,实现了该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满足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需要,多年来,我们引导企业开发宽电压范围的家电产品以适应农村电网电压不稳定的情况,产品经济实用,具有高性价比,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截至2004年底,农村彩电、激光视盘机、组合音响的普及率已分别达到57%、20%、10%;支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各类课件的开发和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解决农村师资和教学资源严重缺乏和落后的问题,配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组织开发了适用课件、硬软件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

  大力推广应用各种先进实用的适农电子信息系统,经济效益明显。我们一直坚持“抓应用、促发展”方针,大力促进适农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村发展。从1986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据统计,仅“十五”期间,通过实施“倍增计划”,共推荐涉农信息技术应用项目113个,总投资额为16.7671亿元,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10多亿元,投入产出比超过1:5,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五”期间,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专项安排涉农项目16项,资助金额3300万元,产生了较好的倍增效益。国家还积极应用“电脑农业”和农业专家系统。自1996年“电脑农业”在北京、云南、安徽和吉林四省市实施,中央与地方政府投入近10亿元,各地IT企业积极介入,并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进行二次开发,现已建立了约200个本地化的具有地方农业特色的专家系统,覆盖全国800多个县,累计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使700多万农户受益,增收节支总额高达28亿元。自1998年以来,北京先后研究开发出了大田作物、蔬菜、果树、养殖等14种农业专家系统,在北京的6个区县累计推广面积达400多万亩,增加产量8700万公斤,增加产值1.03亿元,节约成本6780万元,有力地推进了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

  积极发展农村信息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信息就是财富,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搞好信息引导服务,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农业信息应用工作从自发到自觉,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目前,全国有31个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负责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能机构,97%的地(市)级、77%的县级农业部门设立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全国已有83%的地(市)和45%的县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47%的乡镇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配备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个,占乡镇总数的41%。农业部门已建立起基本的信息采集系统,可及时采集生产、价格、灾害疫情、农民收入等信息。仅山东烟台在莱山推广樱桃栽培智能专家系统,两年内就增产8%~10%,降低成本5%~10%,效益增加35%,带动了数万果农致富。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新动力。这主要体现在精准农业的发展上。黑龙江省在2000亩土地上进行了变量施肥和精量播种的应用试点,综合效益提高了10%左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信息技术,目前职工承包棉花定额由每劳力35~40亩提升为每劳力250亩,效率提高6倍多;精量播种棉花面积已达169.8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66.76万亩;测土平衡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428.28万亩;机采棉面积将达199.14万亩。

  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思路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时期。要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组织实施“农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程”,通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和应用适用于“三农”的各类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努力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继续以“倍增计划”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各类适农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农业节水灌溉与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农村电网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与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创新的信息技术、农村家电维修服务平台、重大动物疫病(如禽流感)等农村灾害防控信息系统等的推广应用。

  二是积极研发适用于“三农”的IT产品和系统。组织力量开发服务于农村通信的卫星通信与地面无线接入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为目前我国2.7万个未通电话的行政村群众的生产生活信息化服务。组织开发基于RFID技术的城乡

邮政物流配送系统,改善城乡间的物流管理质量,使工农业产品安全快捷地进入城乡消费市场。重点支持县镇政府软件正版化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关软件的开发工作,推进软件产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引导、支持企业开发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基本功能具备、质优价廉的信息系统及终端产品。

  三是积极服务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调整家电产品结构,提供经济实用的彩色电视机,提高农村电视普及率。积极推进农村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维修服务体系,解除农民购买家电的后顾之忧,提高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引导企业开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积极配合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继续组织企业研发适应农村环境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推进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人民邮电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