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陆:最流行的“商品”是公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14:48 通信产业报 | ||||||||||
通信产业报记者:张九陆 也许李泽楷自己也没有想到手中的电盈竟然如此抢手:先是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和德州太平洋旗下的新桥投资集团分别有意收购电盈核心资产,然后是三家刚联手收购了亚洲网通的私营资本投资公司又集体提出收购申请,直到最终电盈花落梁伯韬,可谓买家接踵、顾客盈门。
再联想到同样在这个夏天售出的西门子、港湾网络,甚至包括春天发生的阿尔卡特———朗讯合并,我们发现,近期内最畅销的产品就是“公司”自身。 更有趣的是,电盈收购案刚刚尘埃落定,电盈的股东之一中国网通就发布了一个声明:梁伯韬先生的加入会促进电讯盈科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表示欢迎。 卖出一个公司,有担忧的,有叫好的,有黯然神伤的,有拍手称快的,其对人类感情的刺激程度,比之刚刚过去的世界杯也不遑多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公司”这一商品销售情况的市场热度之大,正应了黄健翔的那个流行彩铃:“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 那么,如此多的并购案背后,是谁的“灵魂附体”呢? 其实,想一想,如果不是在此时发生并购案又会发生在何时呢:在上个世纪末,上述公司要么如日中天,要么还未出现,都不会成为市场上的交易品;紧接着的时间段,互联网泡沫破裂,大家银根紧缩,购销两不旺;等冬天过去了,厂商卖产品还来不及,又有谁会舍得卖自己? 只有如今,产品市场波澜不惊,运营商开始忙着转型了,制造商也面临着大规模的产品更新换代,这正是“公司”这一商品买卖的大好时机。 由此说来,如果非要找到这一系列并购案的幕后之手,这只手就是历史,历史总是按照自身发展的逻辑找到最合理的答案,每个公司在历史当中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了这一站,站名上写着“并购时代”。 据说,华尔街有一批专门研究公司收购的投行,现在非常繁忙,没准过几天又有一个重磅炸弹出现。 卖出一个公司,有担忧的,有叫好的,有黯然神伤的,有拍手称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