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电盈收购战落幕 有人欢喜有人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07:13 新浪科技 | ||||||||||
导读:香港媒体日前刊登了分析文章指出,备受外界关注的电讯盈科(以下简称“电盈”)竞购事件已经结束,麦格理银行及新桥资本两家竞购者最终退出,香港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同意收购电盈主席李泽楷手头持有的电盈股票。从交易结果看,李泽楷在达到出售目的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梁伯韬则借此摇身变为电信业大亨,而承受最大损失者无疑是电盈小股东。
电盈主席李泽楷证实,已把新加坡上市的盈科拓展持有的23%电盈股权,全数出售给前花旗环球金融高级顾问梁伯韬全资拥有的公司,交易作价每股6港元,总交易金额约92亿港元。至于李泽楷个人持有的3%电盈股权则不会出售,打算继续持有。在这起富有戏剧性的交易中,李泽楷最初目的是出售电盈资产,但随后变成同意出售他持有的电盈股票。 分析人士称,尽管李泽楷获利100亿港元的愿望已经实现,但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出售电盈资产的计划不但遭到了中国网通的反对,而且也使新桥资本空手而归。为赔偿小股东遭受的损失,李泽楷决定把私人持有电盈股份所赚的约13.8亿溢价,全数以现金方式派发给电盈小股东。网通则同意不收取有关特别股息。尽管如此,承受此次交易的最大损失者无疑还是电盈小股东。 在李泽楷宣布出售电盈股权消息后不久,梁伯韬证实了将收购电盈股票的说法。此前梁伯韬已支付了5亿港元首付款;在盈科拓展股东批准该交易后,将再支付22.6亿港元;此后一年中,梁伯韬再支付7.8亿港元,其余56.6亿港元将在此后付清。梁伯韬历任香港投资银行百富勤(Peregrine)总经理和美国花旗集团亚洲地区负责人,曾多次筹划中国大陆企业在香港企业股(红筹股)的上市,同时在李氏家族企业上市过程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分析人士称,通过收购电盈交易,梁伯韬摇身一变而成为电信业大亨。 观察人士认为,在梁伯韬提出竞购方案的过程中,肯定得到了一批有影响富翁的支持,他们从中加以斡旋,以说服网通和李泽楷接受梁伯韬方案。在李泽楷最初宣布将出售电盈核心电信和媒体业务时,一些买家并不很感兴趣,他们要求李泽楷应把盈科拓展资产也包括在出售之列。熟悉内幕情况的人士称,李泽楷最初计划将他的电盈股票以每股6美元发售给投资基金,但基金管理者认为该售价过高加以拒绝。 消息人士还表示,在李泽楷制定出售电盈资产计划之初,他其实已经有了出售所持电盈股票的想法。按照网通两年前与电盈达成的协议,如果电盈想出售香港电讯10%或互动电视(Interactive TV,现又命名为PCCW Media)25%以上的有表决权股票,首先需取得网通同意。分析人士称,虽然新桥这次空手而归,但它600亿港元的出价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电盈股价上涨。 李泽楷1991年组建了盈科数码动力(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此后第二年他以3000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他个人向电盈注入的资本和资产约为50亿港元。通过与梁伯韬的交易,李泽楷将从中获得数十亿港元的利益——当然得减掉向小股东派发的特别股息。持有电盈20%股份的网通集团多次表示,不愿看到电盈或其资产发生任何变动。(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