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超薄绝非救命稻草 盲目跟风不可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3日 16:13 中国电子报

  超薄手机一度作为摩托罗拉引领手机市场的重要筹码,但最近一段时间在低谷中徘徊的国内手机企业也步步跟进,欲通过“超薄路线”破局,打破国外品牌独霸超薄手机市场的格局。

  然而,业内人士对国产手机的超薄路线提出了两点理性建议:第一,超薄手机属于产品设计外观中的一块细分市场,“僧多粥少”的现状难免使竞争加剧;第二,超薄手机对产
品的性能和待机时间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简单抄袭盲目跟进,仍将无法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与洋品牌抗衡。

  -本报记者 左延鹊

  今夏上演“超薄秀”

  进入2006年,超薄概念出人意料地成为手机市场的新宠,不管是摩托罗拉、三星等洋品牌的推波助澜,还是国内手机的疯狂跟进,都将超薄概念迅速推向市场的风口浪尖。特别是近日一系列的超薄机型纷纷登场,无疑为超薄手机之战平添了一把火。

  康佳通信常务副总卢伟冰近日宣布,将在全国掀起手机“夏季攻势”,推出8款“精薄”手机产品,分高、中、低端三路共进。卢伟冰声称,当大部分手机厂商还停留在散兵游勇阶段之时,康佳却将超薄提升到战略高度。奥克斯手机也推出三款高配置的超薄手机,这三款被命名为“吉祥三薄”系列的手机也将奥克斯的超薄路线展露无疑。再加上联想、波导、国虹等厂商近期纷纷力推超薄机,一时间国内手机掀起了一股超薄狂潮。

  就在国内手机打出超薄战略的同时,洋品牌也加快了超薄产品的上市时间。NEC推出了N908产品,三星在韩国本土一连推出了三款超薄机型,其中新推出的X820超薄直板手机配置了200万像素相机,厚度仅为6.9毫米。

  “超薄机老大”——摩托罗拉更是在7月中旬正式发布三款“RAZR II代”产品:超薄新机SCPL拥有5毫米极限厚度、超薄滑盖冷艳的“Capri”和超薄折叠手机“Canary”,三款机型网上公布的样品赢得了相当多的关注。

  一时间,今夏宛然成了各厂商上演“超薄秀”的T型台。

  摩托罗拉降价阻击

  现在手机已然成为了快速消费品,其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新速度加快,而且很多品牌都随时紧盯市场上的畅销机,时刻准备着抄袭模仿。仅短短的半年时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款仿冒超薄机型。

  做手机市场调查的水清木华研究公司针对外观设计的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手机款式有700多种,而“超薄机型”仅有12款,占比仅为1.7%。在这块狭小的细分市场中,摩托罗拉的V3作为始作俑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来自中怡康全国170个城市,1800家门店的销售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V3销量55910台,成为1500元以上机型中销售最好的产品。

  易观国际消费电子与

半导体分析师赵亚洲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摩托罗拉的超薄产品已经引起了其他厂商的眼红,他们纷纷采取跟随策略只是想从超薄市场中分到一杯羹。

  但对于其他企业的跟进,摩托罗拉选择了价格阻击,近日摩托罗拉将V3、L6和L7等几款超薄机大幅调价。记者了解到,L7已从一个月前的1950元降为1790元,降价幅度为10%;而主流机型V3目前的价格仅为1700元,比上市时4100元的价格降幅达58%,价格略高于国产超薄手机的同类产品。

  水清木华研究公司资深分析师沈子信一针见血地指出,面对其他竞争对手的蚕食,摩托罗拉此举欲用其超薄机型业已成形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用降价的策略打压竞争对手,用同等价位下消费者认可洋品牌的心理,逼迫竞争对手自动出局。

  超薄不应盲目跟风

  摩托罗拉的超薄产品之所以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回报,不仅仅因为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更重要是源于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设计能力。对此专家提醒正在盲目走“超薄路线”的国内手机企业,如果不踏踏实实地搞研究,永远只是一味追随,国内手机厂商所做的任何一次突围都将以失败而告终。

  记者注意到一款国产超薄手机,该产品集摄影机、MP3(MP4)

播放器、录音笔、U盘、手电筒、立体声耳机等多功能于一体,电池续航能力极高,其
性价比
远远高于摩托罗拉 V3手机。

  但赵亚洲对此款产品并不看好,他说,在超薄机型中,产品多功能的叠加不但对手机模块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对手机的稳定性也提出了考验,所以国产超薄手机中很多功能时常因为IC芯片相互干扰而出现死机的情况。

  “技术才是最大的话语权,否则只能当盲从者。”水清木华研究公司高级分析师周彦武认为,国内手机走“超薄路线”是一种无奈而盲目的选择,因为绝大多数国内手机厂商研发力量不强,都是通过购买国外元器件厂商的主板、芯片、外壳之后,按设计要求上线组装即可,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可言。

  其实,超薄手机需要精艺制造,尤其是对IC集成度要求很高,如何将两三个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里,从而实现多功能操作,这些都是考验厂商研发技术的硬功夫。然而目前很多做“超薄机”的国内厂商为了考虑低成本,购买一些非优质的零部件,粗制滥造人工组装,无论外壳和产品手感都难以与国外大厂的产品相提并论。再上加没有品牌优势,自然难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手机缺失不仅仅是研发技术本身,而是脚踏实的科研作风。这种紧盯畅销机型盲目跟风的做法,将会使国内手机因创新能力不足而自食其果,走向被淘汰的命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