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琎 发自上海
昨日,信息产业部正式下发《关于调整和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的通告》,自此,信产部开始对现有SP的短信代码进行重新分配,使各SP在四大运营商的代码“四网合一”。
本次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调整工作从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08年1月31日止,延续一年半,涉及我国四大基础运营商和所有的SP。
信产部“集权”代码发放
目前,大多数SP在中国移动 、联通等四大运营商拥有不同的短信接入码,用户短信在发往不同的运营商时需要输入不同的接入号码,导致诸如“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到A,联通用户发送短信息到B,小灵通用户发送到C……”的现象。
上述现象直接形成SP面对用户的不同身份。这一不同身份使对SP的违规行为追究不便。信息产业部开始在全国调整和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后,超过18000家SP将逐渐纳入监管平台。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此前,SP短消息服务的接入代码并没有根据《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进行统一管理。各大运营商多是根据需要自行分配,这就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短视行为。
移动运营商为在竞争中占先,已经将0~9开头的号码基本上都用到了,其中很多与2~8开头的固定电话号码重合,15和18号段也被使用,给未来的3G号码分配也造成了困难。
调整之后,号码混乱情况不复存在,还将简化移动网和固定网间短消息类业务互通时的拨号。
监管力度加强
我国短消息业务从2000年推出至今,中国手机用户(加小灵通用户)已达到4.2亿户,短信发送量去年达2177亿条。2005年短消息业务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有50%增长率,市场规模450亿元。
目前SP总数已超过16000家,而爆炸式的增长引发诸多问题,如SP对用户强行定制短信等。运营商在电信增值业务价值链上与SP属于利益相关者,而且目前所有的短信运营与管理规范都是由运营商自己拟定的,各运营商通常采取签订合同的形式对SP经营行为进行制约,却无法采取行政及法律监管手段。
“我国也在以码号管理为突破点,逐渐加大加强信产部对SP的直接监管力度。”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相关人士表示,信息产业部此次统一SP代码,回收监管权是加强对SP行业的监管力度的重要步骤。比如,统一代码后,监管部门一旦接到消费者投诉,将能迅速通过代码直接找到出问题的业务和SP。
中国电信互联网与增值业务事务部市场发展部经理张宇峰表示,政府部门出面主管SP代码,比运营商有更加有力的行政手段对违规SP进行处罚。各个运营商各自为政的SP代码给那些不法SP留下了很大的生存空间。很多不法SP由于违规经营被处罚,往往换个代码或换家运营商从头再来。一旦统一了SP代码,SP在一家运营商处违规,会影响其长远发展,这对SP将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易观国际分析师表示,统一代码,将意味着分散于各运营商的现有SP管理方式会有大幅度转变,信息产业部此举将增强自身在SP监管上的话语权,将有效解决SP管理混乱的局面。
记者手记
产业利弊之辩
知名SP公司A8音乐集团一位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代码就是SP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此前代码割裂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也分割了SP的业务品牌,增加SP的市场进入成本。
更换号码后,SP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此前花费较多的营销费用部分失效,已经在用户中形成影响力的号段形象有所损失,同时需要对相关内容等尽心修改。从运营商角度看,统一SP代码以后,运营商失去了对SP的号码接入权和监管权,并增加了系统改造显性成本。
“代码统一的好处是中长期的。”空中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多数用户并不会因为服务代码的变化而流失,虽然短期内会波及已经形成影响力的业务代码,增加SP新代码的品牌建设成本以及业务代码指令修改成本,但从长期看,减少了今后推广的工作量和成本,使自身的形象统一起来。
另外,统一代码后,对于实力较小的SP而言,它们将有机会获得新的机遇。因为之前考虑到SP业务的同质竞争严重,无论是全网还是地方业务,新SP的申请十分困难。根据这次出台的草案,地方业务的SP如产品资质良好,并具备相当资金实力,将有机会申请到全网代码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