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盛咨询:中国移动仍将积极寻找并购目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5:34 新浪科技 | ||||||||||
2006年7月4日,总部位于卢森堡的Millicom宣布终止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关于并购事宜的谈判,原因中国移动无法提供“让人心动的价格”(该并购案总价估计为53亿美金)。虽然中国移动此次被风传为中国国企的最大海外收购案又是无疾而终,但是带给世界电信运营界的影响是长远的。诺盛电信咨询高级分析师杨大鹏认为,鉴于中国国家政策导向和中国移动自身稳健财务状况的良好势头,中国移动的海外并购不会因为此次Millicom并购案而终止,中国移动还会积极得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海外并购目标搜寻。
本文试图将从四个方面对中国移动的海外扩张战略进行分析: 鼓励海外拓购的国家政策是基础 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中石油,他们都归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没有国资委的批准,特大型国企的海外拓购就无从谈起。2006年3月12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面对学术界对国企海外拓购的种种争议,非常明确的表示尊重企业的意见,不对海外拓购设过多限制。 基于国资委的表态,中国第一大的电信运营商的中国移动,完全解除了政策限制,有着充分的自由度在国际电信运营商市场上寻求长期合作关系。 强大的资本优势和优秀的资本结构是保障 Figure: 2001-2005年中国移动运营收入情况 2005年,中国移动是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唯一年收入超过2000亿人民币的电信运营商(2005年EBITDA/EBITDA Margin:243,041 百万人民币/54.9%),远高于收入第二的中国电信(2005年EBITDA:162,529 百万人民币/50.3%)。同时,从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决定实施“分步实施,整体上市”的方针开始,中国移动通过6次大的并购,于2004年7月1日完成了其母公司在31个子公司的全部资产上市。2005年,EBITDA收入全球排名,中国移动位居全球16名,跻身世界电信运营商第一梯队。 诺盛电信认为,中国移动的良好收入情况保证了其海外扩展的资金需求,中国移动的并购历史保证了其资本运作的成熟度,中国移动在全球电信运营商市场的良好声誉促进了中国移动海外扩张的步伐。 香港华润万众成功收购增强中国移动海外扩张信心 2005年10月4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和华润集团以及华润万众集团执行董事梁启雄(及其关联方)签订三方意向性谅解备忘录,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将现金出资收购华润集团和梁启雄分别持有华润万众48%和18.54%的股份,收购价为每股4.55港元。该收购宣示中国移动第一次成功在中国大陆以外实现海外运营。该收购案公开发布之后,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指出“香港CSL是中国移动的实验田,中国移动将更加关注中国大陆之外的海外市场”。 香港是成熟移动通信市场,有着高达100%的移动渗透率,同时香港也是世界上法律、金融、电信监管制度最为规范化的市场之一,中国移动在该收购案中对整个集团的国际化进程有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新兴市场、华人市场和短期出访市场将是中国移动的重要关注点 中国移动一直都是国际资本市场的焦点,关于中移动海外并购的传闻从来没有间断过,从白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也门、印度、巴基斯坦到香港,以及主要市场在非洲和南美的Millicom。除香港之外,中国移动收购的收购目标市场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新兴市场,与中国政府有着良好外交关系。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跃曾经公开表明过中国移动的海外目标市场将会是“新兴市场、华人市场和短期出访市场”。华人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国家还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等;中国公民短期出访最多的国家有韩国、日本、泰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 诺盛电信高级分析师杨大鹏预测,中国移动将会重点关注上述国家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该类市场寻求并购对象的可能性较大。 面临着不同政治制度、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当地电信监管条例、当地消费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移动面临着利润和风险并存,机会与挑战共生的不平坦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