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宋俊德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14:07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宋俊德演讲

图为: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宋俊德演讲。(骆磊 摄)

  2006年6月30日,2006无线宽带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通过介绍国际上及中国各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寻求多赢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

  图为: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宋俊德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宋俊德:谢谢周秘书长,各位来宾下午好!原来告诉我是中国宽带无线技术研讨会,后来给我加了移动两个字,我把它和3G之间的移动技术做了比较,看看未来有没有可能融合趋势。

  最近我写了两篇博客,一篇我写了《中国的3G静悄悄》、今天又发了一篇《中国的无线比较热闹》。不知道写得对不对,但是从表面上看中国是这样的形势,中国移动通信,特别3G,中国主管部门最初没有像德国法国那样做出仓促的决定拍卖频率,所以我们在3G起初做了非常英明的一步。后来由于中国3G和2G广大潜在用户,所以全世界把移动通讯的目标转到中国,这几年我们虽然还没有假设任何一个3G的基站,除了台湾和香港以外。热闹的程度在全世界中国不亚于日本、韩国。我国政府一直组织了两届非常认真的,几乎把所有厂商都过去了一遍的实验,我们国家非常领导的专家对3G太了解了,很多技术细节都很了解。今年以来我们又转到TD-SCDMA的测试,我不太了解,但是测试的人告诉我完全保密,测试结果不能往外说。3G的TD测试,WCDMA怎么办?很多省内的实验站已经叫停,在我们国家如果再讨论3G的问题不怎么受大家的欢迎,只有在网站上一些学者还争上是灾难,还是不上是灾难。所以这就是我讲的静悄悄原因,有可能TD测试完了以后有一个什么新的高潮。

  今天写的稿子叫中国的无线比较热闹,因为最近北京市委托我作为负责人在做一个项目,关于研究北京首都使用WIFI、WIMAX的报告,这样有机会到很多地方学习,看一下WIFI、WIMAX。我总的感觉中国尽管现在频率还没有充分的公布和肯定,但是老百姓群众当中隐藏的高潮在埋藏着。在江南一个很大的运营商已经有一个发展WIFI、WIMAX16d的发展计划,也有大的运营商估计自己拿不到移动执照,它们做很大的准备,做WIMAX、WLAN,WIFI的连接起来。小的到深圳周围,到惠州都有小的无线区域,WIFI、WIMAX小的覆盖,到各个宾馆,大家打开笔记本都会有三、四个无线结束进来,告诉你是安全的。在北京市一个农村的村长兼党支部书记,自己架了一个大的WIFI天线,每个老百姓家可以拿到2M的接入,他们做了一些改善农民生活,或者了解自己种的产品信息。在北京公安、交通很多地方都用起来,不管你频率是保证是不保证,但是都用起来了,中国无线比较热闹,政府是给予扶持引导还是不理他们。但是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积极性比较高,很多地方政府都基于这些东西建立了自己的交通、公安、抢险等方面。

  这也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讲宽带无线移动技术的竞争和融合,移动的宽带和无线的宽带又要竞争又要融合,又要碰撞又要归一。我产生这样想法是到美国参加一个CTIA的会,它是讲蜂窝同心合互联网上的通信,这个会有几千人做报告,几万人参会。在这会上感觉到美国特在WIMAX、WIFI有很大的推动。旧金山有一个宏伟的计划,就是要用WIFI、WIMAX覆盖整个旧金山,旧金山政府已经开始招标,由一个通信运营商支持这事。另外在硅谷附近,准备用危险的技术进行覆盖。北京市也希望能够有一个给北京市的建议,在座有更好的信息希望大家能够多做交流。

  我们讲无线宽带或者移动宽带应该是两个大的技术,一个是广带,一个是宽带、广带大概几十M以上,宽带大概十几M左右,移动的速度也很快,将来广带是不是要改名字是另外的事情。会议组织者可能倾向讲WLAN、WIFI,这是两条不同跑道上的车,这组织CP、SP给用故服务,另外WLAN、WIFI、WIMAX,是以互联网英特尔、微软、思科等去引导,因为引导了有收入。下一步是要组织大的网络建设,这两个道路不太一样,第一条延续了互联网特点,比较自由、随便、便宜,比较容易接入和使用,但是毛病不少。第二条道路是现在人人有的手机,尽管手机现在有很多问题,但毕竟目前的通信手段来说它是最好、最安全的,比较起来是有QoS保证的,加上在这上面出现问题,政府和运营商会有一系列政策去解决。

  这两道路走的不是一个实体,为什么碰撞,就因为它两个起始点就不一样,WLAN、WIFI、WIMAX起始点是互联网,互联网起始点是美国教育大学网,是不要钱的网,是80年代美国政府允许公司介入,后来又大的发展,后来又互联网的商业模式,90年代.COM,很多人基于互联网发展,但是它的组织和我们说的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第一个靠吸引眼球,第二个有多大的容量,而用户不要钱的,我们用SKYPE不用钱的,要电子邮箱也不要你钱的,所以它的性能价格比是无穷的,是不是这样的呢?有没有可能有免费的午餐?我们对互联网的贡献是什么,贡献还是眼球,还是你获得的信息,你为了获得电子邮箱就要填自己的表,现在GOOGLE可以做到广告匹配,根据你人的特点配上广告,比如我到上海开会,我们之间通了两次电子邮件,就通过WIMAX,我就告诉要什么机票,给我电子邮件有三个广告,第一个你到上海住在哪里有几个便宜的旅馆,回来的机票可以到哪几个号码去订。这就是我的价值,我对GOOGLE的贡献,就是我把这个信息让它知道,它就会找买票、或者旅馆告诉他,说这个月看到你广告人有1亿,每个人1分钱你给我1亿分,这样分母是你的价值,你用户价值越高,风险越大,所以性价比不可能等于理论上的商业模式。我们肯定要求很好的服务,同时要有较高花费,而且有很好的计费剂,超过1分钟过3秒,那一分钟就算了,你有漫游到那儿一点不会丢掉的,给你好的服务你要付更多的钱,这就是1G、2G、将来3G带来的特点,将来在什么地方发生冲突,就是VoIP、就是IPTV就像SKYPE这样的,现在只是通话,美国已经有视频的SKYPE,这两个发生冲突,在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中国的移动用户现在有4亿,中国固定用户有3.6亿,互联网只有1.12亿,这是我们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2亿人有2.3亿多台计算机,我们计算机不到1亿,在中国要想做好无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生意,或者做好经营,你一要办移动网,二要办互联网,你要有它两个融合和结合才能有最大的利润。最近从美国过来很多VC目标就是对着中国一种互联网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就是从互联网增值,所谓移动就是好的计费器,比如新浪、搜狐原来获得利润的成长经验。

  中国是移动大国,移动搜索才会引起人们的热情,现在只有1亿多玩互联网,而统计的数字,第一高峰是高中生、第二高峰才是大学生,他们都是贫苦阶层,虽然个别大学生爸爸妈妈有钱,但本人不挣钱,高中生也是这样,这样的钱不是移动网,一个月打几千的老老板都在移动网里,这两个网不用好,不融合,你在某一个地方生意就永远上不去。美国在移动上面确实落后,美国手机又黑又大很难看,美国最早不是想走道这一步,他是想极力的推自己的东西,想极力推CDMA。后来美国欧洲的交流很多的,欧洲人用GSM、GPRS很多,到了许国就不行了,后来美国又一片GSM,一片的GPRS,这是因为欧洲和他们的交互。我们过去出去到日本、韩国感到不分辨,后来联通有了CDMA,走的时候用CDMA的手机。所以美国自己说在移动通信落后5- 12百分点,他们努力要从Wireless争上来。

  所以WIMAX和3G从现在来看,大家都有自己的前进路线,因为WCDMA-HSDPA到HSUPA,到LTE到4G。他们俩就像一个拳击运动员在拳击,第一个赢可能是WIMAX,他们认为WIMAX可以取代3G,3G又出来HSDPA,所以最后可能要握手融合。这也不是人人都同意,我看了一篇文章3G、WIMAX融合有点难。两种技术融合,我是认为应该融合,融合很难,但是总有一天能融合起来,1G、2G都在使,主要的通信工具是手机,而且主要是语言,到了3G、才想起在计算机上插一个卡。我们卡WIFI、WIMAX,一直在PC上,到了WIMAX16.d,打个电话能不能在手机终端上打,所以现在出来手机加PC,从功能来看是语音数据到IP实现,现在从大的方面二者最后走的根基是IP,所以必然最后要走融合。

  融合当然有很多办法,现在做是信息产业部给的一个题目,做TD- SCDMA和WIMAX的融合,从理论上来讲,WCDMA、CDMA2000和TD和WIMAX都有融合的层次。我们现在做的异构来说难度很大的,但是是可能的。将来我们的世界不管用不用三网,但所有网络是不是应该联在一起,老百姓不大欢迎进入要记住一个CDMA手机要记住WPS,要记住WIFI、要记WIMAX。所以有一个专家说笔记本要6、7个卡,这样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在网络层融合,有的复杂一些有的简单一些,现在接入的方式统一很难,谁想把谁吃掉,把谁从无线领域赶跑不可能,大家要发挥长处被用户接受就可能得到大的发展,不被用户接受就可能要萎缩。这图是WIFI、WIMAX、3G最后走到融合,走到融合才有这样一个局面,我们国家可能2G、2.5G、3G、B3G四世同堂。同样WLAN、WIFI、WIMAX、UWB也可能四世同堂,IP、TV不管有多大困难两家也要共存,Wireline和Wireless也要在一起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所以未来的世界肯定是融合的世界。

  我们想最后老百姓要的是什么?要的是终端,既解决身上带的,我们口袋里装的身份证、钱包、工作证、护照、计算机、笔记本、话机,能够把所有东西集成在一起放在身边,我们就会舒服一些,剩下网络融合的技术困难和商业模式困难都留给在座的做,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