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图文: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6:05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演讲

图为: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演讲。(骆磊 摄)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图为:中国网通研究院副院长唐雄燕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唐雄燕:很高兴参加这么一个研讨会,去年这个时候我做了一次IMS与FMC的演讲,今天继续就这样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这一年来网通在NGN在软交换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这么一些方面,一个是中国网通两张长途软交换网正在建设之中,本地网智能化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今年全部完成本地智能网改造。多厂商软交换网络与业务互通测试在进行当中,另外我们研究部门在开发面向NGN业务产品。对IMS进行一些技术跟踪和,开发面向FMC的3G水平业务平台。

  首先会谈一下固网运营商困境和电信转型,然后会讲FMC的驱动力和面临的挑战,最后讲一下固网向NGN演进的策略和IMS的价值。整个通信行业感觉最大的挑战来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对传统电信商业模式的冲击,这样一个冲击在动摇传统电信赖以生存的基础。传统电信商业模式中间很重要一点就是网络与业务运营是统一的,而且这么多年来业务收入主要依赖话音业务,网络发展也是依赖话音业务发展的收入,业务收益与所占网络资源密切相关,而现在体验与眼球成了赢利关键因素,业务收益主要依靠广告、娱乐和电子商务,这对传统业务有很大的影响,业务收益与所占用网络资源部再有直接关系,用户体验是直接的关键。由P2P对带宽资源耗用造成了带宽黑洞现象,这不能给运营商带来相应的收益,这样的模式也是有很大的问题,现在在新的体验经济时代,用户体验决定收入的关键,互联网这方面有很多的优势,如果把两者商业模式进行合理的组合,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未来信息通信可以发展的关键因素。

  固网运营商的困难会更大一些,互联网的冲击对固网运营商影响更大,对移动影响也会很快显现出来。对固网影响是移动话音的趋势,现在本地话音的通话量在不断下降的,第一季度本地固话通话量又下降一个百分点,本地移动增加33%,IP电话对长话分流非常明显,整个话音业务被IM等其他通信方式替代越来越严重,加上竞争加剧,固话收入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

  电信运营商提出转型的思路,无外乎从窄带向宽带转型,从话音向综合信息和多媒体信息服务转型,从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不同运营商转型的口号不一样,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口号,中国电信是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网通是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转型,在综合信息和多媒体服务是不同的角度,综合信息更多从业务类型描述,多媒体服务是从业务特征描述,移动是成为移动信息专家都进行了转型,转型内容涉及业务、服务、技术、网络、管理文化等等,这是一个很艰巨也是很庞大的任务,网络的转型是整个电信转型的基础,大家都提向下一代网络转型,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对下一代理解中间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网络转型是服务于业务的转型,服从于业务的转型。

  NGN不管具体如何定义和描述,中间会有两个非常本质的特征,开放与融合,开放体现在下一代网络将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承载和控制分离,业务与网络分离。层内功能开始分离,业务层中业务数据、业务逻辑、业务控制等进一步分离。业务提供采用开放的API接口,到了IMS完全利用应用服务器提供业务,这样的开放带来很大好处,可以方便快捷创造新的业务,也可以使得产业价值链更加丰富,有更多的服务提供商加入业务的提供中来,可以调动更多的力量创造新的业务。另外一个增长特征体现在融合,融合的概念非常广泛的,对于网络来说,这中间涉及固定网、数据网、移动网的融合,这涉及各种各样业务的融合,会涉及市场和服务的融合,对网络设备功能的融合,融合的好处不外乎两方面,融合之后产生很多融合的新业务,另外降低运营的成本。

  融合刚才讲到网络,它不但是一个网络,是整个典型行业重要特征,综合信息提供商还是多媒体服务商转型都提到融合的思路。整个行业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现在信息业和通信业的融合,信息通信业与媒体娱乐业融合,各种通信业务的融合,各种通信网络的融合,通信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等都是电信融合的趋势,我们听到很多关于融合的名词。比如ICT是IC与CT的融合、IPTV是IP与TV的融合等。

  现在固网与移动融合的驱动力,不管固定软交换还是移动提出来的IMS,其实都是二者演进的方案在很多方面相似的地方,另外是用户需求的驱动,用户业务需求是IMS基本的驱动力,对于用户而言,如果有了这样一个FMC可以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的沟通,不但可以获得一揽子的服务,而且在通信方式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灵活性,可以享受移动与固网融合之后带来的新业务。第三个驱动力是成本的驱动,如果发展FMC能够为全业务的运营商节省投资,减少运营的成本。另外是业务创新的驱动,FMC能为业务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有助于运营商更加灵活开展业务,也可以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融合业务可以降低用户的离网率,并提高ARPU值。还有一个驱动力是差异化竞争驱动,如果固网运营商进军移动通讯,如果采用FMC策略会成为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两者融合之后会提供一个差异化的服务,提升差异化的竞争能力。

  发展FMC大家都会以BT做例子,因为它也是比较造做这工作,BT BluePhone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在终端层面实现移动和固定的融合,在固定的环境下使用的是固定的业务,如果在移动的环境下,一旦从室内到了室外,你就使用了移动的业务,但对用户来说感觉享受的是同样一个服务。在NGN架构下实现FMC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全IP是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发展共同趋势,固定和移动统一到NGN体系架构之后,固定和移动只是NGN不同的接入方式。所以融合也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在承载层的融合来说,不管是固定网络发展方向,还是移动网络发展方向,将来都要采用分组承载的网络,所以在承载层的融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业务层融合可以先于网络层的融合,不管是对于发展3G来说采用哪一个版本,与固定通讯来说都可以在业务层面和业务数据库层面进行融合,这样一个融合工作可以首先启动。FMC业务也是未来固网运营商进军移动通讯领域很好的切入点。在控制层的融合是融合最终的目标,目前来看因为困难会非常多,现在发展3G选用R4版本,在网络核心层和固网软交换不会涉及融合的问题。IMS技术有利于实现固网和移动的融合而创造条件。终端融合也是融合很重要的内容,可以产生多模终端,可以使用户自由接入固定和移动的网络,获得融合的业务。

  发展IMS是为融合创造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因为IMS是网络开放融合的新境界,IMS是面向移动,面向宽带的思想,面向移动、面向宽带就是面向未来。今天很多专家讲到IMS,它是从移动领域提出的一个概念,软交换是固定通信领域提出的概念,大家希望实现的理想目标都是类似的,都希望实现全IP的融合网络,提供融合的业务。IMS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就是与接入无关的架构,另外采用SIP协议进行端到端的呼叫控制,有利于会话的多媒体业务。与固定软交换相比,IMS对控制层做了进一步分级,实现了会话控制,实体和承载控制。如果讲到软的,IMS比软交换更软,体现结构更加开放,是面向宽带通信的体系结构,提供基于会话的多媒体业务,这是它重要的业务。从标准化和技术成熟度,固定NGN更为现实,更好兼容PSTN的业务,国内已经开展大规模实验,从技术趋势开发IMS代表未来发展的前途。基于软交换网络是NGN的初级阶段,IMS是NGN的高级阶段。IMS架构不仅被各个标准组织采纳,也得到国际上各主流设备厂商的支持,今天各种NGN的设备厂商都依照IMS架构开发硬件设备。今天很多软交换的厂商,软交换设备开发也是按照IMS架构进行开发的,慢慢大家感觉软交换和IMS只是不同名词而言,已经越来越统一了。

  我们国家目前现阶段是发展软交换,但是软交换的发展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在长途引入,然后逐步向本地推进,不长途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先后建设了覆盖全国商用长途软交换网络,逐步将话音业务向VoIP迁移,并且为大客户提供全国性业务,如视频会议、广域Centrex等。在本地一个是在新兴竞争性的区域,比如中国网通在南方区域,中国电信在北方区域,直接利用软交换发展业务并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为重点。在传统区域积极探索PSTN向NGN演进方式,引入软交换实施固网智能化改造和替代退网交换机。在传统区域内通过利用软交换进行固网智能化改造是很重要的手段。

  软交换的成本来看,这几年逐步下降,传统的PSTN还是要高的,今天软交换的成本肯定和PSTN相当了,随着软交换出活量增加价格还在下降。从长远维护考虑软交换会低于PSTN,占地面积低,扩容简单的优势。从发展方向来看,希望实现基于IMS的FMC。

  今天实现FMC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要实现FMC,这是固定和移动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要在一起做业务和网络,这中间面临着很多问题,移动和固定通信面临着差异,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发展中遇到一些问题,实现FMC的IMS尚不成熟,FMC带来的运营管理问题,对运营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MC的商业模式还需探索,FMC的市场有待培育,FMC要受到监管政策的制约,提供这样一个业务对监管政策提出了很多的挑战。

  实现FMC的IMS还是有一些问题,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因为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有不同的特征,要将移动通信发展起来,IMS体系标准化工作很艰巨的,固定和移动有不同的认证手段,不同的安全策略,不同的编号方式,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同的业务特性等。今天NGN的设备都在依照IMS架构开发,但是完全标准化能够实现固定移动融合的IMS体系架构和相关协议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建立固定与移动网络统一的控制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FMC实现需要循序渐进,固定FMC和移动FMC发展各为独立的,但是可以在商业层面,管理层面,业务层面终端层面实现FMC,用户可以享受到固定移动捆绑的业务。对我国固网运营商,PSTN和PHS业务的捆绑以及网络部分融合就是FMC的初级阶段,如果固网运营商能够经营移动业务,将会极大推动FMC的发展。在控制层要实现融合是理想境界。

  按照目前NGN的发展,把PSTN看成固网2G,固网智能化改造认为是固网2.5G,目前国内两大运营商走得比较积极,而且改造工作今年基本上可以完成。发展软交换网络可以看成固网的3G,软交换有很多可能基于IMS体系结构的软交换,新一代软交换设备是采用IMS体系结构开发的,看你哪些模块装上去应用。这里面有一些有争议的具体方式,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电话业务仿真还是采用基于IMS。如果不做电话仿真就用电话模拟,基于VoIP业务也是一个解决方式,这有多种技术道路,基于IMS的FMC融合网络是整合发展最高的境界,可以看成固网的后3G。

  整个话音网络的整体转型与演进的思路是网通的一些指导意见,话音网转型会涉及PSTN软交换、IMS等技术,PSTN是逐步消亡的,软交换是目前的替代技术,IMS是最终的替代技术。由于PSTN消亡是长期渐进的过程,所以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会存在PSTN、软交换、IMS共存的局面,PSTN向软交换迁移的同时也可以直接向IMS迁移。因此话音网转型过程现在以电路交换为主,主要话音网是PSTN,过渡阶段1是分组交换为主,电路交换为辅,同时支持话音、多媒体业务,PSTN和软交换共存的网络结构,过渡2是分组交换为主电路交换为辅,同时支持语音、多媒体业务移动业务、PSTN软交换、IMS共存的网络结构。最终是支持多媒体业务的IMS网络结构。

  对于软交换的策略我们长途部署软交换,主张软交换的方式给商业客户提供业务,在北方市场是使用软交换进行固网职能化的改造,建立统一的用户数据库。PSTN在长途层面将停止TDM的建设与扩容。IMS的策略,我们认为IMS是未来发展方向,PSTN与软交换融合到未来IMS架构中,PSTN将成为IMS架构中的窄带,软交换发展成为IMS架构中PES域,希望尽早引入IMS减少软交换上的业务投资。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