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专题 > 正文

图文:华为公司中国区网络MKT副总监王刚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15:06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华为公司中国区网络MKT副总监王刚演讲
图为:华为公司中国区网络MKT副总监王刚演讲。(骆磊 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2006年6月29日,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在北京广西大厦举行。IMS技术发展高层咨询会是在信息产业部指导下的专门针对IMS技术发展方面的专业咨询会议,会议围绕“IMS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战略”等议题展开。

  图为:华为公司中国区网络MKT副总监王刚演讲。(骆磊 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王刚: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好高兴代表华为公司探讨IMS的问题。转型是非常重要问题,转型出发点是运营商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原因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固网运营商选择了转型,通过转型寻找新的机会点,不同运营商有不同的策略,有做全业务运行,有做增值业务等等。从深层次分析我们认为转型的本质在于商业模式的转变,从而为运营商带来可持续的增长。

  在运营商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企业传统价值链被打破,新的价值链形成。传统价值链网络是封闭的市场,用户选择的余地是非常小的。随着家庭网关和智能终端发展促进宽带业务智能化和通信化。用户在市场里面会很方便找到自己需要的业务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用户对业务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业务需求从传统话音业务向多媒体业务数字多媒体业务延伸。对于运营商需要如何打造良性发展价值链,如何满足用户多层次的业务需求。

  那如何建设网络,传统是一个业务一个网络,话音一个网络,多媒体一个网络,消息类业务一个网络,这形成多个分离的网络架构,导致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的增加。用户数据是分布在不同网络之中,对不同业务用户有不同帐户信息密码信息,用户的体验也是不利的,这样用户体验难以提升,同时增加运营商对用户数据管理的困难性。这情况下运营商自然想到固定移动融合,以此来实现开源节流。融合的数据库在未来网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初期运营商可以开展融合业务的能力,实现多网络集中鉴权和集中业务开发。后期运营商可以围绕数据库实现用户帐户的统一,围绕电话号码做一个深度的号码运营,类似中国电信推出号码百事通。通过这样增强用户对于号码的依赖性,增加用户对网络的依赖性,使用户不会随意离网,除非愿意损失一大堆的业务。

  NGN时期宽带业务基于宽带网络开发,运营商花了很大的精力、财力建设宽带网络,在业务传送模式,SP提供的业务与用户是端到端的过程,运营商缺乏对宽带业务的控制识别,价值没有很好体现出来。宽带网无序状况对于用户和内容提供商不利的,SP提供业务在网上容易受倒垃圾业务的冲击,导致用户体验变差,也不利于业务提供商拓展新拥护和挖掘新业务。目前宽带网络整体来说是处于非健康的状态。对于运营商需要对宽带网络进行管控,建设可运维可管理的宽带网络,建立一个合理的通道并计费。宽带管理加强以后,对拥护和内容提供商有利的,同样也为SP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和用户带来了好处,所以宽带网络加强会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

  看一下未来网络具备的关键特性,具备统一内容数据库便于运营商对数据集中管理,并且围绕电话号码进行深度的帐号域名,灵活的业务部署能力和个性化业务的发放,同时便于运营商打造一个合理的价值链,并主导宽带价值链,可以打幅度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从2005年起,软交换成为建网主流方式,在固定网和移动网得到大规模的商用,在固网里面2003年开始软交换在全球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在这个阶段网络重点是解决传统话音业务的提供和线网进一步优化,当然也可以提供一些多媒体的业务能力,多媒体的视讯、多媒体彩铃。在移动领域以移动软交换为核心的R4成为解决移动业务的方案。从2005年起IMS逐渐成为业界的热点,IMS最早是3GPP提出来的,它的初衷是移动的PS基础上提供多媒体能力。随着IMS在标准及技术运营模式上的逐步成熟,软交换网络逐步向IMS网络演进,最终演进成一个以IMS为核心的固定移动网络架构,完全演进到IMS是需要时间的,在较长的时间,软交换与IMS将作为NGN的控制层面长期存在。

  华为公司从2002年起持续对IMS进行持续跟踪与投入,目前对IMS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完善的解决方案,在需求方面充分考虑固定移动融合的网络架构,以及融合业务开展的需求,以对运营商的运营提供有力支持。华为公司解决方案是顺应了相应的规范,在初期提供了非实时多媒体业务,后期是固定移动融合接入能力,和融合业务的提供,包括VoIP,包括多媒体的业务等等。在2004年华为成立IMS产品方案解决线在标准方面华为公司大力跟踪和参与标准工作,截至2005年底华为在NGN、IMS标准方面递交260篇标准文稿是业界最活跃的厂商之一。在设计理念,华为公司IMS相关部件基于电信级的都是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有助于平滑演进和融合。在业余领域华为公司主张融合打造一个和谐发展的产业链。

  华为公司IMS解决方案全面顺从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借助华为在NGN在3G在业务层面,在接入层面的有适合长期的积累,华为公司是业界少有几个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之一,在IMS框架里面每一个部件都有我们相应的产品做支撑,特点是固定、移动融合的接入方式,带宽可管理性核心层面支持IMS相关标准部件,还支持线网软交换向IMS平滑演进的能力。在业务层面支持融合业务能力的开展,和开放业务平台的接口。

  前面提到宽带网络发展要建立可管控的机制,在TISPAN以IMS为核心架构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系统,一个是NASS系统,一个是RACS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配合,可以在接入层面区分用户的业务,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能力,为签约的用户提供很好的质量保障。通过这两个配合就可以,在标准方面,包括NASS、RACS基本框架已经完成定义,各参考点接口协议正在进一步标准化过程中。华为公司2000年创造性提出IP电信网的架构,IP电信网的理念就是将传统电信网可管理可运营的思想灌输到IP网络,在IP网络提供电信级的服务质量。IPTV解决方案在业务层面和承载层面建立控制层面系统,可以为软交换3G语音IMS业务提供QoS的保障,也为高端用户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具有网络资源优先使用权。通过固定移动融合的IMS网络架构和业务平台的建设。

  这是IMS开展特色典型业务,针对企业网有数据会议,数据会议双模切换,一号通业务等等。这里介绍几个典型的IMS业务,电路域的优势在于实时性,在IMS应用初期,CSI业务是很好的业务选择,它很好融合两者优势,用户通过电路域同化,还可以通过IMS域传送实时包括照片和摄像片断,非常用户的体验。

  除了传统的话音、会议IMS还可以面向企业提供多媒体的会议和数据会议的能力,在会议过程中除了语音和视讯的交互以外还可以提供即时消息等,相对传统会议系统功能更强大,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企业来说非常具备吸引力的。对FMC的理解,FMC是未来网络发展方向,FMC实施对于用户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造成共赢的局面,FMC与IMS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FMC和IMS不能直接划等号的,FMC范围比IMS更广,涉及业务层面、支撑层面,接入层面,核心层面、承载层面、终端层面等等。FMC并不遥远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实施,同时可以采用分阶段步骤,对于国内固网可以采用分步骤,第一实施网络智能化,通过引进融合的业务平台和数据库,实现FMC第一个阶段,随着3G引入,可以考虑在业务层面、承载层面和融合数据库和双模终端层面实现融合。

  IMS是未来网络发展方向,以IMS为契机有助于运营商从传统商业模式向以综合信息为主的全新模式转变,为运营商带来可持续发展。同时与100多合作伙伴在业务领域和终端领域展开合作,同时有互操作实验室。华为公司希望与业界同仁共同推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助力运营商走向成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