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记者 左延鹊
此前,中国移动通信联合摩托罗拉、诺基亚两大手机厂商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活动——“绿箱子”环保计划,此后又有了波导、LG、联想、松下、NEC、夏新等6家手机生产企业加盟,可谓喜事一桩。就在各路兵马大张旗鼓地实施计划时,媒体却传来重庆移动已经撤销了“绿箱子”专管部门的消息,9大厂商力推的公益事业在小贩回收旧手机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的现实面前,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没有引起相应关注
6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中国移动营业厅里前来交费和办理手机电话业务的顾客人很多,回收废旧手机的“绿箱子”被遗忘在大厅的东南角。记者看到,“绿箱子”里面孤伶伶地躺着四块废旧手机电池,看来“回收废旧手机”的情况不容乐观。
记者跟几位手机用户聊起了“绿箱子”计划,不少的消费者表示不了解此事,并认为一般情况下旧手机都卖给街头回收手机的小贩,他们能给50元~200元的回收价格。该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活动从去年7月开展以来,到目前为止仅回收到废旧手机二三部,废旧电池几十块。
随后,记者在北京广渠门中国移动营业厅里同样看到了“绿箱子”少有消费者捧场的情景,“绿箱子”里共有一部手机和六块电池。
来自《重庆日报》的报道,由于市场反应不理想,重庆移动已经撤销了“绿箱子”专管部门,相关事宜已全部移交给下属的通信服务公司。报道中称,整个重庆共有50余个重庆移动自办营业厅和20多个手机售后服务点设有“绿箱子”,尽管这一网点数量在全国处中游水平,但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的三个月的时间内,重庆“绿箱子”的全部战果只有100多部手机、200余个配件、200多块手机电池,这些回收废旧手机的数量难以与其他城市相提并论。
摩托罗拉(中国)公共关系事业部公关经理郭飞洲告诉记者,截止到2006年4月,中移动“绿箱子”计划开展半年来的统计,已经回收到废弃手机及配件将3万余件。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半年仅回收3万部,与全国每年近7000万部手机的淘汰量相比,悬殊的差距折射出的是“绿箱子”计划处境尴尬。
遭遇“翻新机”阻击
真的是手机用户不关心环境保护,还是媒体对“绿箱子”计划宣传不到位呢?一些厂商的老总和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一些不法的手机小贩通过低价回收“废旧手机”,拆卸零件拼装“翻新机”和“黑手机”,成为“绿箱子”计划推广过程中最大的天敌。
绿箱子计划开展半年以来,回收只有3万部手机及配件,仅有万分之四的回收率。众所周知,目前手机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按全国每年淘汰旧手机7000万部计算,每部手机配以两块电池和一个充电器,中国每年就有2亿块手机电池和1亿个手机充电器应顺理成章地落入“绿箱子”,但是计划从实施到现在巨大的反差着实令人心寒。
“我们的目的不仅仅回收手机,而是作为一个公益的环保行为,然而,现在回收的手机远远低于老百姓每半年就换一次手机的淘汰数量。”联想手机公关部经理姜晓瑛说。
与目前半年回收的仅三万部手机及配件相比,余下的6997万部的淘汰机都去了哪里呢?海尔手机公关部崔涛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都被来自路边和街边小店成千上万的手机回收小贩以换取几十元的“破烂费”收走了。
这使记者不禁想起了曾采访黑手机报道时,北京木樨园市场一位专门回收旧手机的摊主说的话,其收来的破烂机将会有专人收走,拆解其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配件拼装成翻新机,再以每部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的价格流向农村及三、四级市场。现在“破烂手机”的利润率非常高,一些手机维修店则专门收购那些不能修好的机子,提取其中能用于手机维修的零部件。
易观国际消费电子与半导体分析师赵亚洲认为,废旧手机是有残值的,这一点中国消费者大多数都想用废物换点钱,所以废旧手机转身变为“翻新机”流入三、四级农村市场,成为“绿箱子”推广遭遇的最大天敌。
利益机制缺位
这次“绿箱子”实施的计划流程中,由消费者将废旧手机投到9家企业“绿箱子”中,再由各企业将回收的手机送交中国移动的指定仓库,之后再统一运输到南京金泽公司做废物提取和销毁,这无形中给废旧手机的回收成本设了一道“门槛”。
业内人士对此指出,仅凭企业的公益心来推动我国对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和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和国家制定相关管理政策,使企业的自发行为成为一种行业自律行为。
“这是一个公益的事情,虽然不希望像小学生做好事得到表扬一样,但的确希望能够唤醒广大消费者环保的意识,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姜晓瑛说。
易观国际手机分析师赵亚洲却认为,仅仅采用赠送体验卡、免费环保彩铃、抽奖得诺基亚手机的办法来奖励消费者是远远不够的,缺少利益机制驱动来刺激消费者。
他认为,手机回收“有偿”与“无偿”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能用道德与素质标准对国民有要求,如果是有偿的效果会好得多。他建议手机厂商可以像家电企业那样采取以旧换新的行为,或是给消费者一定的奖励,把消费者吸引到正确的途径上来。
政府对于包括废旧手机在内的废旧电子产品无害化和回收利用已经有了一些举措。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体制改革与市场处黄建忠处长对记者介绍了信息产业部在推进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措施,他说信息产业部已经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重点在产业链的前端即产品制造阶段控制电子产品的污染。而这也将从侧面推动了“绿箱子”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