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青藏铁路一线铁通维护人员记事:生命禁区献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8:16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科技时代_青藏铁路一线铁通维护人员记事:生命禁区献青春
青藏铁路一线铁通工作人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科技时代_青藏铁路一线铁通维护人员记事:生命禁区献青春
铁通员工在三江源巡查铁路通信线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青藏铁路一线铁通维护人员记事:生命禁区献青春

氧气瓶是高原基站维护人员入睡的必须品

  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民谚来形容恶劣的自然环境:“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青藏铁路横跨可可西里和唐古拉山无人区,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氧气含量仅为海平面氧气含量的一半,极端气温可达-40℃。尤其是青藏铁路格拉段,大部分路
段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的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恶劣的高原气候环境严重威胁着通信网络维护者的生命和健康,随时可能引发肺水肿、脑水肿等危及生命的高原病。

  在记者为期一周的调研中,吃饭的第一道“菜”,就是一盘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口服液,同时还被反复告诫,绝对不能感冒,否则极易引发肺水肿。在青藏线最高的有人值守GSM-R基站———安多基站采访时,一行记者中有一半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就是在这个生命的禁区中,我们的铁路通信维护者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乃至生命,担当起高原信息命脉的“守护神”。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能站在青藏线上就是一种奉献。但是,这里所说的还只是青藏线二期工程开通以前的西宁到格尔木一线。在海拔更高、环境更恶劣的格拉段,通信维护者的奉献之大,若非亲身体验绝对难以知晓。

  完成了在西宁的调研任务以后,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车程,记者到达了铁通格尔木分公司,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手捧青稞酒的年轻憨厚的藏族小伙子德拉多杰。在攀谈中记者了解到,2002年5月到2003年12月,德拉多杰在格拉线担任临通工长。说起在临时通信中的工作,他用“度日如年”来形容。

  格拉段沿线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即使是正常行走,也和内地负重20公斤行走差不多。在德拉多杰维护区内条件更是艰苦,昆仑山海拔4767米,风火山海拔5010米,唐古拉山海拔5072米。有时候,短短500米就能感受到四季胜景:前100米天高云淡,碧空万里;第二个100米阴风怒号、乌云蔽日;第三个100米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第四个100米飞雪冰雹,滴水成冰;到第五个100米时,又是烈日炎炎,如同蒸笼。每次从山上干完活儿后返回时,一下昆仑山,就脑袋发闷、两耳胀痛,耳膜像撕裂一般疼痛,跟别人说话就像是吵架,如果不大声喊叫的话,对方就听不清楚在说什么。长期在格拉线工作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如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在山上的生活也十分艰苦。德拉多杰告诉记者,在高海拔的地方,饭菜即便用高压锅煮也煮不熟,连吃饭都是一种“体力活儿”,而且还不能吃得太饱,以免由于肠胃不适而引起其它病症。由于缺氧,在山上睡觉是一个“脑力活儿”,在土坯房中摆上几张床,再烧上热热的火墙,那就是“总统级”的待遇了。前半夜,脏乎乎的被子只盖到肚子上,等到后半夜,温度大多在零下20多摄氏度,人早就缩成一团,被子都蒙到头上了。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拉多杰和他的同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紧急繁重的临时通信任务。有人形容他们就像分布在察尔汗盐湖边的罗布麻,忍耐着高原的冰寒、饱受着狂风的肆虐、身处在极度干旱缺氧的环境中,却始终挺拔。

  离开格尔木以后,开始格拉段的行程,陪同我们的是青海铁通拉萨通信段段长,他是个精干的年轻人,叫梁柳愈。乍一听这个名字,记者感到有点耳熟,然后想起此次调研的材料中有一篇就是描写他的事迹的。梁柳愈,1998年毕业于南京铁路运输学校光纤通信专业,外表看起来瘦弱的他却有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热爱事业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喜欢研究各种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探索维护通信设备的各种新方法,凭着他对事业的热爱和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年纪轻轻就走上了通信段技术主管的岗位。

  在事迹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自己的事业如此热爱、视工作如生命的他,在家中却落得个‘不孝子’之名。2004年9月,梁柳愈的母亲患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症,决定在青海省人民

医院做胆囊切除手术,而此时他正在沿线车站参加铁服中心2004年关键工程之一的‘两标’整治工作。为了带领格尔木通信段全体员工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默默地选择了留在沿线。梁柳愈什么也没有对大家说,只是工作更加努力,在地沟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把汗水、泪水洒在了‘两标’整治的全过程中。在母亲住院期间,他只请了一天假到医院陪母亲,待了短短几个小时就匆匆返回了格尔木。”

  面对这个年轻的段长,记者不禁肃然起敬。然而,在交谈中,记者听到了一个更让人惊讶和敬佩的事实。原来就在昨天,梁柳愈的妻子刚刚流产。而当前通信保障任务繁重,他顾不上留在家中照料妻子,第二天就跟着我们返回基站。实际上,因为

青藏铁路开通之日临近,梁柳愈在今年春节以后就一直留在山上维护基站,三天前才被同事“逼迫”着回家看望怀孕的妻子。后来,我们从侧面了解到,曾有省公司的领导建议梁柳愈调到西宁去,他只是笑着回答:“在哪儿不是奉献?”

  青藏铁路即将正式通车,铁路建设大军逐渐撤离青藏高原。而铁路通信维护的工作才刚刚开始。记者在调研中所接触到的每一位青藏铁路通信维护者,都是坚持着“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追求更高”的信念,把各种磨难踩在了脚下,无私地奉献着青春和生命,时时刻刻保证着青藏铁路的运行畅通。

  (彭超 人民邮电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