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铁通积极开拓铁路沿线市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5:28 中国电子报 | ||||||||||
本报记者 洪生 2005年是中国由电信大国向电信强国迈进的关键一年,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将上升到前列,有望成为电信强国。中国铁通集团作为其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将在未来电信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村村通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青海铁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尤其是在青藏铁路建设以及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全路最先进的GSM-R的建设和维护,将成为青海铁通展示作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世人所关注! 村通缩小数字鸿沟 “村通工程”的实施作为创建公平信息社会的重要行动和沟通平台,在信息产业部、青海省通信管理局的统一组织和推动下,铁通青海分公司高度重视,积极推行实施,紧紧抓住业务发展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及周边的资源优势,把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通信服务作为重要政治责任狠抓落实。截至2005年4月底,发展农牧民电话7384户,占公司固话总数的9.3%,经营收入占5%。青海铁通不仅为缩小信息鸿沟,致力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青海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展示了中国铁通以促进全人类沟通与发展为已任以及服务社会、产业报国的博大胸襟与气魄! 由于铁通公司是从铁路企业剥离出来的,目前已经覆盖9个本地网中的6个,业务发展主要集中在铁路沿线并兼顾周边的农村地区。公司紧紧抓住青藏铁路建设的机遇,以格拉临时通信工程建设为契机,克服诸多方面的困难,赶赴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冒着零下40℃多的严寒,沿着海拔4000多米的铁路线,一个点一个点、一段线路一段线路地勘察、布线、装机、调试,先后为青藏铁路临时通信工程建设派出员工1400多人次,车辆413台次,开通了格尔木南山口至唐古拉的沱沱河、纳赤台、五道梁等所有施工点的自动电话。从2002年3月开始,为格拉段筑路大军安装IC公话及固话491部,IC公话亭85部,其中商业服务电话及IC公话120部,售卡收入近80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青海铁通充分发挥青藏铁路格拉临时通信建设的“排头兵”作用,为青藏铁路的早日通车运营贡献了力量。 助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早在2003年,青海铁通领导班子站在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为进一步拓展农村和农牧区电信市场,相继在海东行署所在地成立了海东分公司,在海南、海北两个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成立了经营部,当年5月底,海北经营部克服诸多困难,在昔日的“原子城”西海镇农牧民小区德吉花园实现了装机,受到小区农牧民的欢迎。 公司又相继在大通、湟中、互助、乐都、平安、民和以及湟源地区发展农村用户。目前,在格尔木地区的郭勒木德乡小岛村等农村已发展2000多用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地区5个村共发展600多户;柯柯镇铁路沿线农村地区以及赛什克乡纳木哈乡、黄玉车站、巴家村共发展300多户;在海东地区互助县的双树乡、沙塘川,乐都县的高庙镇及洪水乡,民和的川垣地区发展农村用户共1700多户。总之,共发展农村用户7394户,覆盖了许多自然村,其中由铁通公司独家接入的村镇有乌兰县的纳木哈村、刚察县的吉尔孟乡八家庄已安装固定电话60部。这些农村电话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和通信质量受到广大农牧民用户的欢迎。铁通公司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为造福广大农牧民用户的“村通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挖潜铁路沿线市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作为现代电信运营企业的青海铁通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以往为青藏铁路沿线落后地区农牧民提供通信服务的同时,加大了对黄南、果洛、玉树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互联互通力度,经过不懈的努力,在“5·17”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实现了以上3个藏族自治州的“软覆盖”,标志着青海铁通实现了全省的互联互通。此举不仅降低了铁通网间的结算成本,扩大了业务经营范围,又为青海铁通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舞台。 作为现代电信运营企业的中国铁通青海分公司,仅仅走过短短的五年艰苦创业的历程,这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到彩虹?青海铁通方面表示,公司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手段,全面规划和实施发展战略,以青藏铁路格拉段全面试运营为契机,牢记宗旨,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网络质量和服务服务水平,以不断改革和创新的勇气和智慧,紧密跟踪世界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全力以赴确保世界一流高原“钢铁长城”的通信大通道畅通无阻,加快市场开拓步伐,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变化的新体制和新机制,为建设优良、充满活力、健康、和谐的青海铁通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