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主叫彩铃是画蛇添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3:16  通信世界

  胡翦

  我们通常所讲的彩铃都是指“被叫彩铃”,也就是由被叫者发起设置,供主叫者聆听。“主叫彩铃”则恰好相反,由主叫者发起设置,“自己打,自己听”。

  笔者手里有一份韩国SK电讯在2002进入中国时的彩铃合作书,其中亦提到“主叫彩铃”,但只是一笔带过,当然还提到了“彩话”,同样是一笔带过。

  如今放眼中国移动增值市场,彩铃几乎是仅次于短信的最受用户欢迎的一种应用和业务。业内专家通常把IVR、彩铃、彩话统称为语音增值服务,然而即便都是针对“听觉”衍生的业务,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有天壤之别。如今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彩话在移动增值服务市场上的整体失败。在运营商和SP的眼里,作为彩铃孪生兄弟的彩话,并没有像彩铃一样大行其道,只是蜷缩在一些鲜为人知的市场缝隙中(如躲在VoIP当中),悄悄赚点小钱。

  据说移动运营商用不了多久,要推出“主叫彩铃”,笔者深为其捏把汗。因为笔者认为:“主叫彩铃”是画蛇添足。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彩铃和彩话。彩铃和彩话的使用区别在于一个在通话前和一个在通话中,但是通话的一“前”一“中”实际上已决定了用户的需求差异和行为状态。彩话的先天不足就在于,会人为地影响通话质量,特别是在通话环境、通话信号都不够好时。而打电话是为了沟通,是为了说和听清楚事情。说清楚、讲明白是第一要求,也是本质需求。这就如同当我们在嘈杂环境接听电话时,总会试图寻找相对安静的环境,来获得高质、清晰的话音信号一样。而当接听者不能便利地找到适宜的环境时,只能咬牙切齿地堵住另一只耳朵。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主叫用户还是对被叫用户,清晰通话、有效沟通都是最根本、最迫切的需要。

  现在再看“被叫彩铃”和“主叫彩铃”。被叫彩铃是让别人来听,通过别人听的行为来直接和间接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心情和个性,实际上满足了一种沟通、交际的需求。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注解的话,就是感情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主叫彩铃”是自设自听,当主叫和被叫方都设置彩铃时,先播放谁的彩铃,这个都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主叫方,需要自拨自听吗?此时,“主叫彩铃”取代传统的振铃声所起到的作用无非是增加点趣味。可是作为主叫用户而言,他已经知道自己设置的是什么彩铃了,因此其心理预期已大为降低,“意外感”全无,趣味性自然也大打折扣。这样的结果就是,“主叫彩铃”用户频繁地更换铃音。而且聪明的用户会这样想:既然可以免费听别人设置的彩铃,干嘛要交钱自己听自己设置的铃声呢?而且,“主叫彩铃”缺乏传达、沟通的作用,客户难道不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吗?乐观一点说,“主叫彩铃”对于客户而言,也就是好奇一下,浅尝辄止而已。用户总不至于自己欣赏音乐吧!因为自己欣赏倘若要通过“主叫彩铃”,无疑是一种受虐。至于某文“九成网民接受‘主叫彩铃’”的说法,笔者表示相当的怀疑。如果“主叫彩铃”是励志歌曲或者针对用户度身定做的“铃声版座右铭”,那么这九成网民倒有可能尝试那么几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叫彩铃”问世的思路和彩话的诞生、运作思路同出一辙,都是向着“被叫彩铃”广阔的市场看齐,希望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看成顺理成章的玩意。“主叫彩铃”必然前途有限,必然昙花一现。另外,随着音乐手机的普及,拨号时听音乐显得更加直接和容易,完全不用依赖运营商的网络实现。所以“主叫彩铃”是画蛇添足,是彩话后的又一个言过其实的产物。

  注:“争鸣”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