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指国内电信业布局和结构未达到合理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 10:30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陈丽容

  续俊旗:

  “我认为,我国电信市场的改革包括市场重组,仍将持续进行下去。

  分业经营的模式不利于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其现有的资源,这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

  近日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3G手机大潮,中国电信市场急需一场轰轰烈烈的重组改革。此份研究报告由市场调查机构Research and Markets提供,其中表明:“中国电信市场存在‘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在某些技术方面,中国市场表现得十分具有创新精神,然而在某些问题上,中国电信产业却行动过缓了,这种情况与世界范围其他电信市场截然不同。”

  那么,我国电信市场是否需要轰轰烈烈的重组改革?专家怎么看待重组?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管理所副所长续俊旗。

  记者:有一种说法,“拆分与重组的主题一直是中国电信改革的主旋律”,您是否赞同这个观点,是否说明重组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手段?

  续俊旗:首先,分析我国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

  自从信息产业部成立以来,我国电信业改革就一直把打破垄断、形成有效竞争格局作为核心目标之一,经过几次拆分和重组,电信业市场格局向着均衡化方向发展取得成效。但截至2005年底,根据各大运营商在市场上的收入份额比较可以发现,固定运营市场相对移动市场更加均衡化,中国电信在固网市场上的优势地位明显;移动运营市场中国移动的垄断力极强。因此,从总体上看,电信市场格局不均衡的局面依旧存在,市场有效竞争不足,距离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也相距甚远。

  其次,可以看下我国电信业国有资产分布情况及存在问题。电信业中的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六家最大的电信运营企业均归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它们的国有资产规模占196家企业的18%,收入占11%,而利润、投资都接近30%。

  目前,电信业国有资产经营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全行业国有资本高度集中,其它资本成分影响微乎其微,不能形成对国有经济的有益补充;

  二是国有资产在企业间分布不均,六家企业中,最多的一家集中了全行业资产的1/3强,而最小的两家一共只占不足1/30,小企业难以形成足够的规模;

  三是各企业资产状况差异较大,资产负债率最高的达60%,最低的仅有27%。

  第四,电信行业目前实行的分业监管模式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差,无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进行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最后,国有电信公司在资产经营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企业经营范围被限制在成长性不同的单一领域,资本收益相差悬殊,最好的固定电信企业资产收益率落后于最好的移动企业10个百分点;企业预算约束软化,存在较强的投资冲动;多数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还有较大差距等。

  总之,目前国有经济在电信业的布局和结构远未达到合理状态,这将影响国有资产达到理想的收益水平,并阻碍国有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在电信业投资效益不断下降的大趋势下,目前不合理的分布将使弱小的企业难以生存;受经营范围限制,一些企业只能继续在低效益领域进行投资;而实力较强且经营成长性较好业务领域的企业则有投资过度的危险。因此,对国有经济在电信业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已势在必行。

  结合以上分析,我个人认为,我国电信市场的改革包括市场重组,仍将持续进行下去。

  记者:电信业重组是市场化行为还是行政化行为,您怎么看待重组?

  续俊旗:如上,以整合为主调的重组是国际电信业这几年的主要趋势,不仅体现在传统电信业务领域的合并,而且还包括电信业与媒体、内容部门的合并。比如,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公司加拿大北尔就经营数字电视业务,西班牙电信经营内容和媒体业务,韩国SK也有TELIA MEDIA子公司提供移动多媒体服务,PCCW推出了“NOW”及“网上行”的宽带多媒体服务……就连曾经宣称不经营内容的中国移动,也宣布收购凤凰卫视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也是跟踪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我对于重组的基本认识是:

  首先,实践证明,公司的拆分更容易实现,而合并大多数是不成功的,特别是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合并的实现困难重重,而且合并后的公司经常是貌合神离。

  其次,过去主要是采用拆分的方式,削弱主导运营商的市场控制力,以促进有效竞争;但分业经营的模式不利于企业最大程度地利用其现有的资源,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实践证明,电信的网络经济技术特性仍然难以改变,通过合并而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有利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因此,现在更多的是并购,企业的整合成为潮流。

  再次,合并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合并各方之间在合并后能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固网与移动网的互补;

  最后,这几年电信技术特别是IP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电信业务、市场的融合,这也造成了国外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大规模并购不断发生,市场格局变化剧烈。

  此外,从重组的推动因素看,国外基本是市场化行为,由各方通过商业谈判的方式自主对重组进行决策;而国内目前电信业的重组还需要政府的行政决定,这是由我国电信市场主体的性质和股权结构决定的。随着我国电信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政府逐步放松对企业的直接经营和管理,未来会更多地采用市场主导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间的重组。

  记者:这年来,设备商之间的合并被看做是正常事,您怎么看待设备商?

  续俊旗:我认为设备商之间的合并主要是基于三个目的:

  第一,应对电信运营商整合所带来的挑战。近年来,全球电信运营商并购活动风起云涌,已经成为业界之潮流。运营商的集中程度在提高,设备供应商不得不开始合并。另一方面,本来在电信产业链条上,电信运营商就处于上游地位。而通过合并扩大规模,电信运营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设备供应商也必须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完整的产业链来应对。

  第二,应对电信运营商转型的需要。运营商从专业运营向全业务运营发展,客观要求电信设备厂商向全业务设备提供发展,诺基亚本次和以往爱立信的整合都是出于增强固网产品线、扩大客户群体的意图进行的。

  第三,应对全球电信设备商竞争的需要。全球电信设备厂商的竞争升级,特别是中国设备供应商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新兴力量,并呈现全线产品和全球扩张的趋势。这也使得其它电信设备商图谋通过合并所形成的协同效应,来大幅度削减单位产品产出的成本,提高企业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的竞争力。即使在中国市场,合并也开始发生,如2006年6月,华为以约1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港湾网络。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