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电盈竞购战的背后力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07:32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杨兆清 北京报道 6月23日香港媒体报道,香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下称“电盈”)主席李泽楷之父李嘉诚短期内将赴京斡旋电盈出售资产一事。李嘉诚在22日参加英女皇寿辰酒会时,对于所有有关电盈出售其核心资产的提问,均拒绝发表评论。不过有传闻指出,李嘉诚本人在此事上也不太赞同李泽楷的做法,但苦于无法劝说其改变想法。
23日有消息传出,作为竞购方之一麦格理集团有意邀请中国网通加盟,共同完成对电盈资产的竞购,网通尚未就此表态。 6月21日,电盈在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声明反对其出售核心资产后再次发出公告承认,电盈寻求出售电讯、媒体等核心资产及其他任何资产时,需先向中国网通发股东通函并向提名的董事征询意见。 观察人士指出,电信属国家重要的战略资产,中国政府很难把香港的固网卖给外资。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网通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就网通目前的资本实力,不可能购买电盈的核心资产。或许,中国政府最终会支持一家内地运营商或单独或联合外资购买电盈资产。” “野蛮人”现身 6月19日,电讯盈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独立第三方收购其大部分电讯及媒体资产的交易请求,并称电盈已经委任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为本交易的财务顾问。当时电讯盈科并未透露该独立第三方的身份,不过随后即有媒体证实该独立第三方为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随后,来自美国的私人股本竞购者——美国新桥资本出现,两家竞购者均在21日的公告中被证实。 据香港及英文媒体报道,麦格理集团及新桥资本的出价分别为400亿及500亿港元,不过到目前为止电盈并未证实价格,称以上两个出价“属猜度性质”。 在通常被称作“门外的野蛮人”的私人资本面前,中国网通集团采取了抵制态度。20日中国网通发布的声明称,网通集团不愿意看到由香港人拥有和管理的电讯盈科公司或其主要资产的状况发生任何变化。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电讯盈科在19日的建议交易公告及网通集团20日的声明,均未提前知会对方。 李泽楷通过控股电讯盈科的第一大股东盈科拓展,持有电讯盈科22.7%的股份。中国网通2005年1月成为电讯盈科第二大股东,以总价79亿港元持有其20%的股份。 香港凯基证券分析师蔡铁康称,李泽楷在香港企业界素有资本运作高手而非企业经营高手的称谓,此时电盈正值恢复正常盈利水平时,是卖出的绝好时机。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称,目前电盈核心资产价值被低估,目标价应为6.1亿港元。摩根预测,李泽楷将借出售电盈核心资产退出电讯业,专心经营地产。 此前李泽楷也曾出手套现。2004年5月,李泽楷将日本电信转手,短短九个月获益达9亿美元。中国网通买入电讯盈科20%股份时,也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了市场对电讯盈科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博弈继续 但对中国网通而言,这绝不是一单单纯的买卖。2005年入股电讯盈科时,网通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因此当时电讯盈科承诺不出售资产,即若出售10%以上的固网资产,必须征得网通同意。电讯盈科目前为香港第一大固话运营商,市场占有率约60%以上。 虽然网通目前处于被动地位,但其第二大股东的权利得以确认。然而,交易的不确定因素仍有很多,最终能否达成仍取决于双方博弈的结果。 凯基证券的蔡铁康认为,网通入股时电盈做出的承诺是危险的,交易极有可能引来网通的诉讼。 6月21日,电盈在声明中指出,中国网通不具备阻止该项交易的合同权利,但有权购入电盈的剩余股份。中国网通集团新闻处人士对本报表示,网通的态度在声明中已经表明,网通正在紧急研究对策。显然,单靠声明警告无法阻止电讯盈科进行交易。 电讯盈科在21日的公告中承认,目前与麦格理集团及新桥资本的磋商能否落实为交易,仍属未知数。收购方的外资背景被认为是此次交易最大的障碍。网通认为,外资收购将对电讯盈科自身发展产生重大不确定性影响。 据业内人士分析,外资对香港电信业的兴趣由来已久。此前就有新加坡电讯跟大东电报局洽谈,但最后因为外资身份未获成功,李泽楷也因其港资身份获得香港电讯公司并于2000年成立电讯盈科。 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最大的不明朗就是政府会否插手这项交易。网通虽然身处被动地位,但态度强硬,以其声明的理解也被泛政治化。分析师认为其背后是中国政府的态度。 此外,由于盈科拓展和中国网通加起来的股份不到50%,必须召开股东大会获得五成以上的股东同意才能进行交易。蔡铁康分析说,若以600亿港元的价格达成交易,则每股价值将接近8港元。“出售的价格越高,派出的分红越高,则来自小股东的阻力越小,交易成功的可能性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