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专用通信三网融合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3:09 通信世界

  重庆市专用通信局 徐斌

  摘要:文章从专网的特性出发,着重介绍了利用传统的SDH网络达到延伸用户的目的,使其网络范围有效扩张,简便、快速地实现三网融合的应用。

  关键字: 专网 SDH 三网 融合

  1、专网的产生及其特性

  业务的需求促使了现代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除了PSTN网络外,沿着铁路干线、长江流域、民用机场等,分布着一些特殊的通信网络,它们在其特殊的领域扮演着通信枢纽的角色。这些网络有其自身的特点,业务种类比较单一,用户对业务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用户分布较散,而其共性即是小而全。同PSTN网一样,从单一的语音业务发展到今天的数据、视频等综合业务数字网。

  专网的发展一直受到资金面的制约,由于通信行业的逐步市场化,专网使用的特殊性,行业内部

信息化的迫切要求,需要可靠稳定的技术来支撑,所以怎样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从实际出发,合理、规范、经济、安全、可靠、充分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进行专用网络的通信建设,保障专网协调高效发展和稳定可靠地运行,是专网现在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2、建立管理网的必要性

  管理网是为了提高全网质量和充分利用网络设备、网络管理来实时地监视业务网络的运行,采取控制措施以达到在任何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使尽可能多的通信得以实现,同时,预防障碍并尽快地排除障碍,减少障碍引起的损失,在保证通信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调整设备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维护费用。

  2.1通信运行和维护成本的分析

  本市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城区为长江、嘉陵江环抱,40个区县市离主城较远。交通的极为不便利,端局通信机房及其配套设施的基建,车辆的使用和保养,工程维护人员的增加,远端设备例测例检的日工作量等等原因,使得专网维护成本大大增加,成本的增加仍然是目前制约专网发展的一大“瓶颈”。

  2.2通信质量的保证

  从保证通信质量的角度来考虑,一旦通信出现障碍,会造成障碍修复及时率的降低,及时处理障碍的能力将减弱;如果组网复杂,节点众多,发生障碍的几率增加,同样不利于维护、查障和排障;若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既可避免系统没有事件发生的真实记录,有利于障碍的查修,又可避免责任不清,完善了系统的可靠性等。

  3、网络规划

  网络系统设计必须适应当前本市专用网的各项应用,又可面向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的网络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满足业务需求,兼顾其他相关的管理需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语音(VOIP)、视频(多媒体)的传输需要,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3.2安全可靠性

  为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网络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要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高可靠性的设计和建设。在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控制手段和事故监控与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3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网络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所以它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根据本市专用网络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方便的扩展网络覆盖范围、扩大网络容量和提高网络的各层次节点的功能,具备支持多种通信媒体、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提供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3.4开放性和互连性

  具备与多种协议通信网络互连互通的特性,确保本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在结构上真正实现开放,基于开放式标准,包括各种局域网、广域网等,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5经济性和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本网络系统,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尽可能保留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3.6可管理性

  由于系统本身具有一定复杂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所以在网络设计中,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网络设备必须采用智能化,可管理的设备,同时采用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实现先进的分布式管理,最终能够实现监控、监测整个网络的运行情况,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迅速确定网络故障等。通过先进的管理策略、管理工具提高网络的运行性能、可靠性,简化网络的维护工作,从而为维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4、专用城域网的构建

  考虑到专用网络的特性,考虑到当前网络IP网局势,同时考虑到承载视讯、VOIP、VPN业务等安全可靠地运行,可以利用现有传统的SDH传送网平台,建立一个城域网来构建其专用的通信网络。

  4.1、组网方式

  网络采用IP路由交换设备组网,组网采用星型网络结构,每个接点的路由器采用2M E1链路上行到市局的SDH网络,核心路由器配置一个CPOS接口与市局SDH网络相连到各个区县路由器。

  市局中心点配置:一台NE20-8路由器,一台S6505核心交换机,一台E200防火墙,一台S5516千兆交换机。

  区县接点配置:一台AR28-40路由器,一台S3026C交换机。

  核心接点:在市局中心放置一台NE20-8路由器,支持全线式MPLS VPN,NE20-8路由器配置一个CPOS接口与现有SDH网络相连到各个区县路由器,S6505为市局内部网核心交换机与NE20-8相连,实现市局视讯系统GK、终端及市局内部网的接入,E200防火墙与NE20-8路由器相连,S5516千兆交换机实现内部服务器群的接入。

  区县接点:在每个接点安装一台AR28-40路由器,支持MPLS VPN,上行通过2M E1链路到SDH网络与核心NE20-8相连,AR28-40下行与S3026C相连,实现本地数据、视讯、语音的接入。

  4.2业务融合能力

  基于网络逐步深入的发展,IP传送网的逐步演进,在城区建立核心骨干网络,通过目前流行和可靠的IP OVER SDH 技术实现专用通信在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满足了专网用户对不同业务的需求,采取全程集中管理和配置的方式,保证远端设备的免维护。尤其解决了端局机房的一体化问题,节约了成本投入,顺应了网络的发展趋势,加快了专网信息化的步伐。不足的是传统的语音电话质量将取决于路由器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更加成熟,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5、综合业务复用设备的选用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数据和视频通信,在部分分散的各点或区县市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接入层设备,如PCM多功能的接入设备等。这样可在同一设备上方便地实现远端用户的三网融合。由于专网其特点是用户点多量少,分布较散,因此利用SDH传输网,采用能使用户延伸的设备是非常经济实惠的。有的地方可能只有一、二个用户,放一个远端模块非常不经济,而且移动很不方便。PCM多功能接入设备可解决几个用户至上百个用户的选择。当不用时,可方便的移到别处运行。

  5.1组网方式

  PCM综合业务复用设备

  值得说明的是,在话音/数据/视频以下若有需要且由传输支撑还可进行再次延伸。

  5.2业务融合能力

  通过PCM综合业务复用设备组网的方式实现语音、数据以及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其优势在于成本低、体积小,稳定性高,可以提供N*64K,最高2M的传输速率。非常适用于小容量的宽窄带一体化业务局点,集中管理和远程维护,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不改变原有网络的特性,语音、数据和视频只是通过接入设备将用户连接至交换网络,集中用户业务将它们传送至目的地。从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这种方式只是一种接入层。

  6、综合评估

  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实现专用通信的集中管理,达到远程维护的目的,并能实现三网融合。目前来看,应用IP OVER SDH的传送技术组网,技术上相对要复杂些,成本的初期投入较高些;通过IP网传送的话音质量,不如传统话音质量稳定,但是其带宽利用率高;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且利用了SDH传送网的形成的自愈环,可以提高组网-尤其是从路由上的物理可靠性,降低了网络中断的危险,是网络发展的方向。而采用综合业务接入设备组网,成本低,节点很少,安装和维护极其方便,适用于对带宽要求不高的用户;这种方式为链型结构,组网的点不能太多,否则带宽不能得到保证(局端最大支持64个E1的全时隙交叉,客户端最大支持44个E1的全时隙交叉);在E1不同时隙间进行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送,不能做到将三网完全隔离,语音质量得到保证的同时,数据和视频质量会降低;需同时采用2个E1互为备份来保证网络的安全;位于网络的接入层,可以通过接口进入核心网络。

  7、结论

  应用上述哪种方式组网,应根据具体的通信结构、成本核算、资金运作、不同的优缺点和适应性能来考虑。建议初期先采用综合业务设备简单组网,重点解决部分语音用户的数据和视频过渡问题,再逐步推进核心网的建设。而作为接入层的设备最终也会通过接口进入城区核心网络。当然,如果用户对数据和视频要求高,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建设核心网络,也是可取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