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6宽带无线技术论坛专题 > 正文

VoIP与宽带结合成为无线语音技术必由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11:45 计世网

  讯源 编译

  无线宽带与VoIP结合的时代即将到来,但将以什么形式出现仍需拭目以待

  无线语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经过验证的业务模型,而且人们对这一趋势将如何发展还存在着很大分歧。不过,多数专家认为,VoIP最终将与新型无线宽带结合,改变
企业和消费者获得和使用移动与固定语音服务的方式。

  这意味着,你可以走在大街上通过手机网络交谈,走进办公室后,呼叫可以无缝地切换到WLAN语音技术,从而减少必须购买的手机通信时间。其他例子还有:在手机信号很弱的仓库里,手机中的软件会自动把呼叫转移到WLAN语音系统上;而当你处在WLAN覆盖范围之外时,呼叫将切换到手机网络。

  也许最重要的是,这一新趋势及其背后的融合技术,会给手机和地面通信线路运营商带来新的挑战。反过来也可能造成新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电话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Kerton Group负责人Derek Kerton说:“手机运营商对这种想法并不感冒。如果用户想到他们可以减少手机服务的使用时间,比如说,从1000分钟到200分钟,那么运营商就不会对这项技术感兴趣。”

  Sprint公司产品开发副总裁Tony Krueck承认:“一切都开始融合,由谁来提供哪种服务并不存在一条明确的界线,谜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揭晓。”

  技术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些全新技术和翻新的老技术,将把高速地面通信线路、无线网络接入和VoIP融合在一起,使已经应用在许多家庭和办公室中的VoIP技术具有移动性。

  这些新兴的无线技术范围广泛,最高端的是宽域Wi-Fi网状网络,号称可以覆盖整个城市地区。美国费城因其城市范围的网状网络计划而吸引了极大关注,在很多较小的城市也已经应用了这项技术。

  一些人认为,仅城市范围的Wi-Fi技术就将改变移动语音的前景,为更广泛使用移动VoIP技术铺平道路。但是,另一些人,如Gartner调查公司研究副总裁Phil Redman则认为,Wi-Fi网状网不能胜任这项任务。他说:“城市Wi-Fi服务不能完成这一任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控制。这是个无需授权的频带,因此如果我用我的私人网络干扰你的话,你对此无可奈何。”

  此外,他指出,当前的Wi-Fi标准无法保证语音质量的内置服务质量。这个问题将在下一个Wi-Fi标准——802.11n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得到批准时得到解决。

  Wi-Fi的这些缺点并没有让Sprint公司灰心。Krueck透露,他的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消费型手机,这种内部称之为Combophone的手机既可以处理Wi-Fi语音,也可以处理手机呼叫。

  Krueck说:“当你走进家门时,特殊的无线(Wi-Fi)路由器将与Combophone配对,你一走出家门,就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打电话。”

  不过,Krueck强调说,Combophone不能在家庭之外的Wi-Fi网上使用。计划中的Sprint路由器是运行VoIP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这种路由器只能在住宅内部安装。Combophone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

  将Wi-Fi用于VoIP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同时,各种更强健的、传输距离更远的移动无线技术也在涌现,其中最著名的技术是移动WiMax。固定WiMax已经是一项获得完全批准的标准,而其移动版本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得到批准。

  此外,IPWireless的UMTS TDD和Qualcomm的FLASH-OFDM已经有了移动版本,并且可供使用。这三种技术都可以建立宽域的基于IP的网络,而且通常运行在频带的授权部分,从而让它们比Wi-Fi技术更不容易受到干扰等问题的影响。

  技术融合的好处

  所有这些技术可以让用户拥有一部集手机、固定和移动VoIP于一体的电话,这对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医院等大型机构中的医生和护士们一天中有很多时间花在四处走动查看病人、会见同事和参加会议上。同前面提到的仓库中的情景一样,建筑内部的手机网络覆盖可能质量不一,而且VoIP价格比较便宜。因此,很多医疗保健机构已经为医疗人员配备了WLAN语音电话,而集手机和VoIP于一体的电话更加有吸引力。

  实现这种语音融合的设想,就需要有在手机网络和基于IP的网络之间切换呼叫的技术。这方面出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两种新技术分别是非授权移动接入(UMA)和IP媒体子系统(IMS)。简单来说,前一种技术用于基于GSM的手机网络,如Cingular和 在美国部署的T-Mobile网络;而IMS是基于IP的,使用在固定VoIP系统中已经很常用的SIP技术。

  要想把手机与VoIP呼叫搭配使用的设想变为现实,这种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手机运营商和制造商将这类技术整合到他们的基础设施和电话中,网络之间透明的切换才可能实现。电话制造商(不管使用哪种网络,他们最终都将销售电话)一直在测试这类技术并推动运营商使用。同样,生产手机运营商使用的基础设施设备(如基站)的厂商也在测试这类技术。但是,这种变化会导致手机使用时间转移到VoIP上,因此运营商并不热心,特别是这还可能带来很多新竞争对手。

  缺失的业务模型

  如果推动这一潜在的巨大变化的技术仍悬而未决的话,那么,业务模型则更是如此。没有人清楚谁将是主要参与者以及他们将提供什么服务。

  手机运营商显然希望参与到这场游戏中。例如,Sprint公司的Combophone让该公司具有从其手机用户住宅内的固定线路语音收录的潜力。但是,很多较小的提供商也在试图分一杯羹。

  TowerStream公司向美国6个城市的企业提供固定WiMax级接入,而且已经赢利。该公司的CEO Jeff Thompson说:“我们对语音服务非常感兴趣,因为它仍是一种吸引人的应用。”他说,他的公司在利用移动VoIP上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

  Thompson说:“当使用WiMax时,你的成本比传统基础设施低很多,此外,它是完全基于IP的。”不过,他又提到了一个可能有点复杂的问题:“所有人都喜欢移动性,但如何靠移动性赚钱呢?我们的确认为语音是一种杀手级应用,并且我们必须支持它。但是,对于作为合作伙伴提供它,还是我们自己提供它,我们还没有最终做出决定。”

  Gartner调查公司的Redman则反对上述观点,他不十分肯定是否会有很多的新参与者将参加到这场移动语音游戏中。

  Redman说:“数万亿美元已经花在了建设强健的手机网络上,没有人能与之竞争。”不过,尽管他怀疑像TowerStream这样的公司将成为主要提供商,但承认新的无线VoIP应用将要出现。

  他说:“它将填补空缺,将帮助提供建筑内的通信能力,满足特殊行业应用的需要。可是它会撼动手机技术吗?像TowerStream这样的公司可能这样认为,但想想像Cingular这样的公司——他们十分庞大。”

  Sprint公司Krueck的观点介于Thompson和Redman之间。该公司具有美国其他手机移动商所不具备的优势——与Nextel公司合并时获得的大量的2.5-GHz范围的授权频带。联邦通信委员会提醒Sprint公司,说它必须使用这些频带,否则将失去它们。

  Krueck证实了很多行业分析人士的推测:Sprint公司计划将这些频带用于无线宽带,并可能用于VoIP。Nextel在合并前曾进行FLASH-OFDM现场试验,而Sprint目前正在测试WiMax和UMTS TDD。

  Krueck说:“我们今年将试验两种不同的无线宽带技术,然后实际选择一种技术。到2007年的时候,我们可能开始生产运营某种服务。”

  不过,Krueck说,利用其新技术干什么,特别是新技术是否会被用于语音,Sprint还没有决定。

  Krueck说:“对于IP网络上不同类型的应用接入,采用什么样的业务模型,我们正在制定战略。对于VoIP,我们可以阻止它,也可以接受它或与像VoIP提供商Vonage那样的厂商建立一种业务模型。按照这种业务模型,如果你想实现VoIP的移动性,我们可以对这种关系收取费用。这些讨论都还没有进行,但这是一种选择。不管你如何看待它,传送这种传输流的无线公司都必须做出补偿,否则我们就要关门了。”

  他说:“将我们5千万客户迁出已有的基础设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可能会停止发展那个网络,而去发展其它基于IP的网络。”

  TowerStream公司的Thompson承认,甚至像它这样的潜在竞争者仍在尝试找出切合实际的业务模型。

  Thompson说:“现在还很难预测未来,不过我发现,很多可以部署VoIP(如果他们找到合适的业务模型的话)的技术正在成熟。”他承认,像Sprint一样,他的公司仍在设法寻找合适的业务模型。

  尽管观点不同,但市场研究机构Kerton认为,这些新语音技术将在未来发挥作用,让企业和个人用户受益。这种作用可能是巨大的,取决于出现的业务模型。

  Kerton说:“至少,它将填补一个重要空缺。如果城市范围的覆盖不可行,无线VoIP仍将在家庭或企业中发挥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33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