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辉:重新思考中国尽快发3G牌照的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14:28 新浪科技 | ||||||||||
曹增辉(博客文章) 一,不能对全球3G环境变化无动于衷
几年前,欧洲3G牌照拍卖使得运营商负债累累,其中H3G被认为是一个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和黄的3G运营已经发生改观,一旦意大利3G的分拆上市,也就意味着,在资产市场上,3G将被认可,和黄3G将破局。 前不久,有一个消息,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统计数据,全球3G用户已经超过1亿。数据显示,WCDMA用户达7000万,CDMA EV-DO用户约为3000万。 请大家注意,这个数字是确切的3G用户,此前国外运营商普遍对3G的定义包括2.5G用户,进入2005年,WCDMA运营出现逆转,全球3G发展步入快车道,欧洲运营商从3G牌照拍卖的惨痛经历中走了出来。 欧洲3G运营商的复兴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3G市场需求和用户对3G的接受程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普通消费者随着终端价格的下降将对3G形成消费需求;移动电视等业务的推广促进了数据需求的大幅度提升;主导运营商的推广作用。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信市场,也是最大的2G市场,我们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从欧洲3G的启动经验来看,中国的3G市场环境正在形成,应该重新思考3G的意义了。 二,数据业务期待3G破局 市场需求不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不能启动3G的最重要原因,而事实上,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某些业务上受制于网络速度太低的现状,基于2.5G的GPRS网络速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移动电邮等业务的需求,2G网络的低带宽已经成为新业务发展的瓶颈,启动3G将能够激活新业务,从而在发展中寻找杀手级应用。 按照中国移动最新公布的业绩显示,除短信以外的其它增值数据业务已经开始快速增长,其中彩铃和WAP两大业务已经在收入中构成一定规模。这实际上,向市场传达了一个信号,移动数据需求已经在逐步形成。 相比之下,联通早期的CDMA1x网络,即便在网络速度上占优势,仍然没有发展出强劲的业务需求,这主要是联通自身运营经验不足所导致,对比中移动当前的业务发展,不足以拿联通的C网经营状况来作为3G需求的判断基础。 从欧洲3G的发展经验来看,市场主导运营商的推动对3G的启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日韩的3G网络发展过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中移动恰恰就是这个角色。 三,不能让移动牌照憋死固网 随着手机资费的不断下调,移动对固网的替代越来越明显,固网运营商此前所依赖的小灵通业务已经进入成熟期,竞争力走入下坡路。且随着小灵通用户接近1亿,小灵通网络的维护成本也将增加,靠小灵通带动收入并不现实。 另外,固网运营商正在转型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并不明朗,我认为,运营商靠智能化网络建设,包括当前靠软交换实现的网络业务转型,短期内很难开启市场,固网用户的消费习惯与移动用户有很大差别,移动增值业务的兴起并不意味着固网增值也会有同样的前景。而以IMS为核心控制的网络谈起来还为时尚早。 最后一根稻草,似乎只剩下IPTV了,然后IPTV跟数字电视存在同样的困难,终端的补贴、内容的匮乏,加上政策的不明朗性,IPTV短期内也很难带来较大收益。 尽快发放3G牌照,固网运营商获得全业务经营资格,将能够使固网运营商打破当前的困顿局面,从而尽快实现与中国移动等主导运营商的竞争。 四,认真对待3G网络的建设问题 关于3G网络建设,很多人一下就会想到亏损,是的,从网络建设规律来看。早期3G的亏损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亏损是可以控制的。 在建设早期,在数据业务需求大的城市,完成3G网络覆盖,而在其他地方利用原有2G网络资源实现漫游,可以极大的避免重复建设,并对2G网络资源继续利用。 另外,分阶段建设3G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早期完成局部地区的网络覆盖质量至关重要。不断完善密集地区的室内覆盖,随后进行HSDPA等高速数据技术的部署,将有利于运营商根据用户需求情况,稳妥的部署3G战略。 对于固网运营商,在3G建设早期,可以通过共享移动运营商网络进行漫游的方式避免较大规模的投资,并且最快速度完成覆盖,实现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合理竞争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