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曾剑秋教授创新中国通信访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 16:49 赛迪网

  作者:白鹏

  【赛迪网独家特稿】知识产权好比“话语权”。而企业只有拥有了在这个领域未来的“话语权”,这个企业才可能真正地占有这个市场。

  6月6日上午10:00,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剑秋 做客赛迪网

  主持人:赛迪网通信产业主编 白鹏

  访谈主题:创新中国通信

  主持人: 赛迪网各位读者大家好!赛迪网中国通信产业高端访谈又与大家见面了,本期主题为“创新中国通信”。今天很荣幸请到了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也是赛迪网老朋友曾剑秋先生,就通信技术创新、运营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等话题与大家交流。请曾教授与大家打个招呼。

  曾剑秋: 诸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主持人: 非常感谢曾教授的到来,

知识产权以创新为先,知识产权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它是展现想象力、创造财富的利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未免带有一点苦涩,“10个专利9个是国外的”这不是一个玩笑。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统计,我们有90%的通信技术相关专利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国内自己的通信公司使用了这些技术,就需要向外国人缴纳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就势必会制约国内企业未来的发展。

  主持人:请问曾教授第一个问题,知识产权以创新为先,中国通信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技术创新方面、目前状态是怎么样的、存在那些问题?

  曾剑秋: 刚才主持人介绍了一些基本情况,我们目前的专利技术比较落后,十个专利九个是人家的。我觉得这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当然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数字感到触目惊心,但是对这样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我认为要有一个理性和平常的心态看待。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国家现在在知识产权领域落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需要大家以理性和平常的心态去分析。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知识产权发展的一些基本历史。 实际上西方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产生的过程也是有原因的。当时主要是1881年的全球巴黎公约,关于知识产权的发展应该说1883年是很值得纪念,也是值得我们记住的。这个时代开始100年来全球知识产权走过的历史使它日趋完善。 我们国家大概是刚解放,1950年关于专利技术保护就出台过一个相关的文件就是“信息保护”。但是很可惜,特别是通过文革以后这方面受到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发明技术保护问题,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重视。我们国家知识产权真的是很落后,但是我们国家并不是不重视,我们国家50年开始就有一些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文件。真正开始是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部分做了大量工作,不能完全否定它。如果说按照10个9个核心技术都是人家的,光看数据可能是悲观的情绪,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实际的。我个人觉得要理性、客观的看待这样的事情。有了这样的态度我们才能探讨我们国内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赶超别的国家。

  主持人: 刚才曾教授讲述的非常清楚了。在现阶段中国通信企业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才能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呢?

  曾剑秋: 知识产权在通信业这部分的问题,前面你已经谈到了我们还没有涉及到。通信业的知识产权我们也要分开来看,一般来说通信业的特点主要是分成制造和服务两部分。通信业这部分的知识产权主要还是通信制造业这部分。我们国家通信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重视知识产权,通信制造业这块我个人认为它的发展还是不错的。虽然我们通信服务业是从90年代后期才开始改革开放。但是通信制造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改革开放了。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政策,我们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制造业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包括我们自己的承重交换机,我们在通信制造业这部分也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早期的改革开放,与国际比较早地对接,所以有了华为、中兴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对于业外人士来说不是太了解,我们国家中兴、华为、大唐在通信专利知识产权这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我们自己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觉得这点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在这个基础上它存不存在问题呢?当然存在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的差距太大,我们应该从历史长河中理性的思考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还是需要时间的。对于我们国人要有良好的心态,说的简单来讲就是需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尤其不要有浮躁的心态,为了要赶超国外,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去急功近利,甚至搞过去犯过的错误,大跃进,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主持人: 您能不能给一些通信企业一些建议?怎样能把握现阶段全球通信市场机遇呢?

  曾剑秋: 最大的机遇我认为就是3G,3G对中国信息产业是一个机遇。这个问题跟咱们讨论结合在一起,因为3G的三个标准中,CDMA2000和WCDMA和TD-SCDMA,其中TD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提出的标准,这是在发展历史上我们自己提出的一个标准。这对中国通信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应该紧紧的抓住这些机遇。这个问题我们如果不抓住的话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这样的机会把我们的TD-SCDMA——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好好推广,这就是一个桥梁,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技术得到全球的认可。我们现在在提供标准方面已经得到了国际电联的认可,后面我们怎么实际地走到国际上去,让世界接受中国的TD-SCDMA,也是需要耐力、时间的。我个人觉得我们把TD-SCDMA推向世界是需要魄力的。

  主持人: 中国企业采取哪些工作可以摆脱技术、政策相对滞后的现象?

  曾剑秋: 这个问题还是可以跟3G的标准结合考虑。我们知道自从提出3G的标准以来实际上中国企业包括研究机构做了大量的工作。像以大唐为主的提出了TD-SCDMA标准。在未来3G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一些企业研究机构也做了大量工作。比方说现在WCDMA或者CDMA2000,过去一个是欧洲标准,一个是北美标准,这些标准基本没有中国的专利技术,但是我们国家比如中兴、华为、大唐他们自己这方面也有很多的研发能力,这部分我们也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我个人觉得利用机会的过程中,中国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分清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这些方面它的唯一性现在已经在改变,都在朝融合的方向发展。大家一起共同研发,这样技术会不断的向前推进。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公司控制某一个专利,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我在英国剑桥大学呆了7年的时间,也走访过一些英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我觉得理念上国外的理念已经发生变化了,没有一个公司,包括高通这样的公司会认为一直引领下去。我认为企业发展必须和别的公司甚至别的国家研发机构进行合作,这样专利技术才能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在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理念。是一种开放性的,我们在3G标准这部分,WCDMA或者CDMA2000,TD-SCDMA有可能三个都有。

  主持人: 现在包括一些报纸炒得比较热的就是知识产权与知识霸权的问题,这两个观点您怎么看?

  曾剑秋: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站在全球知识产权发展角度来看,我刚才讲了1883年全球形成巴黎公约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这其中经历很多曲折的过程。中国可能因为发展比较晚,跟发达国家有一些差距,所以我们在观念上落后于人家。由于这方面的落后所以我们有些看法方面会出现知识霸权的观念,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实际上从全球发展来看,作为一个国家或者作为一个企业,无论是高通公司还是国外其他的公司,例如诺基亚等等,他们都会意识到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走合作共赢的模式。知识产权这部分绝对不会让搞知识霸权,我和国外的一些国家实验室的接触中感觉到,他们都有一股劲就是已经开发出来的,还继续保持它的先进性,而且他们非常重视合作共赢,我觉得这点是值得我们深思、考虑和学习的。

  主持人: 现在很多媒体报道中国的通信企业想在3G企业就专利问题上,摆脱国外公司难度比较大?

  曾剑秋: 给广大网友推荐一本书——《信息规则》。这个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网络经济中普遍存在着“强者越强”的正反馈效应。就是说在知识产权部分,标准竞争中先发制人更有利于发展。我们拥有一个标准,拥有一项专利技术,这方面我们可能更有先发制人的优势。他认为网络效应作用下正反馈会来自需求,领先者能够提供更有效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我们通信领域中很多东西是需要理论方面研究它的特殊性的。我个人力推TD一定要上的。TD-SCDMA是我们国家提出的3G的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是史无前例的,特别是近代史上,我们拥有中国自己提出的标准。所以我曾经想过,如果不用的话逻辑上说不过去,又提出来又不用,逻辑上过不去。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因为TD-SCDMA是我们中国提出来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中我们自己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或者叫专利技术。在未来通信发展中,如果我们采用TD-SCDMA的话有利于中国的通信业在世界上立稳脚跟。因为我们已经有标准。我们可以使自己的通信企业越做越强,同时有利于把我们国家的专利技术推向世界。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认为我们要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TD-SCDMA推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也是一个强国。信息社会中一定要在通信方面是一个强国,才能说明它是一个信息化的强国,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把TD-SCDMA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上看,TD-SCDMA我个人是支持的。

  主持人: 您怎么看国际专利费问题呢?本期访谈上一周的嘉宾阚凯力教授观点是说高通是垄断专利的代表者,宋教授说中国应该发展自己的高通模式企业,您自己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

  曾剑秋: 高通公司它是靠专利技术发展起来的。发展高通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我也是赞成的。但是我个人觉得,比如说在中国要发展中国的高通,或者是把高通推得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不太赞同。我认为再造中国的高通本身就是一个误区。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第一点,比如从高通公司本身来看,高通本身是靠专利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企业仅仅靠专利生存是比较困难的。全球都在发展、融合,世界研发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自身的发展。而且高通公司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富有的公司,这个我们可以从它的财报上能看到,信息方面的首富是比尔·盖茨,并不是高通。第二,我们从专利技术方面看,我可以提供一组数字,对于三个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它们几个公司占有的专利情况:WCDMA诺基亚占35%、高通占了6%;CDMA2000高通占了31%、诺基亚占22%、摩托罗拉占了11%;TD-SCDMA,当然这个标准是我们提出来的,这个公司的数据是我们大唐占了7.3%诺基亚占了32%,爱立信占了23%,高通公司只占了2%。专利技术这一块实际上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只是一个时间点。比如说TD-SCDMA我们中国最开始可能占了几点,现在已经上升了很多,这是国家加大了研发的力度。其他的方面比如说WCDMA和CDMA2000我们实际也有自己的专利技术。 对于中国在知识产权谈判过程中,如果我们用CDMA2000,我们主要的谈判对手应该是高通公司。但是我们用WCDMA高通还不是最主要的,TD-SCDMA高通也不是主要的。

  所以我认为从中国知识产权数字中可以看出,我个人认为再造高通是一个误区,没有必要。盲目的追求在中国造高通没有必要。因为世界的大发展技术的融合是很自然的。有人曾经提出要造中国的比尔·盖茨,现在提出造中国的高通,我觉得这都是一些想象。但是事物的发展会随着它实际的发展发生变化,谁能想象到中国在篮球方面输入了姚明?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中国自身就会有一些专利技术的输出。所以我觉得对中国来说不是造高通,而是脚踏实地的把握好全球专利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大趋势。然后用比较长远的战略眼光看未来的发展,我们要立足于现在,现在还不行要有耐力和魄力,发展TD-SCDMA。这样脚踏实地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通信领域“输出姚明”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主持人: 您认为国际企业向中国企业收取专利费的额度是否合理?

  曾剑秋: 专利费的问题我也跟大家交流过,大家担忧一个问题就是国际这些公司会收很高额的专利费,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谈。第一个还是要从国际方面看,国际包括高通这些公司他们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力的公司,这些公司我个人认为他们不会漫天要价。比如说我把高通技术或者诺基亚的技术卖给印度10块钱,到中国就100块钱这个我认为不会。国际这些知名的公司都是非常守信誉的,非常重视自己的名声,这个我们应该认识到。当然这些企业不排除对中国的国家收取稍微高一点的专利费,但是绝对不会离谱。太离谱的话企业信誉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方面我们对国际一些专利公司怎么看?我觉得要有一个正常的判断。

  第二,收取专利费是相互的,我们国家TD方面首先是有,然后不断的增加,如果我们使用这样的标准,比如说将来我们也可以推到国际上,人家也要用我们的TD的话他们也会给我们交专利费。另外北美标准和欧洲标准WCDMA和CDMA2000我们自己现在也有专利技术,所以我们在谈判过程中,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完全被动的。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我们国家重视自主创新这样的环境和背景,我相信我们国家在知识产权这部分会有更好的未来。

  主持人: 现阶段从国际方面新闻来看,现在以诺基亚、爱立信为代表的六个国际企业联合起诉高通的专利费过高,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曾剑秋: 这说明高通公司在这方面可能做的有点过了。这方面我是同意阚教授说的观点,如果说高通公司靠专利技术盘剥全世界的话只会遭来更大的抗议和反对之声,实际也表明了这一点。这个事件可以说明一个道理,当今世界专利技术的发展或者知识产权的保护,1883年巴黎公约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为什么不赞成造中国的高通就是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做的是跟全球的这些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学习它。起诉说明一个道理,未来看到的就是专利技术都是大家的,只有大家共同研发和开发才有光明的未来。就像太空技术一样,太空技术的开发、月球的开发,实际上美国也好、俄罗斯也好,中国也好都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大家共同开发,大家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网友: 您怎么看待WAPI标准在国际上屡受排斥,WAPI产业联盟近日再次向ISO提出申诉,您认为有胜算么?

  曾剑秋: 这也是我们中国提出的标准,无线领域保护问题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中国紧接着TD-SCDMA又提出这样一个无线的标准也是意义非凡的事情。在国际上遭到反对,说明一点,用毛主席的话表述“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国外已经看出了中国提出这样标准对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影响。他们看到这个标准如果又接受中国的,比如第一个我们提出TD以后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随着所谓的中国唯心论,他们越来越觉得中国如果有更多的”TD”,中国会更强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个应该是以美国为首的反对无线标准基本的原因。他们希望中国没有标准,就用美国的就可以了。按照我们毛主席教导我们说的“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对手反对这说明是好事,说明我们在无线标准包括TD-SCDMA我们有了进步。这个标准是根据国际标准提出来的,我们应该坚持。我个人是支持应该把这个标准推上来,这方面我看过很多资料,也知道是一波三折,但是我觉得中国应该往前推。不仅仅是通信方面的标准,我们在其他的领域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这是好事情,他越反对我们越要坚持下去。

  主持人: 您认为胜算有几成?

  曾剑秋: 胜算这个不好说。但是我想如果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判断,我觉得最后胜利还应该是中国。因为我提出一个标准你不认可没关系,至少我中国用。TD-SCDMA国际认可并不代表国际都会用起来,所以这方面胜算的话看我们采取什么策略。我们把这个标准提出来又是可用的,可行的,我们干嘛自己不用呢。我主张咱们自己先用,用了以后觉得好了不用你的,我用我的。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国际认可,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自己考虑用自己的。

  网友: TD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个世界标准,也就是我国通信业最令人自豪的创新技术,但是具体关于TD我们究竟掌握多少专利技术一直没有公开的数字,是否可以绕过高通的专利壁垒?

  曾剑秋: 刚才我给大家说了一些数据,高通这个公司是专门做关于专利的,TD包括WCDMA和CDMA2000标准的。TD方面诺基亚占32%、爱立信占23%、我们大唐占7.3%,高通占2%。对于TD我们要有两个判断,第一个就是根据其他两个标准判断,那两个标准原来是没有中国的,现在TD-SCDMA是有中国的,这是近代以来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世界标准。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应该扶持、发展。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有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TD-SCDMA发展的原因。

  是否可以绕开高通的壁垒,这个要从两方面看。高通只占了2%,我们推TD-SCDMA,高通技术占的份额是非常小的。即使在2%这个领域可能还有相应替代的专利可以取代。要说绕开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很快的社会里,我们没有必要绕开,我们跟高通这样的企业合作,而且还是要去追求合作共赢的模式。“绕开”这个话题我觉得没必要,如果绕开的是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用不用CDMA2000,因为这个技术高通占了31%。谈判过程中也是灵活的,我们绕开高通综合起来看就是不用北美标准,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不仅仅是高通了,对摩托罗拉朗讯都会有影响的。所以TD绕不绕开我觉得无所谓。

  主持人: 曾教授非常详细的给读者解释了TD存在的价值。高通在TD里占的份额只有2%。

  网友: 既然中国政府力挺TD标准,为什么中国政府还迟迟不发关于TD的牌照,是否TD存在一些问题?

  曾剑秋: 首先就是不是存在问题这方面讲一下,TD-SCDMA自从中国提出这个标准以后,应该说以大唐为首的一些企业在研发能力各个方面,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取得了很重大的成果。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商用问题,因为WCDMA和CDMA2000都是被普遍认为具备绝对成熟的商用经验。TD-SCDMA没有商用过,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个人是这么看的,上3G无论是上WCDMA还是CDMA2000还是上TD-SCDMA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这部分关于TD商用的问题我们也经过一定的努力,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实质性的进展。就我个人来讲目前TD商用没有问题,要说一点问题没有这个不好说。即使WCDMA和CDMA2000咱们用的话也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需要处理,因为中国没有用过。 第二个,关于TD-SCDMA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很多东西还要从技术方面看。据我了解我们的TD-SCDMA在技术研发这部分,近几年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像大唐、中兴、华为这些企业他们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比如说TD-SCDMA对于现在基于3.5G这样的技术,我们也都研制成功了。在频谱利用上这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特别是频谱利用这方面比WCDMA和CDMA2000上有更多的优势。在节约带宽、速度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所以TD-SCDMA从技术方面来看,现在只是研发的结果,如果用的话是更好的经我个人觉得只有通过实际的应用才会把TD-SCDMA的价值体现出来。我们不要过多的纸上谈兵,关键在实践中构造应用,这样TD-SCDMA不仅会成为我们中国的标准,而且会成为全球的标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