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山东移动建设新农村移动信息化先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5:58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农业生产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管理离不开信息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充分肯定了农村信息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经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手段。

  山东农业信息化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山东省的农业信息化取得了积极进展。”说起山东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战树毅十分兴奋。他介绍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信息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目前,贯通乡镇、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部分村、户的“山东农业信息网”体系已初步形成,日均点击率达5000人次以上。全省已建成包括烟台

苹果网、寿光蔬菜网等特色网站在内的各类农业网站达到374个,135个有农业的县、1468个有农业的乡镇全部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县乡两级从事农业信息服务的专、兼职工作人员达到3300多人。

  战树毅强调,山东农业信息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而且形成了以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政策信息为重点的农业信息采集体系。同时,服务方式不断创新,以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为代表,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载体的优势,在使信息服务内容立体化、形象化的同时,有效扩大信息服务的覆盖面。其中,山东移动在“力推信息化、助建新农村”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典型应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可以说,手机信息服务模式在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上是一个突破。

  农业信息服务呈现新趋势

  战树毅表示,目前农业信息服务正呈现新趋势。在推进农业信息

化工作中,农业信息服务应作为重中之重,避免走老路、走弯路。要想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在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创新与发展,就必须时刻把握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三个趋势:一是政府主导化趋势。农业信息化搞得好、老百姓满意度高的地区,首先是因为当地政府在这一工作中站得高、看得远、抓得实、推得紧。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二是信息需求呈复杂化趋势。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除生产、科技、政策信息外,供求、价格、劳动力转移等都成为信息需求的新热点;由以原始信息、单项信息、静态信息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加工信息、增值信息、综合信息、动态信息、分析预测信息为主。三是服务渠道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农业信息服务渠道上,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呈现出多渠道、多手段综合应用和模式多样化的趋势。比如,菏泽移动联合省气象局在全省第一个、创造性地开通了“农信通”兴农短信互动平台,为农民及时提供当前农事、政策快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致富信息、农业气象等涉农信息,充分体现出服务的个性化,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15万农民使用。

  绘就山东农业信息化美好蓝图

  对于山东农业信息化的下一步发展,战树毅表示,根据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家金农工程规划,到“十一五”末,山东省要基本构建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精准农业、农业专家系统、农情监测和速报等主要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于农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全省6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农村管理信息化。完成上述任务,山东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点围绕实施国家金农工程,建设农业监测预警、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和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系统和建设省级农业、粮食两个数据支持系统。二是加快推广农业“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今年山东省将以市为单位开展试点,争取三年左右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三是大力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以培养经济信息分析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服务人才为重点,加快建立分层次、专业结构搭配合理、懂农业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四是面向“三农”认真搞好农业信息服务,重视农民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记者 李菲 通讯员 王爽 人民邮电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