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满足全业务需求推进宽带接入网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15:51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最新的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1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3862万,并且仍在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宽带化已经成为目前接入网的最显著特征。随着视频点播、网络游戏和IPTV等高带宽业务的出现,用户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将进一步大幅增加,现有的以ADSL为主的宽带接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用户对高带宽、双向传输能力以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面对这一困境,我国电信运营商开始考虑对现有的宽带接入网进行全面的改造。在今天开幕的上海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关于宽带接入网的改造方案也成为展会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
对于宽带接入网络的改造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实现ADSL网络的“可运营、可管理”

  近年来,我国宽带接入网建设主要采用的是DSL技术。随着DSL应用规模的迅速扩展,“可运营、可管理”成为以DSL为基础的宽带接入网的建设目标。为保证宽带业务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宽带网络的运行维护管理能力,运营商通过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对DSLAM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如告警数据、性能数据、资源数据、拓扑数据等,从而实现对DSLAM设备的统筹检测和管理。通过宽带线路自动测试系统,运维人员可以对DSL的内线、外线进行测试,真正实现对宽带故障的“一点通”,不仅大大缩短了确定、排除故障的时间,而且减少了运维的人力成本。同时特别需要关注的是,现网很多DSLAM的单板到总线带宽明显不能符合开展IPTV业务的需求。从“全业务,广覆盖”的角度出发,现有的ADSL必须升级,才可以更好地满足需求。

  不断丰富面向用户的接口形式

  用户侧接口的多样性,将带来统一接入平台接入更多类型和更多数量的用户,对于节约投资和运维成本,以及提升收益都是有意义的。为了满足“全业务、广覆盖”以及部署IPTV等宽带业务的需求,现有的ADSL应有计划地升级到ADSL2+,这样既可以满足对于高带宽的需求,也可以实现远距离接入以满足广覆盖的要求,可见的未来几年,ADSL2+将是宽带接入的主要形式;VDSL2具有短距离超高带宽(双向100Mbps)和远距离接入的特点,向下兼容ADSL2+,可以满足“全业务、广覆盖”的要求,由于成本优势,VDSL2将是高端用户接入和专线用户接入具有竞争优势的技术;基于PON的光纤接入将是FTTH的首选技术,只要成本降到合适的水平,PON接入技术将是诸如

别墅区等高端用户的最合适的接入形式;考虑到面向NGN演进的过渡中,还有窄带接入的需求,因此基于统一的接入平台,向用户侧提供POTS、ISDN和E1接口形式还是有必要的。

  将接入局端设备改造成为多业务承载平台

  “TriplePlay”多业务承载是对未来宽带网络的要求,也是对宽带接入局端设备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有效的多业务承载,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必须具有多业务承载平台的能力。首先,面对多业务接入大流量的可能,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应该是基于全GE架构,单板到总线的带宽也应达到GE,上行应该提供多个GE接口,在设备内部应实现分布式处理架构;其次,宽带接入局端设备至少要求实现CoS;再次,基于用户端口的业务控制和分流也是必须考虑的,为了方便地部署IPTV业务,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应能够基于用户端口加载IPTV业务属性,实现可控组播,特别是灵活的VLAN功能是实现业务分流的前提。此外,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好的安全性,设备应该充分考虑电源系统、上连板卡、上连端口之间以及基于协议上的可靠性措施,从而真正达到电信级接入平台的要求。

  充分适应NGN的网络架构

  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必须考虑在未来NGN架构中的应用和定位,从而保证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这对于保护投资是很有意义的。宽带接入局端设备在未来通过升级应能够支持H.248和SIP协议,从而演进成为基于NGN架构的综合业务接入网关。此外,对于向上提供V5.2接口和数据接口的综合接入设备,虽然未来能够升级到综合业务接入网关,但由于其普遍的宽带接入能力较差,多业务承载能力很弱,即便升级到综合业务接入网关,也不能适应未来以宽带业务为主的网络流量特点。因此,综合接入设备应该定位于通信业务不发达但又同时有宽带和窄带需求的偏远地区。

  综上所述,宽带接入网的改造需要放在网络演进的体系中加以考虑。由于接入网的建设周期长、投资量大,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比较直接,因此接入网的改造需要精心规划、周密准备,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稳健推进。

  (方元 人民邮电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