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报讯【记者 吴静芳】近几天,天津再次成为全球通讯行业聚集的焦点。5月18日-20日,“2006国际手机产业展览会暨论坛”在滨海会展中心举行。会上,信息产业部官员表示,国产手机竞争力下滑,市场份额正在大幅缩减,但展会也在传达着另外两个信息,即十余海外买家抛出了超亿美元的采购大单,以及国内手机产业链集体“备战”3G,这似乎也预示了国产手机的突围方向。
国产手机份额跌破四成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建章在展会上表示,国内手机市场份额已经由过去的半壁江山下降到2005年的40.6%。而外资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在2005年达到59.4%,比2004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但据赛迪顾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手机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5.3%,同时,国产品牌份额继续下滑,三年来首次跌破40%关口,至36.9%。
为此,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手机自主设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市场对手机功能多样化的需求是主要原因,同时也与厂商盲目扩产,片面追求短期利润及品牌知名度有关。他认为,目前国产手机占有率下滑是产业进入整合期的必然结果,而3G牌照的即将发放及海外市场的强大需求是其突围的方向。
海外大单预示商机采购洽谈是每届展会的“规定动作”,但今年跨国买家亮出了过亿美元的采购大单确实令供应商感到“兴奋”。据组委会负责人王莉介绍,采购商品不仅涉及小灵通等手机整机和零部件各个类别,同时还寻求国内手机最佳设计方案及寻找OEM/ODM代工厂合作。德国、法国、加拿大、泰国、以色列、荷兰等国家的运营商和分销商当场明确了合作意向。
德国电信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其所进行的海外采购额度中,中国的业务比例正逐年攀升,包括系统、软件乃至手机终端。他认为,3G在全球市场上方兴未艾,考虑到全球新增无线用户中的绝大多数将会来自发展中市场,超低端手机将会显著地促进这些市场移动普及率的提高,而中国手机企业在研发制造3G低端手机方面颇有成就,如果这些手机大部分在中国采购,即使每台手机只削减100元的成本,德国电信每年都可节省超过数亿元的开支。
尽管在达成的合作意向中,“国产”的份额并不大,但这恰好也是国产手机的市场机会。据了解,许多海外买家已对本土手机厂商十分关注,特别是国内十大手机设计公司集体亮相展会,并现场演示最新设计方案,引起了海外买家的极大兴趣。有关专家认为,国内的手机设计和开发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能力,加之原材料等配套环节资源相继实现本地化采购,国产手机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3G是突围机会伴随着3G牌照的“呼之欲出”,整个展会的“3G情结”更为浓烈,涉及手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尤其是TD-SCDMA产业联盟组织旗下企业集体参展,并提出终端已达30款,年底形成百万台产能。
3G是国产手机突围的最佳机会,曾剑秋教授表示,3G牌照有可能今年底发放,届时,国产手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增值业务呈几何级数增长之后,移动通讯行业会出现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TD-SCDMA产业联盟产品部总监金毅敦在会上透露,目前TD-SCD鄄MA终端企业大概有将近20家,终端产品也将近30款,预测到年底,TD-SCDMA终端的产能将有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3G到来后,受益最多的应是增值业务领域,因此,本届展会上,空中网、世纪恒通、韩国IPARK、腾讯、空中猛犸等增值服务商都带来了基于3G的设计成果。世纪恒通有关负责人表示,3G对SP而言就是版权资源的问题,因此研发能力是考验国内SP能否掘金3G的关键。中国移动也将业务推广的重点转移到了3G上来。同时,国产3G手机电池也在本届展会上亮相,容量比常规手机电池高15%以上,填补了国产3G手机锂电池空白。
业内人士表示,2G市场各方面已经成熟,竞争品牌众多,留给国产手机企业的机会可能不多,但在3G市场我们的差距相对较小,因此3G手机市场很可能是国产手机企业赶超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