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中国手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专访TD联盟杨骅:TD在国际上也会非常有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22:20 通信产业报

  5月18日下午,2006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天津举行。以下为通信产业报和赛迪网对TD-SCDMA联盟秘书长杨骅的专访。

  杨骅:出标准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你只需要做一些技术研究,推出一些技术的概念,把它形成文稿,开发测试验,难度是越来越大,从国内现在的中央很强调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我们的发展建立在一种依赖性比较强的发展,这种方式使得国内的企业的竞争力,一
旦外部有一些风吹草动的话,我们产业的发展是很大的,TD也是这样的典范,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走到的产业化的后面,但是还是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离最终的真正的3G市场的全面的启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昨天从台湾回来,台湾我们去了十个厂商,针对各个厂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里面大陆厂商和台湾的厂商有很大差别。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昨天在发改委的会上,很多专家提到创新问题,总觉得政府强调创新,似乎我们的创新做得很不错。但是去了台湾,大陆的创新,在技术的创新并不缺乏,我们有大量的技术创新,每年各个申报非常多,但是我们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形成产业,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那么台湾的企业,实际上台湾从技术的创新来讲,和我们是有差异的,但是它在产业化的问题上,在产品的工艺和产业化非常强,这个强很重要的一条是产业化要都投入。

  台湾产业

化工作中,有一系列的规划,从各个机构来讲有相应的规划,会主动的去实施,在这个产品后端的时候,整个产业规模建立起来,所以我们走了几家在全球排前五名的企业,他就是依靠一个良好的,认准这个产业的发展,比如说8寸到12寸,它这个做LED的厂商,现在每一代的升级投资,他们能够很快,聚集到几十年,所以使台湾的企业在短短的不到十年,都成为这个行业的前五名。我们现在在这个方面,国内现在市面上LED是亏损的,原因我们缺乏实际性的发展规划。第二次后续持续滚动。所以看他们的这些成功的经验,TDSCDMA这些年在各方的支持下,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后期越是商用的前期,它对资金的需求是越来越大的,各企业都在后续的产业化建设,融资的解决方面进一步的做功课。实际上产品本身的问题,我们现在都没有研究,因为技术上突破以后,产品的成功性,也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多一点时间,多测几次,多发一些问题,但是未来面对3G的市场,这种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实现,这个是现在我们各企业,都在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也相信在业界各方的鼎立支持下,投资商也慢慢看好3G。所以这一步也会是一个考评,也会顺利地走下去,所以我们也很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因为舆论的推动,实际上对于业界的一些决策,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我昨天看了一些TD的一些资料。我问一下,今天需要的资金,哪类企业更需要资金?

  杨骅:第一个问题,今年我们的重点,一个是虽然前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工作没有做到一定程度。现在实际上我们也不太愿意来讲这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我们很重视,因为网络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评价,所以说得多了也不好,少了也不好。我觉得所以这是我们的重点,终端的问题会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这个以后终端才能够真正使用。

  第二个工作,就是在产业链的建设。这个建设当中主要包括三个问题,第一个现在在整个产业链条的角度来说,里面还有很多,比如说你们看到的测试,整个产业链里面,需要大量的各种类似的测试仪表,比如说终端一致性测试,现在我们终端一致性是靠厂商搭上测试台挨个的测试。终端厂商需要和各厂商协调,所以从产业链角度,我们还有相关的

增值业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工作。

  第二个产业链上来讲,产品大家看到了一些,从满足市场需求还不够多样。比如说系统,系统组成起来,必须有各种一系列的,这块我们做更丰富的产生,就是用同一个,支持很多模块,满足特殊的区域。再比如说增强型的产品开发,因为我们去年十月份已经推出了一些产品,预计今年三、四月份推出。

  第三个方面就是我刚才讲到的,产品能够开发出来,能不能够每一个月按照生产要求出一千万台也好,五百万台也好,这是能力,我们在设备终端也好等等,都有一些产业的建设,第一步满足我们的通过的试验,基本上还是可以的,或者说再大一点。但是未来全国能够不能够,这个是我们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和开始建设的,还有一个资金规模问题,在系统厂商和终端厂商都存在,这个订货量的量是非常大。

  比如说建一个全国网,可能一期就要基站两部分需要厂商考虑,一部分是要扩大。

  第二部分是流转资金,我预购上万台的基站,上千万的终端,这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这块是我们第三个需要决策的。

  第三方面就是与市场推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的市场推动,使它很快能够成为未来3G市场上,真正的产品集成。第二个是国际市场,现在陆陆续续地来做,我们认为TDSCDMA,最终不仅仅是在中国,而是在全球的。

  第四方面就是未来技术的引进,因为现在的发展就是一个技术,你要是哪一天停滞就很快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3G虽然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国际上3G的长期引进的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是我们的重点,我们通过去年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成功的把TDSCDMA两个PB写进了PB,其中三个是基于FB,一个是中国提出的,所以未来的许多技术方案这一块,我们在3G已经确立了战略地位,我们要通过后续工作保持住,这四个方面。

  记者:以前我好像看过一些资料,讲过3G标准的问题,其中TDSCDMA专利,爱立信等等他们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假设我们最后用这个标准的话,我们是否也得向他们支付。

  (关于TD专利问题)

  记者:需要多长的时间?

  杨骅:我现在估计是这样的,从系统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系统设备的水平,已经可以满足现有的要求,第二个从终端产品来说还需要一段时间,是三个月还是五个月说不清楚,但是我觉得是需要的。这个基于我们后面的规模网络试验的建设速度,试验的周期,这个因为这个是非常大的规模的试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异常操作都会出现,就会不断提出一些革新。

  杨骅:TD大家都是利用率很高,但是我们为了更好的,更高效发挥频谱的优势,统一组网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样的话频谱的资源又有大幅度提升。

  记者:我们看到了很多支持TD的商业终端,我想问一下,今年支持TD的总数和去年的成长趋势是多少?

  杨骅:百分之百,因为这里面有两种含义,一个是准备上,去年的时候我们积极基于一种基本的,我首先要实现通讯的能力,这是跟去年的区别,一家基本一个款式,通讯能力都是一种。那么今年开始一个是在手机的种类上是多样化的,可以看到有高端的,有低端的。去年我们绝大部分,只要保证它正常的话音通可以走出去就可以了,但是今年是从高到低,波浪化的趋势。

  记者:您指终端是智能的?

  杨骅:智能的,双模的。第二个从业务支持,过去我们不太关注业务,因为业务是在通讯平台稳定的基础上,可视电话,电视手机这些业务。

  记者:现在一共有多少家?终端的。

  杨骅:厂家现在是20家左右,我们有少量还在幕后,什么意思呢?这些厂家国际上很有名,这么早就打出TD终端,会影响企业形象,但是产品已经做了,只要明天这个市场启动,突破量大的不一定是在前面的厂家。

  记者:您说的20家包括这些吗?

  杨骅:不一定。

  记者:TD标准在国际市场有没有突破?

  杨骅:我觉得通过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我觉得现在TDSCDMA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我觉得主要是两点,第一个是外界对TDSCDMA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在去年以前我们原来是按照有关领导的要求,少说多做,不要去炒作,做到去年的时候我们发布不对头了,我们去开3G的国际会议,我们谈到TD的时候,老外很茫然,不知道说什么东西,我们讲讲想起来哪年标准有这个东西,但是不知道这个产业化进展到什么程度,所以现在国际上都已经知道了,产业链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在做,现在已经完成什么什么工作,达到什么什么水平,从运营商制造商到业务提供商以及很多投资者,现在都把关注点放在TD上。所以每次会议,国内的、国际的3G、TDSCDMA的厂家,一定有一个交流。WCDMA大家已经知道是什么水平,所以人们很少关注成熟的东西,都关注新兴的。

  第二个很多国外厂商已经在TD方面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我担心政府支持半天,老外还是跑到我们TD市场,因为他们这方面投入非常大,多年的产业积累,所以他的进展速度非常快。

  第二方面,现在有很多国际的运营商都在跟我们大唐也好,中信也好,华为也好,都在接触,已经有一些意向。我相信在今年,大家一定可以看到其他的海外运营商在海外,中国大陆之外开设试验网,这里面有商业秘密,但是说明的是大家正在关注。现在很多运营商真正关注和研究开展。

  记者:在国际上有没有优势?

  杨骅:非常有优势。

  记者:在国外中国大陆验证之后,短信的业务也是使终端系统,现在TD的话,自我更新的能力?

  杨骅:就是说GSM来中国的时候,产业的承受有一个周期和使用环境,GSM在欧洲完成了试验之后,我们大家可以感觉到,CDMA在国外是成熟了,到了中国头两年也不行,现在好了,所以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持续的优化的能力,我们现在在TDSCDMA整个的技术发展上,有长期的,近期的我们一个是网优。第二个是业务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能力不断提升,我们建设好了以后,也是在不断的提升的过程,使用户能够不断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这是我们长期的规划,从产品上也是这样考虑。

  记者:最后产品的情况。

  杨骅:产业联盟,我们这个产业联盟,我个人认为,我确实认为我们这个产业联盟,是一个非常紧密高效的产业联盟。现在国内产业联盟非常多,你们也接触过,其他的都比较松散,很难形成相互间紧密的合作,我们很紧密,这个紧密是专利问题,专利问题在我们内部有一个非常良好的解决方式。

  第二个企业间的合作在我们联盟内部是非常紧密的。我们现在在每一个系统厂商里面,有不少终端厂商建立的试验室,你可以随便测,按一般的商业规律,你到我这来做商业测试要付我费用,但是联盟内部的商家之间都是免费的。在芯片厂商有终端的试验室,同类厂家我们保持一定的,这样才使我们把过去产业链的串性变成了共性。

  第三个我们共同的技术和标准共同开发,不再是厂商单独开发,比如说终端联盟集体开发,各家派人,在联盟主持工作。从联盟来讲,我们系统联盟企业不像有的论坛,或者说只要举手说我愿意参加,你必须要有拿出实际的产品,让我看到真实的服务,这点作不到的话,所以必须要有真实的投入和很好的产业成果,IPR问题上必须认同我们的联盟,不认同我也不能接受你,所以联盟的发展要求循序渐进,今年我们在四月份理事会的时候,我们接到30几个厂商加入联盟的申请,但是我们只批了四个,我们不希望把联盟做成一个论坛,可能是做成一个紧密,为推动这个产业发展来共同作出努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