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新浪科技评论空间专题 > 正文

中国电信业杂志主编郭小红:平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01:21 中国电信业

  平衡(balance)这一原本是“机械动力学”里的特专业的术语,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以其意味深长的“和谐统一”之大意之引申意,充满了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

  大到关乎国计民生的国际政治经济的,有国际贸易的平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经济的平衡、数字鸿沟的平衡、生态的平衡等等。

  中小到牵之人民生活的运动健康的,有心理的平衡、营养的平衡、肌肤的PH值的平衡、瑜伽的身心的平衡等等。

  还有,责任与义务,选择与放弃、梦想与现实、欲望与克制、自我与整体、赚钱与休闲、享乐与勤勉、爱与被爱……有许许多多两者、三者甚至若干者“之间”的关系或者矛盾都需要平衡。

  平衡,很容易让我们想起中国二元哲学里的阴阳太极图。但许多时候“平衡”绝不仅仅意味着走中庸路线、平分秋色。比如在“平衡”网络的开放性与安全性上就不能“非白即黑”而应是“兼容并蓄”、“扬长避短”。从上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目前已经连接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进入了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开放性是信息网络的根本特性之一,也是其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系统遭受入侵和攻击越来越多,网络与信息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由于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攻击者采用的攻击手法也越来越高明,越来越隐蔽,使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面对开放与安全这对矛盾,业界一直在探讨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而且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被确定为“让全球网络更安全”,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业界对信息网络开放与安全给予的高度重视。在寻求二者的“平衡”上,专家们的观点就很鲜明:开放性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放弃开放就意味着放弃发展,必须在发展的前提下谈安全,不能因为安全而放弃发展。如果将信息网络发展比喻为参天大树的话,开放可谓树的干,而安全则是树的枝。信息网络发展的未来能否勾勒得精彩,首先需要布局把握好主干,同时描绘好分枝繁叶,这样信息网络发展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忽视任何一点或是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信息网络的健康发展,导致“营养不良”或是“本末倒置”。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安全保障的各个状态总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变化过程中,想要达到 “电信级”可靠安全的指标,难度很大,需要依靠信息通信业内各方面共同努力,需要产业各个环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合作的精神,积极投入到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去,保障互联网的安全可靠、和谐有序运行(见本期5.17世界电信日专题)。比如在网间结算问题上,必须综合考虑历史、国情、技术、市场等因素,以

科学发展观制订网间结算标准,要做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平衡:平衡不同网络下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平衡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 、平衡市场格局关系、平衡有效竞争关系、平衡国际国内业务关系、平衡普遍服务关系等等。

  对于一个成熟的产业或卓越的企业来说,他们不会受“平衡”二分法的限制,而是用“兼容并蓄”的方法让自己跳出这种困境,使他们能够同时拥抱若干层面的两个极端。比如他们不在短期与长期之间寻求平衡,追求的是短期与长期都优异的表现;他们不光是在理想主义和获利能力之间追求平衡,还追求高度的理想主义和高度的利润;他们不光是在保持严谨形状与刺激勇猛的变革和行动之间寻找平衡,而是两方面都做得淋漓尽致。他们做到了之间、之多间的“完美结合”:利润之外的目标与务实地追求利润、相对固定的核心价值与勇猛的变革和行动、胆大包天的目标与渐进式的演变和进步、为长期投资与要求短期业绩,达观、高瞻远瞩、面向未来与优异地执行实际日常营运,根据核心理念安排的组织与拥有适应环境的组织。他们用高度的智慧把“平衡”做到了极致。

  《平衡的智慧》一书曾经很是风靡,受到了业内诸多人士的肯定,作者Intel最年轻的副总裁帕特、基辛格在合理分配时间、恪守生活准则以及安排人生优先次序方面堪称“平衡”的典范。然而,“平衡”总是相对的,“不平衡”才是永恒的。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我们都在不懈地不停地寻求着平衡。是啊,人类平衡了才会和睦,社会平衡了才会和谐,世界平衡了才会和平。事实上,生存生活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领袖领导的艺术就是平衡的艺术。甚至有位管理大师曾调侃到“管理玩的就是平衡”。

  我们也许可以这么理解:懂得平衡之道越多,我们迈向成熟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而我们拥有的快乐也会越多。

  新浪科技注:本文是2006年5月号《中国电信业》杂志“主编有话说”栏目稿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