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融合外衣掩不住利益争夺 IPTV期待破冰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9日 15:04 《IT经理世界》杂志

  数据、语音和视频的融合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将是更加复杂和具体的设备、服务和应用的融合,以及意义更加深远的媒体和通信两种产业的融合。

  许扬帆/文

  在今年3月底召开的阿尔卡特亚太区媒体大会上,阿尔卡特亚太区总裁雷诺达(Christ
ian Reinaudo)把融合(Convergence)这个单词作为本次大会的关键词,因为今年,在雷诺达身边,有着太多与这个词语相关的鲜活事实:去年下半年开始,跨服务、跨网络、跨设备的用户体验开始成为大势所趋,电信运营商开始考虑在同一张网上提供跨越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种服务,因此通信行业大融合在所难免。

  一方面,外部的融合趋势使得阿尔卡特获得了包括美国AT&T(现SBC)17亿美元网络改造大单、入选英国BT的21世纪网络计划合作伙伴以及澳大利亚电信公司Telstra全网转型计划等大单,而另外一面,阿尔卡特也正式宣布和朗讯合并,公司内部的融合也将开始。

  在阿尔卡特亚太区首席技术官Vince Pizzica眼中,未来世界将是一个“融合”无处不在的市场,数据、语音和视频的融合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将是更加复杂和具体的设备、服务和应用的融合,以及意义更加深远的媒体和通信两种商业模式的融合。

  但Vince Pizzica也承认,这些融合的蓝图都是基于未来市场“制度成本为零”的理想化设想,雷诺达也强调:“政策管制对融合与转型来说至关重要”。

  融合开始

  阿尔卡特亚太区媒体大会当天,很多外籍媒体对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IPTV公司——百事通(BestTV)CTO黄胜明的演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曾经就职于朗讯的黄胜明说,IPTV作为打破电信和媒体之间隔阂的理想平台,如同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委员会(FCC)的监管专员Kathy·Abernathy评价的那样,“IPTV”应该是“EOIP”——“基于IP的任何事物”。

  作为中国唯一获得IPTV集成运营牌照的SMG出身于广电系统。上海的广电大家族中有“东方有线”这样的传统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也有“有线通”这样的宽带、电信业务品牌,但是上海文广却最终抛却门户之争,选择了与电信合作,由此迈出了跨体系业务融合的新步伐。

  随着宽带技术的进步,电信网的IP直播业务成本正在迅速下降,有线电视网的相对成本优势正在削弱,加上各地有线网络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并没有完成,而各地有线和SMG之间也存着不确定的竞合关系。

  以上原因最终确立了目前最为方便、高效和专业化的商业模式——SMG将内容信号接入覆盖最广的电信宽带网络,通过电信运营商的力量开拓各类视频服务,然后就业务收入进行分成。

  据报道,自2005年11月底上海电信和SMG联合推广IPTV业务以来,用户数快速增长,上海电信原计划今年第一季度发展5500户用户,但实际上发展了1万户。”这极大地鼓励了电信的建网热情,“上海电信正加紧网络改造,2006年年中完成上海全网覆盖工程,全市放号的计划将会提前。”内部人士透露。

  目前,中国电信、网通在全国试点IPTV的城市已经拓展到43个,SMG准备利用其内容资源和牌照的优势,和各地电信运营商合作,大力开拓上海以外地区市场。

  但是,由于SMG提供的内容以及市场定位又与目前各地大力发展的数字电视大同小异,竞争局势变成了SMG联合电信公司和地方广电同室操戈。于是,SMG和电信合作的IPTV先后被泉州广电和浙江广电等地方广电部门封杀,至今也没有重启准许之门的迹象。

  于是就有了海外媒体针对黄胜明演讲的提问:“即使是同一个管理体系下的企业,为何也难于融合?”

  谁的利益

  IPTV业务自在中国诞生以来就充满了争议,广电体系内一直希望将IPTV定义为一个媒体,但现实中的IPTV网络却是拥有宽带网的电信运营商在建设,因为他们把IPTV看作一个点对面的电信业务。

  围绕如何定义IPTV的口舌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围绕着IPTV究竟是应该纳入哪一个体系来管理,如果是电视节目,应该归属广电总局管辖,如果是电信网络,则归属信息产业部管辖。

  另外,争议还涉及到比较敏感的利益话题。各地广电都在积极酝酿互动式的数字电视,而内容资源的匮乏,导致现在的IPTV业务和数字电视提供内容大同小异。因此对于电信而言,IPTV业务是一项全新的增值业务,但是,通过电信宽带网传输电视节目的IPTV,却势必会冲击广电的数字电视甚至现有的有线电视业务,令他们的收入减少。

  2005年1月,梦想打造数字娱乐帝国的盛大CEO陈天桥宣布进军网络电视,而突破口就是IPTV,但是一年之后,广电总局针对盛大这样的新进入者下了一纸禁令,甚至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也都收到了这份函件,广电总局明确指出,凡是未获得许可证而把互联网内容搬上电视机的行为,均在被叫停之列,于是,陈天桥的“IPTV盒子”成了一个新的“被政策抛弃的孩子”。

  “在中国,同一管理系统内的融合是最容易实现的,比如中国市场上的PHS手机和固话早就可以绑定在一起了。”雷诺达说,“电信与媒体的融合是最复杂的,因为分属不同的管制机构,但也不是非常绝对,可以在地区市场范围内率先突破”。雷诺达所说的区域市场除了SMG的上海IPTV项目之外,还有目前运作得风风火火的杭州华数互动电视。

  早在6年前,意识超前的杭州有线网就投入巨资开始了基于IP技术的全程双向改造,之后,杭州有线还和当时的网通控股成立合资公司——杭州网通信息港,利用IP城域网和网通的电信运营牌照开展宽带接入业务。

  2004年3月,杭州有线的杭州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计划启动,杭州有线又成立了华数数字电视公司,以赠送数字机顶盒的方式,挨家挨户将原来的有线电视用户转移至可实现互动功能的数字电视平台(功能已等同于IPTV)。

  目前,杭州华数电视的收入由数字电视加互动电视两部分构成,杭州数字电视用户已有50万户,基本收视费是每月14元/户。选用交互业务数字电视用户的,收费方式是再加35元,目前,后者用户数占杭州数字电视用户的20%,约10万户。

  而华数的模式开创了一种数字电视和IPTV全新的融合方式,很明显,杭州网通信息港的宽带网络为华数视频内容的双向传输起到了坚实的支撑作用。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已可以清楚地看到“华数系”的整个业务曲线,以及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过程。从最开始的宽带接入、专网、语音,一直到数字电视、IPTV甚至节目运营,“华数系”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在中国绝无第二家可以相比的新通信、新媒体混合企业集团,从最底层的网络接入开始,现在已经发展到最上端的节目引进、制作等,成功覆盖了整条价值链,这种链状结构非常有利于未来业务的发展,是英国BSKYB模式在中国的一个翻版。

  也有专家指出,杭州模式即使能够证明数字电视和IPTV可以和谐共存,但是这样和谐共存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这种支持在华数模式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看来,在同一体系内谋求发展是华数模式得以实现的秘诀,也是华数的最核心优势,同样是IPTV,“SMG+浙江电信”的模式就在杭州进行得步履维艰。

  3G问题

  跨体系融合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从宽带竞争时代延续到现在的IPTV,还将在未来影响3G视频业务,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2002年,北广传媒移动电视有限公司试点运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移动电视业务,2002年下半年,SMG旗下的上海

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也开始正式实施移动电视项目。

  手机电视作为移动电视的一种特殊形式,利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手机网络播放电视节目成为最有效和覆盖最广的运营方式,如美国的Sprint、我国的中国移动和

中国联通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

  特别是启动3G牌照之后,高带宽的移动通信网络将成为最经济有效的传播渠道。而这时候,IPTV市场面临的问题也会转移到手机电视运营商的合作上。而目前手机电视运营商在试点之初就不得不面临与各地省级广电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商,有业内人士就向媒体称,建一个好的跨越地域的手机电视网络并不是难事,当前的最主要困难是如何跨越行政分割造成的障碍。

  3G业务开始运营之后,所有涉及到跨区域视频播放的业务有可能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但是集合语音图象功能的视频播放却是3G的最核心应用。

  用新加坡例子也许可以找到一些参考办法。自2001年4月颁发3G频谱使用权以来,新加坡市场的3G覆盖率已经迅速扩展到98%(据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2006年2月报告),而与3G相关的视频业务已经成为第一通、新电信和星和移动三家3G运营商的重要收益之一。

  相当于中国信产部职能的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IDA)承担包括3G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值得一提的是,IDA于2005年6月发布了3G内容及服务的“合作征求机制(CFC)”,帮助所有3G服务开发者挖掘消费者认为有价值的应用和服务。

  CFC 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认可机制,目的是以机制作为摧化剂,促进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应用

开发商三方的共同合作,以开发和测试新的技术和应用,据IDA公关和资信推广司司长黄淑芬介绍,电影、电视制作公司和电信公司在这样的机制下目标是一致的。

  新加坡3G业务的另外一个重要管理者——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DA)则负责对内容制作公司的监管,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的交叉监管,MDA会和IDA以联席会议的方式协调管理,而且,MDA和IDA在新加坡的政府体系内本就属于一体,都直接向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李文献(Lee Boon Yang)负责。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90,0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