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董事长谈TD:融合和互通最关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5:1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李晓艳 海南报道 “很多种标准是不利于创新的。”4月22日,瑞典工业联合会主席、爱立信全球董事长泰斯库(Michael Treschow )在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对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全球不同的标准将越来越少。”
作为本届博鳌论坛理事长的泰斯库表示,电信行业发展速度很快,不可能先制定一个计划再确定怎么去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健康的创新模式,应该是消费者的需求驱动运营商创新,然后运营商再驱动设备商,设备商进而推动终端和电话制造商。 泰斯库认为,随着全球商业和经济一体化,全世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越发趋于一致,电信行业更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因为必须要做到全球在沟通上的互联互通,正是因为这样,全球标准将越来越少,以前全球有很多种标准的现象是不利于创新的。 而针对此前阿尔卡特收购朗讯,以及AT&T收购南方贝尔等通讯业此起彼伏的收购案例,泰斯库表示,并购对电信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而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这是通讯业发展和竞争的结果”。 此前,爱立信也有几次并购行为,比如与SONY终端事业的并购就非常成功,而2005年爱立信收购英国的马可尼公司,则使爱立信在传输领域的力量大大加强。 泰斯库认为,对于并购,最难的是公司文化和理念的融合,所以关键要看双方并购后融合的情况,而爱立信也会根据竞争和市场需求,加强这种行为。 针对华为、中兴这些中国本土通信企业目前面临的国际化发展,泰斯库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不同之处,爱立信130多年的发展中,国际化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和客户建立紧密的关系,聆听客户的需求。 泰斯库对记者表示,爱立信最大的优势就是和客户长期的联系,很多客户都是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保持合作,这是技术之外的原因,永远不能只有好的技术,还要有好的员工,是他们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针对中国即将放开的3G市场,泰斯库表示,爱立信对中国3G市场充满期待,在中国2G市场就很强大的爱立信,目前已经在各方面做好了准备,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或者通过和中国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3G提供服务。 针对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泰斯库表示,非常赞赏中国政府为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而对研发和资金的投入。 泰斯库认为,一项技术是否最好最强要满足三个条件: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消费者认可、技术本身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是一项最好的技术就应该得到推广,但要保证和其他技术之间的连通性和融合,没人能准确预测哪种技术最好,必须要勇于尝试,通过尝试去看哪种技术最好,而各自为政的很多标准是不利于全球技术的发展和沟通的。 泰斯库向记者透露,事实上,爱立信目前在中国已经开始为客户部署下一代网络了,这能够提供比3G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务。“2008年奥运就能提供3G服务的话,这也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了。”泰斯库最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