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志刚/文
近来,关于WAP(无线应用协议)免费模式的论争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
尽管在市场发展撕开最终真相之前,是非暂难定断,但在产业启蒙时期,不同观点的交锋对WAP产业健康发展却显得不误坏处。
然而,不容乐观的是,目前进行的WAP免费模式争论都不小心被狭窄地“企业利益化”了。简单来看,论争各方无非卷裹了中国移动代表的运营商和免费独立WAP网站之间的对立利益——尽管后者也拉上了广大的免费午餐拥趸群体“消费者”助阵,但终究摆脱不了企业利益的隐约外衣。
WAP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实现方式,其他实现方式还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国际通行协议是Wi-Fi)、升级版“小灵通”、“大灵通”等。从趋势来看,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目前,移动互联网最主要的两种方案就是无线局域网和 WAP。美国业内相对推崇前者,他们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将以Wi-Fi系列无线局域网技术为接入方式,以笔记本电脑为终端工具;而对WAP发展前景的态度比较消极,认为WAP只是一种过渡的无线接入方式。
中国则不然。
一方面,市场复杂性和多元性使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不可能达到像美国那么高的笔记本电脑普及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在使用习惯上,会更倾向于隐秘和便捷的方式,而且这种接入方式更主要的诉求在于私人业务,而不是商务用途。
短信在中国的意外火爆就说明了这一点,而这种状况一直让习惯当面交流的欧美人纳闷不已。
从产品特性上来看,笔记本电脑倾向于商务性,可方便随身携带、随时上线的手机则更能满足私人交流用途。
因此,笔者认为,以WAP为主要接入方式的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一个深入渗透的网络,或将超越互联网。这一产业当然不应该成为运营商和免费独立WAP网站之间角逐的“利益市场”,而应该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比如国家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工程的途径无非两个,一个是以教育系统为条线的电脑普及工程;另一个就是电话普及的“村通工程”。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后者。
现在来看,“村通工程”投入不菲,困难不少,进展却不明显。比较而言,移动互联网不失为另一种推进信息化工程、建设信息化社会的方式。
前提是,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该到位。在政府主导下,移动互联网应该成为一个内容供应商、普通消费者、众多WAP网站、运营商、企业行业用户等各个环节可以广泛、自由、公平参与的开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