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通信服务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北京鸿联九五公司杨金明演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16:38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北京鸿联九五公司杨金明演讲
图为: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新业务部总经理杨金明演讲。(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视频:新一代企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沙龙

  2006年4月6日,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新一代企业通信服务高峰论坛”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来自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世界》杂志社、鸿联九五、天下互联等单位的300余名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领袖济济一堂,对我国企业通信
服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新浪网进行了网络直播。

  图为: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新业务部总经理杨金明演讲。(骆磊/摄)

  以下为对话全文:

  主持人:感谢王波副总裁的精彩演讲,我们能够看到中国总机的架构,是非常有使用价值的。现在进行高峰论坛的第三各环节,就是主题沙龙的环节。今天主题沙龙的主题是新一代企业通信服务发展趋势。这个主题的主持人是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项立刚先生。

  主持人:首先有请我们的嘉宾: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天下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向宁、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新业务部总经理杨金明、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嘉骊。

  大家都很关心新一代的企业通信服务,有各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不说产品,想说说各位心目中的通信服务是什么样的。

  胡延平:现在请大家分享我们做的调查报告,从调查中最重大的发现就是企业级互联网市场服务的崛起。在企业的互联网服务,我们的调查把它分为50个领域,但是远远不够,过去想到互联网就是搜索、

电子商务、网络动漫、教育啊,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近两年以来,企业级的互联网市场,尤其是和通信相关的发展非常之快。

  早先像域名的注册、建站的服务、企业邮箱、封面信息、网络黄页之外,近两年来企业级的话音服务、视频级市场、企业级的网络服务市场,发展相当之快。

  这是我们从调查中重大的发现,中间还有很多数据,总体来讲,像中国总机这一类的,不管在资本市场还是产业市场目前都保持了很快的发展速度,随着个人和企业对相关应用规模,市场的成熟、相关的机会都比较成熟了。

  讲一下我们对于企业通信领域的新的研究。在这个领域中,5年、10年以前讲CPI比较多,企业在网络市场中最早就是电话和传真,近几年CPI数据比较多,今年讲到以IP为基础的CPI,就是在企业通信服务市场上,未来的架构是什么样的,从网络的架构来讲是融合的,就是计算机的网络和电信运营商所给企业提供的企业服务,从企业的架构来讲是融合的,从服务的架构来说是开放的,从应用的架构来讲是整合的。建立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络渠道。给客户提供的IP域名的服务最后都是整合在一起的,这是从服务应用的架构。

  企业级的通信市场的崛起,有两重背景,一重是企业和用户,消费者对互联网的应用,就是互联网的背景,另外就是电信的背景,就是电信运营商就是基础业务和

增值业务的演化,尤其是增值业务,从中国总机来看,离电信增值用户近一点,从刚才的介绍,包括像短信的WAP,和互联网有一个很好的结合,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与企业之间的连接,我认为电信和互联网是两个很重要的背景,缺少任何一个背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现实,就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与企业进行连接。

  这个领域今后的发展,从我们的调查进行判断,在电信增值的领域,在业务上有相互的合作,市场上相互的倾销是不可避免的,从目前来看,运营商对于数据增值以及数据+增值,我们一直把数据和增值作为两个相对区分的市场。运营商对于数据+增值的判断,实际上是模糊的。封闭不如开放,运营商应该通过和天下互联合作,来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基础业务和增值业务的服务生态,这个生态大家协作、共赢。

  通过未来的中国总机,基于WAP的时代,VOIP技术的服务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和短信已经结合在一起,电话实名和短信实名,都可以达到对中国企业的访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尽早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不然等到互联网全面起来以后,运营商的增值业务不好做。

  我们对于这个整合的企业通信的未来,对于用户来讲,都是非常好的,我们会达成一个共同合作的生态。

  黄嘉骊:刚才听项总编讲了一些观点,其中提到的是从用户的角度、终端的角度,我把项总编的想法延伸一下。从终端来讲,看一下移动增值业务,不管是彩铃、彩信,所有的增值业务,哪几块业务占得比较高?

  数数看,像短信、彩铃都是比较高的,这种业务第一用户使用的门槛很低,第二它的终端普及率相当高,第三终端的限制比较少。

  我们有的数据是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有3.9个亿,4个亿,中国固定电话用户已经有3.5个亿了,现在固化的普及率是每百人30部的普及率。

  中国的网络营销市场,在短短几年中,目前我们把代理商的收入抛出在外,有40个亿的收入规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络广告的收入,这一块是31个亿,还有一块值得提的是搜索引擎,把代理商的收入抛出在外,也应该有10个亿,从99年的搜索到百度排出竞价排名一直到现在,为什么发展这么快?我们找找原因。

  背后的原因是它提高了沟通的效率,第二它更多解决了中小企业链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多的问题,这样的话,替他们节省了成本,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高峰论坛。

  解决这两个方面,一个是终端,一个是用户,两个方面。以后的企业级通信,要解决的是企业要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沟通的问题,一个是认知的问题,从前一个问题,比如说认知的问题,是达到企业品推的目的,达到用户与企业共同的目的,让用户更容易地找到企业,告诉他们自己的需求,让企业尽快满足这样的需求。

  杨金明:大家下午好。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企业的需求,我们实际在做增值服务,特别是我目前负责的,跟很多企业打交道。现在时下流行的词汇叫做精准营销,现在很多的企业都在追求精准营销。

  准确地说,他和的用户群和消费者进行交流,这是很多企业的实际的需求。中国总机的概念,或者说未来通信企业行业应用的趋势就是面向企业的需求来发展。

  另外一方面,从宏观环境下,从互联网当初几年前的发展来看,就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下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使中国整个互联网的市场环境能够发展到今天,通信领域发展的历史要比互联网发展早得多,更应该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环境下成长。

  张向宁:最近看到新闻,说张朝阳投资了一个石油公司,说互联网人的想法超前,原来没有想搞通信,现在也没有超前到这步。以前互联网是在计算机上面,和大家的生活贴得不是很近。现在互联网会和其他的通信手段进行一个最终的磨合,这个过程我们公司是一个比较早的,从原来做互联网的公司,进入到通信的公司。

  从市场规模来讲,在前几年,互联网处于低潮时期,互联网都是面向个人的,很少有面向企业的,Google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之所以成为这么大的公司,他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从企业来的,Google每一搜索的时候都是在亏损,Google的成功在于对企业的服务。

  这样的成功是不是能够长期延续下去?获得超额的垄断利润的业务呢?我们认为也不见得,当然这个说法有点惊人。实际上经济社会中,如何任何一个公司,它获得了超额的利润,或者是长期维持着垄断的利润出现的话,实际上这种状态是不会长期地持续下去,一定会有新的机制或者新的形式的出现,改变垄断的状态,打破这种超额利润的水平。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通信行业处于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化,有很多的思考和探讨的过程,处在转型的时代。很多人说通信的商业模式难以延续,一定要转型到更综合的、更营销的方面,来实现它的利润。

  但是翻过头来讲,我们来看营销行业和增值行业,一点出现超额垄断利润,它可能会再次发生转移,就是说历史的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许转回到原先的旧的商业模式中去,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是从免费做起的,很多公司做互联网,做免费,最后取得了成功,互联网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收费将会越来越成为它的主旋律。

  也许从免费的互联网做起的产业,最后变成了收费的更有效的机制,成为它真正的发展阶段。我说的这些,总的含义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让我们把互联网的一些理念推向了通信的领域,从市场上来说拓展了很多倍。

  手机的用户有4个亿,互联网用户有1个亿,通信的用户数量有7个亿,服务的空间有很大,从形式来讲,我们做定论还太早,到底是什么样的模式或者服务的形式赚到更多的钱,或者是更适合市场的发展的,还有待于时间的演化和考验。

  主持人:我想再提一个问题,我希望各位嘉宾用最简练的语言回答,你们认为服务业的瓶颈是什么?

  胡延平:最大的障碍在于整合的服务。

  张向宁:我觉得是教育的成本。

  黄嘉骊:更多的是怎么样互连互通。

  杨金明:所谓的瓶颈,瓶颈都在瓶子的最上端,这是我对瓶颈的理解,在政策的最上端,往往就是瓶颈。

  主持人:谢谢四位嘉宾。我们第三主题的活动就到此。第四主题的主持人是沈莉小姐。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