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正文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CTO徐智群:创新有多种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17:33 计算机世界

  创新有几种模式?不同模式在技术、企业、商业,乃至国家层面的各自作用如何衡量?随着国家提倡“自主创新”、“为国贡献”,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再一次处于关注焦点。

  创新应是“三分天下”

  - 本报记者 雍忠玮

  一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不仅是制定了长期指导中国发展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明确了“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新的发展途径。而在确定了企业为创新主体之后,因为企业性质的多样,进而引发了关于“创新”范畴及内涵的大探讨。

  创新有几种模式?不同模式在技术、企业、商业,乃至国家层面的各自作用如何衡量?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乃至合资企业,如何理解“创新”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贡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贝尔

阿尔卡特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徐智群先生。

  理解创新

  1月9日至11日,徐智群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了全国科技大会。客观地说,身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CTO(首席技术官),徐智群参加全国科技大会,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自主创新”能力和作用的认可。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一方面是中外合资的企业,另一方面也是扎根中国本土、国资委直属的167家企业之一。因为亲身参加了科学大会,同时又在技术创新领域做了多年的工作,所以对于创新有一些个人的见解。”徐智群表示,现在社会上每每谈及“自主创新”,总会有“样样都要自己做”的倾向,对此,无论是他个人,还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都并不认同。

  “不能将‘自主创新’理解为什么技术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因为这种态度,既不现实也是不科学,更不利于国家和企业技术的整体进步,反而容易造成技术封闭。”他说。

  徐智群认为,创新至少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而原始创新只是诸多创新中的一种可能,而且鉴于难度大、商业化和见效慢,使得原始创新并不见得要比其他两种创新方式更具优越性。

  目前,市场所理解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一个合资企业,而徐智群则表示,远在未合资前的上海贝尔,创新就已经开始,而对于国家的贡献,一直没有减弱。

  1984年,上海贝尔公司成立,“那时上海贝尔还主要以引进、消化、吸收技术为主,技术线路相对也较为单一。当时邮电部给我们一个指导,提出了‘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想法。上海贝尔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清楚,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甚至派遣大量技术人员到比利时学习技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帮助国家在一些国外封锁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他说。

  由于从上海贝尔建立伊始就加入了公司,从普通软件工程师开始一路走到目前CTO的职位上,对于上海贝尔技术上的发展与突破,可谓明察秋毫,徐智群说,他更是上海贝尔技术创新上的“见证人”。

  1985年底,上海贝尔电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始生产S1240数字程控交换机。由于在七号信令技术领域,国外电信公司已形成垄断局面,上海贝尔通过

自主研发,将14位编码升级到24位编码,由此保证了中国电信运营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了从14位编码向24位编码的迁移转变。

  “当时西方的电信公司还派人来调查我们,最后发现确实是我们自己做的,它们也就说不出什么话来了。引入、吸收之后的创新,不仅使技术留在了上海贝尔,也转变成了国家规范和标准,华为、中兴现在都在用这个标准。”徐智群说。

  “落地”衡量创新

  徐智群认为,现在凡涉及创新,往往业内、业外人士容易无意间、甚至有意识强调‘所有制成分’,认为只有国资企业、国内民营企业的创新,才能够算得上自主创新,这其实是个误导。

  “所有制并非衡量‘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关注‘自主创新’,应当将视角落在技术本身,落在技术是否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国内市场、有利于国家发展和国家利益。”他说。

  2002年5月,上海贝尔和阿尔卡特合资,成立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独特的资本模式,使得新公司一直以来成为通信业、技术界、实业家,乃至金融分析界关注的焦点。“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外国人说了算,还是中国人说了算?”这个敏感话题,一直以来似乎都难以有个成功的回答方式,而随着国家提倡“自主创新”、“为国贡献”时,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再一次处于关注焦点。

  在和阿尔卡特合资以前,上海贝尔就属于中央工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由国资委主管),而合资以后,中方和阿尔卡特分别持有所有股份的50%和“50%加1股”(总股份为100%加1股),这个著名的“黄金一股”模式使得阿尔卡特能够将合资公司营业收入计入其欧洲上市的集团财报,而同时经过谈判的结果,也使得上海贝尔拥有了阿尔卡特亚太研发中心。

  “从技术上看,我们获得了两个有利点,一是阿尔卡特的全球技术库对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开放,我们能够利用全世界最完整、庞大和先进的技术库,同时通过谈判还确定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所开发的所有专利,归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所有,而并非阿尔卡特所有。”作为合并谈判过程中四个谈判小组中技术小组的负责人,徐智群在谈判中争取的这一筹码,其作用在随后不久即体现出来。

  2004年9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利用阿尔卡特全球平台资源研发的ISAM 7302全业务接入平台,获得了当年阿尔卡特集团惟一的集团项目年度大奖,而该产品因为由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开发,所以专利权并不属于阿尔卡特,而是属于合资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

  “这一点极为关键。”徐智群说,“国外电信设备及方案提供公司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即使能够研发出产品来,相关的技术专利和产品专利,都属于这些公司的总部,中国境内公司并不拥有技术专利;即使是阿尔卡特公司,除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其他国家的独资和合资子公司,也并不拥有专利权,同样是属于阿尔卡特总部。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贝尔是给国家做了贡献的。”

  他表示,在谈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合资公司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地通过股份占有量区分,“认为合资公司的‘创新’,就‘不自主’的观点,显然有些狭隘,更应当注重的是,一个技术、一个专利,‘落地’时落在了何处,是国内还是国外,而这才是区分一个公司是否对国家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做出贡献的重点所在。”徐智群说。

  链接:CTO的“企业创新三前提”

  作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CTO,徐智群认为,企业要获得“自主创新”的能力,应当在三个方面有所“储备”。

  一、优秀的研发队伍。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础,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是必要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拥有超过2000人的研发队伍,这是确保锁定和引领前瞻性、原创性研发的重要依托。

  二、充足的研发经费和先进的研发设施。这是实现自主创新的保障所在,一个缺钱、缺设备的研发团队,要拿出一个世界领先、可市场化的产品和方案来,几乎不太可能,所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每年销售额的8%~10%作为下一年的研发投入,并根据相应需要,建立专属的研发中心。

  三、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双线并行。产品要符合市场需要,才能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规则,也是指导研发的首选要素。技术驱动是应当能够发现有利于客户需要的新技术、新实现,能够在快速的技术发展中保持更新速度和更新质量。

  “所有制不是考察一个企业是否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3月29日,“2006创新技术年会”召开的前一天,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高级执行副总裁、CTO徐智群在“计算机世界网”网络直播过程中如是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