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厅如旧社会当铺 电信没有315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10:19 通信产业报 | ||||||||||
张九陆 2006年的“3·15”,在很多运营商那里,没有留下丝毫痕迹就过去了。 当天,笔者观察了北京市的多个运营商营业厅,得出了上述结论。其中,在海淀一家营业厅内的经历就是这一天的最好写照:一进营业厅大门就感觉到很压抑:高高的柜台、严
就在此前,一位运营商人士信誓旦旦地向笔者表示:“今年‘3·15’不会成为我们的‘道歉日’,反而会成为树立我们品牌形象的日子。”然而,当时笔者四处仔细观察,没有看到任何能证明这个日子与众不同的东西——就在自己的服务窗口,运营商淡化了“3·15”的概念,并不想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东张西望间,看到楼梯上有一行字:“用户缴费请上二楼。”一楼已有柜台,为何还要上二楼?笔者决定上去看看。 上到楼上,忽然豁然开朗:宽敞的空间、低矮的柜台、微笑的面孔、舒适的座椅……还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各种业务合同的填写范本。这样的感觉固然可喜,只是让人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营业厅内,却有两种服务方式同时存在? 当笔者拿出相机,打算拍几张照片时,又遇到了麻烦,保安走过来,态度和蔼同时又不容置疑:“任何东西都不允许拍照,哪怕你是记者也不行!” 通融无果,笔者只好走出营业厅,谁知却又被迫完成了一次不甚情愿的消费——给院里看自行车的老大娘两毛钱作为停车费,尽管她没有任何资格证明。 离开营业厅之后,笔者忽然意识到,也许这就是当前电信服务的现状写照:面带微笑,却又对消费者重重防范;以客户为中心,却又对营业大厅外的不良消费体验视而不见;革新服务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容忍了旧方式的继续存在。 如果运营商不再“躲进小楼成一统”,从基层开始,切实做些“3·15”消费者满意活动,而不是仅由高层出面发出几个承诺;同时从最小处着眼,让自身行为有更大透明度,完善全程的用户体验,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是否能够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