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短信欺诈还需齐心合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 09:49 eNet硅谷动力 | ||||||||||
作者:王利兴 【eNet硅谷动力特稿】4月4日东方早报报道说,一伙专门以“老同学”、“老朋友”之名,通过电话和短信“叙旧”获取他人信任后骗取钱财的诈骗犯罪团伙成员落入法网。不禁让人感叹,短信诈骗花样实在是层出不穷!
尽管短信诈骗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切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手机实名制的实行。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关于短信诈骗的消息还是屡屡见报! 信产部干得多 其他方做得少 在05年中期,信息产业部就开始酝酿实行手机实名制,以防止短信欺诈。尽管此举充满争议,但在最后仍获得通过。 05年9月左右,信产部为整治短信陷阱,开始酝酿国内首部短信法规,以防止短信欺诈行为的“屡禁不止”。 06年2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畅通网络 诚信服务”系列活动之规范电信企业资费行为专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网通、铁通、卫通六大基础运营商和相关SP,要求相关运营商和SP加强对电信资费的整治,以杜绝价格歧视、价格欺诈、多收费、乱收费等消费者投诉集中的电信资费矛盾。 3月16日北京晨报消息说,信产部在前一日表示,目前他们正在组织调查处理,公布了近期投诉最多的六大短信欺诈行为,并提出预防措施。 如此等等,信息产业部在短信欺诈问题上,所做的工作不可谓不多! 可反观移动运营商,他们似乎显得有些不够。在今年临近3.15之际,各移动运营商也纷纷进行“脱口秀”,以美化自身形象。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移动运营商中的部分“先进代表”。如广东东莞移动自2005年10下旬以来,勒令20家SP整改,50万垃圾短信被举,将收集到的违法类信息转交公安机关进行司法方面的处理,并配合公安机关对涉及发送违法类信息的号码停机。 从公安机关来看,他们并没有下大力气来对短信欺诈问题进行研究,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到犯罪分子漏了马脚才有所行动。 广大用户也是如此,总是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步入“陷阱”。而银行的实名也是有名无实,为短信欺诈埋下了“祸根”! 齐心合力才是防治之道 无论信产部做多少工作,但永远不可能直接为用户服务。其措施能否有效的根本在于,直接面向用户的移动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如公安)能否下定决心配合信产部工作,齐心协力抓好这项工作。 对于信息产业部的各类通知、文件,运营商似乎是应付得多,实行得少。而广大运营商“有令不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利益。SP服务在现时对运营商来说还是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如果要规范这些SP的服务,就会影响自有业务的开展。而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形成良性发展的环境,如果走在前面进行整顿,在没有配套措施以前,先行者就必然伤及自身利益。 因此,要真正解决短信欺诈问题,必须各方一起做好几项工作。 首先是在意识上重视。这是已经做的比较好的,但在2006年开始,短信欺诈仍有抬头之势。因此,还不能有丝毫松懈。因此,无论是信产部还是运营商,都必须要下定决心,这是合作成功的前提。而对用户来说,必须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各类短信内容,在心理上要有所准备。 然后是必须严格落实所出台的各类政策。要让所发文件、所采取的措施能够落到实处是最为关键的。对于一些“有令不行”的代理运营商必须坚决予以处分。 第三是最好相关的配套工作。规范完整之后,在短时期内,运营商利益必然受到损害。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使各类措施能够顺畅执行。也就是说,对于信产部的措施,运营商要能够明白“苦心”;而信产部也需要能够体贴运营商的难处。 第四是从技术层面开展工作。现有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用户不受欺骗,但仍然有些漏洞,如通过外地端口接入的SP的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只有各方齐心合力,短信欺诈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节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