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中国电信赵慧玲:控制和融合是NGN的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17:55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中国电信赵慧玲:控制和融合是NGN的主旋律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3月28-30日,“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新浪科技在现场对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进行了专访。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在北京进行到第三天了。今天新浪科技在论坛现场邀请了一位重要的嘉宾,就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赵慧玲女士。

  赵慧玲:大家好!我是中国通信标准协会网络与交换技术工作委员会主席,一直从事网络标准的研究工作.

  主持人:赵院长既是中国电信网络交换研究方面的专家,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在NGN相关领域的一个权威的负责人。所以,我现在先请问一下中国电信现在在NGN方面的一些研发的进展情况。

  赵慧玲:NGN的话题比较广泛,包括的内容太多了。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一直是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国际NGN标准化的工作。同时,我们更加关注国际主流运营商在网络转型和网络发展中的所采取的一系列的网络演进所作的努力和他们的实践。因为现在国外主流运营商实际上都在进行网络转型和演进,网络演进最主要的目标是提升网络能力,满足市场用户的需求并引导用户消费。我们一直把网络转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开展各方面的工作.我们早在2001年就开始进行基于软交换的实验,包括技术实验、业务实验和现场实验等.软交换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软交换的应用是固网转型的标志,电话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过程中,软交换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软交换技术已经成为运营商实现网络演进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软交换已经在电话网的长途和汇接层面开始引入。在实施中应注意不同厂家业务平台的互通问题。软交换的引入使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转型为基于分组的网络,关键点在于其业务的提供是有序的,是可控制和可管理的,不同于一般的基于IP的业务。而且在其业务的种类上增加了基于IP的增值业务,使传统话音业务又有了新生。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这个技术在网上都使用了。

  第二,我们还做了有关固网智能化的工作,这也是在传统的网络上增加了很多一些智能管理功能、统一用户数据库的功能,使得我们的国有资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延续它的使用,我们叫“老树开新花”,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我们研发工作也在做这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包括技术规范和方案、实验方案等,现在网上也在应用。 固网智能化能够有效的解决增值业务的甄别与触发,实现用户数据的集中管理、用户号码的可携带、提供基于用户属性触发业务的能力,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从而屏蔽交换机功能的差异性、增强业务提供能力,加快业务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市场

竞争力,充分发挥现有固定网络的潜能与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网络的经济效益。

  中国电信在现有固定电话网中引入综合智能用户属性寄存器(SHLR)(Smart HLR)是提升中国电信固网智能化能力的重要解决方案,主要目的是有效解决全网增值业务的甄别与触发,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充分发挥现有固定网络的潜能与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网络的经济效益。

  因为NGN是在IP层面上承载的,所以我们也在打造基于MPLS的核心网、积极进行城域网优化,使传输平台有更好的服务能力,也有一些更好的管理的能力,使得各种业务在承载平台上可以得以保证服务质量。

  主持人:这两天大家都在狂谈移 动和固网的融合,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赵慧玲:由于基于IP的网络和业务技术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挑战,电信运营商正在积极寻求能够驾驭IP网络的解决方案。NGN的体系架构经过千锤百炼试图打造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使得运营商能够控制和管理基于IP的网络并具有业务管理的能力。并让网络的体系具备融合的能力,在业务层面具有灵活扩展和组合的能力,在用户接入层面能够进行接入控制、标识和管理。这样一种体系架构是NGN的内涵所在。人们开始寄希望于IMS能够给予这个承诺,并大胆开始了这种尝试。IMS使移 动和固定的融合成为可能,使基于IP的业务控制和管理成为可能,NASS和RACE使接入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移 动和固网融合涉及层面非常多,我们也是在一直研究。因为融合可以分很多的层面,包括业务,支撑系统,网络和终端.从网络层面看现在我们密切关注有关IMS的发展,我认为IMS主要还是在数据业务的领域是有它的长处和优势,提供语音不是它的长处。IMS是基于IP数据领域的控制架构,IMS这套架构希望做到可控、可管理,是网络长期的发展目标。而且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不错的。这次NGN会议我的发言主题叫“融合和控制是NGN的主旋律”,因为IMS可以完成一些固网和移 动的融合,但目前来讲,在固网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应用于固网的设备成熟性方面还会有一段时间,我们也在密切研究和关注这方面的工作。融合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还要看代价有多大?我觉得现在目前来讲,运营商特别关注的是业务层面和支撑系统层面具有融合的能力,能够把固定业务和移 动业务进行捆绑,或者经过组合和融合产生一些新的业务,例如把呈现、定位和语音相互结合的新业务,而不是像我们传统单一的业务。所以,我觉得业务的捆绑和融合会更重要。在网络层面上是否需要融合,除了技术因素外,运营商还要看管理成本和投资成本是否合适。

  融合是大的趋势,但是运营商不会脱离自己原来的网络现状去考虑,还有一个演进、经济成本核算、管理成本的核算综合考虑决定。但是从目标远景来看,融合的趋势是肯定的 。

  CCSA在网络领域我们觉得特别自豪的是从99年开始就启动整个基于下一代网交换的标准化的工作,而且我们第一个比较全面的推出了整体的下一代交换体系的标准。科技司给我们下达了基于软交换的59个标准,我们基本上全部完成了。整个体系架构、网络总体要求、设备的规范、测试规范等,在世界上是没有过的.而且我们联合制造商、运营商、科研机构 一起工作,为运营商的实验和设备制造商的研制设备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以前设备领先标准,现在是标准领先设备,基于软交换的标准是先做了标准以后,在统一标准基础上,我们才做的设备,依据这个标准国产的设备制造商把设备卖到了海内外.这是我们第一步做的工作。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开展融合的研究,这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就是统一数据库,因为现在数据库都是分散的,你怎么融合,话音是话音的、

小灵通是小灵通的,将来移 动是移 动的,在我们技术工作委员会我们启动了一个数据库融合架构的研究,这是与融合相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目前IMS体系标准比较复杂,国际上的IMS标准是一个特别大的全集,非常的完备,及其复杂,进入市场门槛就会很高,我们觉得应该把使用的关键部分,适当做一些简化,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工作,我们认为这个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下一代网整体,包括控制、融合都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今天我们新浪科技发了原创文章,大概是综述这几天大家发言有两点,一是中国在NGN的标准上不落后了,现在遥遥领先。第二,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上也是属于领先,中兴和华为都发表的相关数据。您怎么看?华为说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

  赵慧玲:我们国产厂家在软交换这个领域当中,在国际市场上确实是让人感觉到我们中国的力量,这一点让我们很自豪。尤其在标准领域方面,因为现在目前整个NGN的架构当中有关基于软交换标准都是由包括中国电信、

信息产业部研究院、华为、中兴等联合制定的,现在的一些标准草案的编辑者也是由中国人来担当的。中国人在国际标准舞台上,肯定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无论从地位上、还是贡献上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在NGN软交换领域方面提升了我们国家的学术地位。我们在软交换方面的经验和实践体现在在国际标准方面是一个引领的地位。

  主持人:您预计一下,像西方的电信巨头看到NGN市场迅速放大,他们会不会来抢市场?

  赵慧玲:NGN领域还是比较宽泛的,在国内软交换市场上,国内厂家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在其他领域来看,运营商总是会优先选用质量好可靠性高标准化强价格合理的设备。总之,NGN的发展应该结合中国的市场和网络特点来考虑,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

  如果用IMS马上替代所有固定话音业务,我觉得现在不妥,IMS有基于数据多媒体的优势,在数据业务、多媒体方面最有长处。

  主持人:今天赵院长作客我们NGN高峰论坛,有关问题的解读非常的精彩。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嘉宾访谈就要结束了。

  赵慧玲:大家好!很希望大家关注我们国家整个NGN发展的动向和标准化的动态,我们愿意为国家和国际的NGN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主持人:本次嘉宾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