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标准化:NGN走向商用的助推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6:02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长远性、目标性是NGN最为鲜明的特征。NGN更多地强调的是一种远景规划,因此必须采用演进的策略来实现终极目标。在NGN逐步演进的过程中,标准制订工作无论对于技术的发展、产品的制造,还是运营商最为关注的产业化,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NGN的国际标准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和建设性成果,并在加快制订后续标准。NGN在标准领域取得的进展,无疑将大大加快NGN的商用步伐和产业化进程。正因为如此,于昨天开幕的“2006NGN全球高峰论坛”,也将当日的论坛主题定为“全球NGN技术与标准发展最新进展”。

  中国积极参与NGN标准制订

  软交换成为NGN先行者

  面向未来、承担转型重任的NGN,要提供的是一种完备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让所有用户看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贴近用户需求、不同于简单的话音服务的数据应用,如视频电话、在线游戏、电视点播、一号通等等。这就决定了NGN标准制订工作在分阶段、分步骤进行的同时,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了网络的所有组成部分。从横向看包括用户终端功能、接入网、核心网,从纵向看包括传送层面和业务层面。因此,全球有很多标准化组织都在各有侧重地对NGN进行研究。正如通信标准研究所刘多所长所说,从总体上来看,NGN的标准制订工作仍处于一个研究过程之中,对于Release3的研究将持续到2009年。分阶段进行的NGN标准制订,一方面契合了NGN的演进策略,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企业提高设备成熟度和运营技术水平的“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的制订工作,得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充分认可,而且在软交换领域推出了相对成熟和稳定的标准与产品。

  中国在国际NGN标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上,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通信标准处戴晓慧处长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下一代网络标准体系”、参与NGN国际标准工作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在NGN标准化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70多篇文稿、80.7%接纳率、两个副主席——这些富有吸引力的数字有着毋庸置疑的说服力;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北京西门子通信等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作为NGN产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积极投身其中。华为、中兴也分别在“全球NGN技术标准与技术发展最新进展”报告上,介绍了各自在NGN国际标准化中进行的工作。其中,华为2005年共向ITU-TNGNForumGroup提交文稿63篇,约占FGNGN总文稿数的10%;中兴2005年则向多个重点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609篇,涉及ITU-T、ITU-R、3GPP、3GPP2、IEEE802.16以及OMA等组织。

  NGN的标准化进程,要求设备制造商及时跟进,提供成熟的商用产品,而软交换的应用则标志着固网转型的开始。目前,软交换技术系列行业标准已完成,是国内第一个全面覆盖软交换领域重点技术的标准体系,结合国内网络实际情况以及国内电信设备制造商的研发经验而综合制订。由于相关的标准和产品相对较为成熟与稳定,软交换已经在电信级的网络中得到了应用,因此成为NGN阵营的先行者。目前,设备制造商普遍能够提供符合软交换标准的产品,NGN在中国的应用和实施目前也主要体现在软交换层面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均在长途层面引入了软交换;在本地层面,尽管软交换还没有形成很大规模,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也确立了利用软交换替换汇接局可以作为网络智能化的一种实现方案,中国电信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采用了该策略。

  持续跟进NGN后续标准研究

  有计划推进网络融合

  NGN是网络融合、业务融合实现的载体。相应地,处于研究过程当中的NGN标准化,其后续工作也对于网络融合的内容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目前,ITU-TFGNGN已经完成了Release1的大部分文件。应该说,NGN的Release1的内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NGN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刘多指出,ITU-T关于NGN标准的后续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NGNRelease1相关文件的细化、完善和补充;其二是NGN的信令需求和协议;其三是NGNRelease2、Release3的业务需求和业务能力;其四是固定移动融合(FMC)。FMC是目前全球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2006年,几个研究组将共同召开会议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包括具体的需求、能力、相关的业务实例等。中国通信标准化组织(CCSA)作为国内通信技术标准研究工作的组织机构,根据国际标准的研究进度和情况,也将IMS业务需求、IMS子系统的研究以及IPTV标准的研究作为今年预研课题的重要部分。

  NGN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平台,传输电视信号、视频信号、流媒体信号等语音和数据信息。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进行网络融合。业界认为,从技术上分析,基于IMS的固网与移动网融合是可行的。尽管3GPP引入IMS的初衷是为了丰富移动网络的业务,并没有考虑到网络融合的各种需求,但是,由于IMS采用了SIP协议,而SIP协议本身就是端到端的应用协议,与接入方式无关,这就为IMS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接入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全球规模化应用和中国软交换的实践经验验证了软交换是当前实现FMC的重要技术。因此,业界有观点认为,软交换的窄带域和IMS是PSTN向NGN演进的两个不同阶段,两者将长期共存,是网络融合的必然选择。中国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融合(FMC)将采用怎样的策略呢?正如通信标准研究所续合元总工程师所说,应该是一种长远的战略,需要有计划地实施而不是逐步演进;IMS是宽带多媒体业务用户的FMC,可能并不是FMC的唯一之路,这与欧美国家的策略有所不同。事实上,中国之所以积极参加NGN国家标准化工作,也正是为了体现中国特色。

  (姚春鸽 人民邮电报)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