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新浪首页 > 科技时代 > 通讯与电讯 > 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专题 > 正文

图文:中科院声学所DSP工程中心研究员侯自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10:38 新浪科技
科技时代_图文:中科院声学所DSP工程中心研究员侯自强
图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DSP工程中心研究员侯自强致辞。(骆磊/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科技图片

  3月28日至30日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主办的“2006全球NGN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同期还举办了“全球NGN技术标准与技术发展最新进展报告会”和“全球NGN最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示会”。新浪网为指定门户网站。

  图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DSP工程中心研究员侯自强致辞。(骆磊/摄)

  以下为其演讲全文:

  主题:用颠覆性技术发展NGN

  侯自强:

  各位早上好,我今天讲的可能和业界对NGN理解的主流观点不太一样。我从另一个视角看这个问题,会详细解释我在讲这个问题哪些是属于颠覆性。娄部长讲了很多创新,怎么样发挥电信业、计算机网络和广播业各自的强项,实现网络融合、技术的融合,甚至用户体验的融合以及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目标。NGN开始说定义不清,最后NGN给的定义,我们看到分组网算是技术性的,再要求业务功能和底层传送技术分离,剩下的是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支持多种业务,是多业务平台,有能力可以自由接入,采用了三网融合,都是对于能力的要求,并没有确立一定会是什么。

  今天的思想,实际上电信业在做,这个图是今天电信业对这个事情的理解。一般认为,目前现在市面上打着NGN牌子的都是软交换,但实际上软交换最近几年各个厂商采购软交换,改造下一代网络,应该也花了不少钱,大家认为这件事是向NGN过渡的一步,从移动,从R99到R4开始有软交换的概念,R5以后IMS就提出来了,现在基本思想,NGN已经决定采用IMS的架构,核心网IP化。这是目前来讲,电信业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应该走这么一个路径。实际上今天电信运营商做两个事,一个事是在传统的PSTN网上引入软交换,这种引进是很缓进的,一方面是替代,另外是在长途网上替代,这个不是更新,但实际上是降低运营商成本的。从这条路上走,从运营商角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过渡到IMS还会遇到多少问题,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但这种演进是平滑的演进。运营商做两件事,一件事是软交换的改造,另一件事就是建设可管理的IP网。这个网已经建起来了,说明从基础网络建立运营商业也许在推进。

  今天讲的路是不是实现NGN目标的唯一的路。这个图左面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想的路,下面承载网是一个可管理的IP网,主要是MPLS,上边是IMS平台各种应用,现在大家如果简化,都有这么一种观点。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基本上,从计算机的体系结构,是客户机的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实际上这条路现在受着另外一条路的挑战,这条路的基础网络是公共互联网,不是可管理的,在上面运行的是重叠网。

  两个例子,一个话音,电信界认为话音一定要运行在可管理的IP网上,才可能有服务质量保证。在公共互联网上是没有的,但是SKype的出现,在公共互联网同样可以提供好的高级的话音业务。最近出现的中国电信一个目标就是提供IP业务。中国网通在哈尔滨做的目前国内拿了文广执照,提供商业服务的网,这个网建立精品网,就是为客户IPTV提供专门业务的网络,普通的宽带网是接不到这个网上的。这个网基本上是集客户服务器模式,以点播的模式提供VOD,今天为止,几乎所有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在IPTV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现在取得了非常令人惊讶的结果,同样证明在公共互联网上是有可能提供这些业务的。

  再一个重大的趋势,P2P和SIP的结合,现在提出一个挑战,在IMS的结构下,我们可能还存在另一条路,在公共的互联网上架构一个重叠网,提供一个P2P环境和P2P SIP的平台,就是提供一个分步管理系统。如果建成这个系统,同样也可以达到NGN今天所提供的目标,但完全是不同的结构。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转向P2P是颠覆性的,因为P2P是采用对等链接,这个系统对那个系统有一定的颠覆作用,也仅限在这个层次上,基本的架构还是互联网的架构,是以互联网的形式出现。

  Skype在人数经常在五百万人以上,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分析Skype的流量,现在下载人数是2.5亿人,平时在线五百万人次。全国世界有几十个分布,流量很大,实际上对流量的影响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TV的情况,广电部推了数字化,原来计划到去年有三千万户,实际上做到了四千万户,VOIP去年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上没有多少,也就二、三十万。但是P2P互联网是草根,在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情况下做起来了,现在已经推到了20万。这是给P2P互联网TV的网站的表。今年春节央视网站和UUC合作,春节晚会和春节华人节目的广播,采用P2P方式向全世界播放,我们以前在国外要想看央视网站豆腐干大的电视也是非常困难的,今年采用P2P的模式,首次实现了以300多码流,支持全球电视观看,春节晚会同时在线超过45万,在美国、日本、欧洲都有上万人在收看,反映非常之好,投入和传统的模式是不可比的。另一个,PPlive在大学做“超女”的时候,超过百万人数,带宽不可想象,一个流就是500K,十个流就是5兆,而且也做了认证计费的平台。今天P2P电视的码流达到300K到500K,可以非常稳定的播放电视。这个表随便敲一家,下载一个软件来看,非常流畅,只要你是宽带链接,而且有计费平台。P2P互联网电视今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奇怪,中国是发展最好的,无论从技术和应用上,目前中国在全世界首屈一指。

  不需要专门改造的网络就是公共互联网,以P2P的方式,话音和视频都要解决。回过头来说,今天NGN集中控制的,Sk模式的,运行在可管理网上的,IMS结构就会面临非常强的挑战。今天所有P2P的软件都是专的,中国有十几家都是做一样的,没有接口。要做到这一点,IMS是标准化开放性的平台,是各种业务的。因此向把P2P走向开放的平台,如何和SIP结合。P2P和SIP的结合最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P2P和SIP结合采用结构化的,或者可管理的网络。

  对应于今天的电信体系QoS认证系统,同样在重叠网上也有一套,通过在智能节点上侦查下面的流量情况,侦查

病毒,平衡流量调整路由,我们提供QoS,今天电信的思想是端到端的QoS,一路打通,一路绿灯。这条路不通,走另一条,而不是把每条路都打通。按照思路的发展会有这么一个思想,在实现NGN目标,现在的目标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条路,同样可以达到NGN所提供要求的目标。

  这个图体现了如何在运营商业网络上架构一个平台,支持三网融合,固定融合业务的图。目前IP网的演化,怎么走?是演化还是革命,怎么走,回顾一下演化法,IETF都在不断地改进,是一个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提建议,就被采纳,公布,不像电联是政府性的,所以今天大量的有RFC出来,在不断地改进互联网。这是早期的互联网,这边的IPv4是分层的,现在QoS问题,有MPLS,有IPsec,这都是今天互联网的演化。如果反过来回想一下,这些RFC的应用,实际上改变底层协议的时候,比如走MPLS也可以,也可以有保障,但是路由器就要改,永远是一个局域网,在公网上改了这么多年还是基本的,IPv6更上不去,移动IP,都是局限于一改造底层协议,一改造路由器,今天NGN大量的工业是建筑在这些MPLS上的,结果就是构成电信的公网,这是目前RFC的问题。再一种方法就是用重叠网,思想就是底层网络不变,就是TCPAC,标准的,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在第三层上分成三加三减,三减就是现在的三成,上面叠加一个三加就是今天的重叠网,P2P是一个重叠网,我们增加了智能节点,智能节点都是叠加网,在底层不变的情况下保持了通向全世界的通达性。这个思想是最现实,而且发展最快。第二条路实际上是走重叠网的路。

  第三条路,用P2P的模式挑战模式,这应该是颠覆性的,但颠覆的不够大劲,基本上协议要变,今天IP以后会不会有新的。美国国家基金会,美国几个大牌一起出来开始要做这个革命了,做这个革命,革命还得今天开始,因此实际上这些人起家都是做P2P重叠网的,今天在P2P重叠网络最后大的实验平台,国内教委的网是联上去的,现在把思想进一步扩大,再建一个实验环境。网络创新的全球环境,要创造一个实验网络,提供环境,为提供下一代网络研究创新,但是基本思路还是在路由器上。希望改变协议,基本思想是在从P2P演化,这些东西都会连上,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安全性的问题,另外就是无所不在,移动性,把三个网络都连起来,并没有把QoS作为一个问题,作为分布式快速调动资源的,这个理解跟今天电信业理解是不同的。

  GEIM第一步会建可编程路由器、光交换机的网络。第二件事,会在网周围建立很多集群的边缘站。第三件事要链接大量的无线子网,第一件事要做移动计算的传感器网络。第四,运营商之间的对接。

  最核心的有一个交换机在一个节点上,然后接到会聚点,这是无线子网。路由器和今天的不同就在于融合了交换机构,这是线路卡,这个地方增加了大量的处理计算功能,给路由器增加某种智能,基本思想还是分片,把分布在各个架构里的资源,包括存储,计算能力分成片,在任何一个时间可以调动任何一个地方的资源片形成合理,这个思想还是P2P的思想,每个接点是共享的,在这个系统里面搞非常大的计算能力,可以来统一调配支持。这只是一个环境,究竟是什么样,说不出来,但是希望改变基础,又能够保证平滑过渡,因此吸收了大量的OEM的经验来做这个事情。

  目前NGN并没有固定技术是什么,定义里面是没有的,今天做的都是按照一个思路做的。存在另外一个思路,而这个思路演化下去和未来全球新一代网络演化会是互相促进,同步进行的。

  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科技时代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595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