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立信认为,IMS并非仅仅是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而是已经在切切实实的部署当中,从实践来看,源自移动领域的IMS首先在固网领域得到了应用。
本刊记者 舒文琼
在电信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过程中,IMS(IP多媒体子系统)像一匹突然杀出的黑马,一夜之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国外,西班牙电信、沃达丰、Sprint等纷纷部署了IMS;在国内,关于IMS的讨论日渐升温。IMS的魅力何在,如何有效部署IMS?记者日前采访了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IMS系统解决方案总监罗信(Anders Larsson)先生。
融合催生IMS 开源节流彰显优势
IMS是由3GPP/3GPP2制定,并在3GPP的R5中提出的,其进一步的标准化工作还在进行中。IMS基于分组交换,主要采用SIP协议实现呼叫控制,为提供VoIP和IP多媒体业务确定了通用的水平结构,为网络向端到端的全IP环境发展奠定了基础。IMS支持包括GSM、WCDMA、CDMA2000、固定宽带接入和WLAN在内的多种接入类型,目前ETSI/TISPAN等标准实体已经将IMS应用到固定网络的下一代网络规范中来。
融合是IMS产生的大背景。商业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运营商开始放眼全行业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例如,移动运营商力争帮助用户获得更有竞争力的固网替代业务,固网运营商设法为固定宽带网络赋予移动的性能,全业务运营因此成为必然,而如何把现有网络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至成为运营商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IP的网络能够实现大量的通用功能,减少了规划和运营成本,为运营商节省了大笔费用,因此,固定和移动网络融合成为全业务运营的必然,而IMS则是融合中的一块奠基石。
IMS带给运营商的好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开源节流”。罗信介绍,IMS是众多应用的基础,基于IMS,运营商可以开展PTT、IMS多媒体电话、IMS业务开发工作室等应用,丰富的业务能为运营商带来额外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IMS支持现有网络元素的重复使用,在IMS水平体系结构中,业务使能和公共功能可以重复用于多种应用,运营商无需再使用垂直的“烟囱”方式来部署新业务(即为特定应用建设单独的网络),从而消除了昂贵复杂的传统网络在计费管理、状态属性管理、组群和列表管理、路由和监控管理方面的功能重叠,大大降低了成本。
IMS出现后,业内一直没有间断过对IMS与软交换的比较讨论。罗信的观点是,传统软交换主要针对窄带话音业务,IMS针对宽带业务,双方的侧重点不同,互相之间并不冲突。罗信认为,在软交换和IMS之间,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排列出一个先后顺序,因为它们现在可以平行发展,将来两者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替代的融合关系,比如说传统软交换融合到IMS架构中。
IMS并非一蹴而就 循序渐进是关键
与热火朝天的讨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IMS部署迟迟没有行动,似乎,大家都认为IMS仅仅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都在期待一个完美无缺的IMS方案。其实,在国外,IMS早已开始部署,以爱立信为例,截至2006年2月,爱立信已经签订了50余份IMS系统合同,西班牙电信、沃达丰、Sprint、TeliaSonera都已成为爱立信的客户。
罗信认为,IMS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在固定网络的IMS为例,第一步是引入IMS的VoIP和企业多媒体,第二步是替代现有电话,第三步是实现更多的娱乐功能。罗信表示,并不是只有达到了IMS的终极目标才能部署IMS,目前针对固网或者移动的解决方案完全可以商用,以西班牙电信为例,它的IMS部署已经进入到了第二步。罗信希望我国运营商能够理性、现实地考虑IMS部署。从电信业的全球化来看,如果国外运营商已经使用了IMS,而国内运营商还在使用软交换的话,那么我国运营商和国外运营商进行业务互通的时候,必定会遭遇一些损失。更要紧的是,中国网通的合作伙伴西班牙电信、中国移动的合作伙伴沃达丰以及中国电信的合作伙伴法国电信都使用了IMS!因此,IMS并不是一个长远发展方向,运营商从现在开始部署迫在眉睫。
业内还有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是,IMS源于移动领域,因此也将首先在移动领域得到应用。罗信告诉记者,事实上,国外很多IMS商用合同最先在固网部署。首先,固网基本无带宽限制,无漫游和终端问题,足以支持相当先进的应用,因此能够比移动网络更快地演进到基于IMS的全IP阶段。其次,很多固网运营商有创造新的业务增长点的现实需求,但是它们的宽带上真正可以控制可以增值的业务非常少,而IMS可以针对现有带宽帮助运营商开发一些固网增值业务。值得一提的是,爱立信于2004年部署了全球第一个固网领域的IMS;在国内,爱立信早在2002年就和中国网通开始了IMS的合作,为其提供具有IMS的NGN产品。
中国部署IMS应从四点着手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IMS已经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切切实实的实践中。罗信认为,在我国,IMS将由点到面地部署开来,具体说,IMS在初期不会覆盖全网,而是针对某一特定市场,如少量高价值用户展开,参与的厂商可能也只有一两家。对于中国运营商如何部署IMS,罗信提了四点建议。
第一,IMS与传统软交换相比变化较大,运营商需要做一个长远规划,对于在新的平台上开发哪些新业务、业务怎么融合,都需要做长远考虑。凭借丰富的部署经验,爱立信能够给运营商提供一个商用实验系统,让它们真正体会到IMS能够做什么,并基于商用系统考量IMS的长远规划。
第二,推广IMS需要做到端到端的产业链结合,这在移动网络中尤其明显,因为固网的带宽较宽,终端是SIP终端,而移动网络的带宽有限。爱立信的IMS解决方案具有端到端的优势,覆盖从用户端到核心网络及业务层的各个方面,可以提供适用于特定业务的IMS实现方案;在终端方面,基于爱立信移动平台的IMS客户端与IMS系统同步,不但通过交互测试实现多厂商互通,而且通过与终端厂商的协作,确保了实现真正的IMS端到端功能。
第三,运营商需要在部署IMS之前了解其特有的商业模式。IMS的商业模式和软交换、PSTN完全不一样,它不仅仅提供原有的窄带话音业务,而且提供用户呈现、可视通信、即时消息等新业务,如何计费、挖掘用户群、包装价格和存储管理数据信息都是运营商需要掌握的。爱立信设有消费者和企业实验室,持续对消费者兴趣进行调查,因此能够给运营商提供商务咨询,帮助运营商寻找客户,开展业务。
第四,各厂家之间需要实现互操作。伴随IMS而来的是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其中包括大量终端和网络的互通,因此,各厂家能否实现互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罗信最后提出,以前在发展NGN的时候,人们很少提到某个厂家负责网络,或者某个厂家负责业务,这是因为NGN的某些架构不灵活,而IMS则创造了一个融合开放的架构,使得越来越多的擅长业务开发的厂商能够参与到端到端的环节上来。